视野2023年第9期

视野

视野2023年第9期

半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视野》杂志是由中国著名高校---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类综合类月刊,以“关注社会生活,追踪前

目录

卷首语 | 卷首语

有人说,历史是镜鉴,可以给后来者以启迪,有资于政道。有人说,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所谓史实,不过是层累造成的谎言。但谁也不可否认,我们只有从历史中,才能看清自我

视点 | 你真的读过《史记》吗?

沈从文1952年的一封家书中,如此反映《史记》的迷人之处:在四川农村里参加土改工作队的一个难眠之夜,他从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残破不全的《史记》选本,在灯下读了李广、窦婴、霍去病、卫青、司马相如的传记。“

视点 | 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史记》?

很多年前,有人要我给青年学生推荐点文史类的经典,我依命行事,临动笔,想了一下,在我心中,什么够得上“重要”二字?好像很多也很少,千挑万选,未必合适,为稳妥起见,还是写两本我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书吧,一

视点 | 读《史记》,你在哪个段位?

第一级:青铜,难度系数0.5有关《史记》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印象中在小学和中学的语文书本上看到过。还记得《史记》是由宦官司马迁所写。当时同学们几乎都将注意力放在他曾受过宫刑,还常在作文中提到这位忍辱负

视点 | 《史记》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你也许不知道,《史记》是二十四史中少有的并不是“奉旨修史”的作品。司马迁当时写这部书,完全是一个私人写作。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会凭一己之力去完成这么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国家工程”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视点 | 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

纪传体是开往文学的直通车读《左传》,手边往往会放几部参考书。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不必说了,方朝晖先生的《春秋左传人物谱》,也是常会翻阅的。这书的特点,是以人物为中心,把《左传》中某人分散在各年的事迹

视点 | 《史记》妙笔之《伯夷列传》

为人立传,不管依什么法,都应该由传主写起。《史记》就是经常这样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头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魏公子列传》,开头是“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李将军列传

视点 | 《史记》中的女性

提到古代女人,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她们的标签是古板、无趣、可怜,还是被两千年沉甸甸的封建枷锁压得抬不起头的苦难者?应该说,中国女人的地位上下浮动很大,她们经过了一个渐次由上坠下,又自下而上,争取“能顶一

大学 | 苦学的回忆

顷接大学新闻社通函征求关于私人读书经历及读书方法之自述,复蒙两次特派记者面促,爰志节略,用报雅意。鄙人乃一苦学生出身,并无履历及资格可言。七岁始识字,在私塾三年余,四子书尚未卒业。后改入新式国民小学堂

大学 | “本升专”,我主动选择学历降级

决定行动的时刻,我该选什么?在作出“本升专”的选择前,一个个失眠的夜里,这个问题无数次出现在穆木的脑子里。她躺在深圳出租屋的床上,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她24岁,即将从海外教育学硕士毕业,本科

大学 | 当“学霸”进入职场后

汪晨在国内俗称“Top2”的院校读社科类研究生,因为一直以来的书呆子思维,她并没有加入秋招的大军,当反应过来“要毕业了”的时候,很多机会已经永远逝去了。在毕业前的最后几个月里,汪晨抓着春招的尾巴,结合

文艺 | 夜色

黄昏,我坐在花果园社区的一处天井里,一边等待酸汤鱼,一边抬头看四角的天空。相比起北疆大写意的空,花果园的天空是逼仄的、魔幻的,仿佛一脚踏入另外一个星球。人走在几乎将天空与青山一口吞没的密密麻麻的高楼大

文艺 | 是谁扼杀了哀愁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

文艺 | 鱼拓画

一位多年不见的海边好友,从打磨文字的作家变成了画家。他展示的一幅幅作品,令我无比惊讶都画了鱼,大鱼小鱼,那么逼真而古朴,看上去有些异样,与以前看过的绘画完全不同。我见过各种各样鱼的水墨画,还从未看到这

文艺 | 看云

骤雨不终日,雨后的云移动得也快。日暮以后,天色近幽蓝,云的轮廓愈发清晰,像巨鲸过海,一层层推挤着向前,后面的刚卷积起来,前面的已变淡了。地上还是这些事,天上的景象却惊人。看云也是种姿态。王维的闲适总有

文艺 | 恰好

小时候读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最喜欢后两句,“恰恰”是多有意思的词语,生动饱满,惟妙惟肖,读来有音律之美。原来“恰恰”是形容黄莺的鸣叫声,看蹁

文艺 | 在冬天闪烁内心的流萤

几乎没有什么实感,立冬就到了。每到此时就特别怀念夏天,阳光、海滩和棕榈,蝉鸣、清风和流萤。我已不记得上次见到萤火虫是什么时候了,但它莫名地成为我特别偏爱的“小灵感”——这个意象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歌词中

文艺 | 唐·游骑图

唐·游骑图 绢本设色 22.7cmX94.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游骑图(局部)唐·游骑图(局部)此图作者不祥,所绘制内容是唐朝仕宦贵族骑马出游的场面。画中有两人步行,三人骑在马上前行,位于中间的

文艺 | 一阕春鸣

春之清晨,临窗听鸣。时而清醒,时而入眠,一窗叽喳,不知是梦中鸟语还是鸟鸣惊梦。帘间留着些许缝隙,是昨夜的预设。这缝隙不是为了让几缕鱼肚白透过,以辨识黎明的到来,而是为了恭迎几支鸟鸣曲,以听得更清晰。春

文艺 | 明契

证婚的牧师要照例问新郎:“你愿意娶她做妻子吗?”又问新娘:“你接受他做你的丈夫吗?”答案自然都是“愿意”。有人认为这样的问答实在多余,因为答案可想而知,凡是答案可想而知的问题都不必问。答案可想而知就省

文艺 | 自我赋形的时刻

曾在文艺电影里听过一句台词,说当你躺在草坪上看云,如果足够专注,就能任意安排云的形状。我在很多地方试过,未能如愿。不过我发现,如果足够专注,确实可以控制自己生活的形状。当夏末漫长的黄昏降临,栀子花的香

文艺 | 如何读好一本书

有个朋友曾问过我一个关于小说阅读的问题,他说美国作家卡佛的小说,看了几遍也没看懂,小说应该如何阅读呢?我觉得可以用传记梳理的方法,比如读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我们要看她从小到大是怎么成长的,她在

生涯 | 我们携带的光

小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爸爸在走路时开始拄一根手杖,帮助自己保持平衡。我记不清它是哪天出现在我们位于芝加哥南城的家里的——当时我四五岁,突然,它就在那儿了,一根光滑的黑木手杖,细长而结实。这是多发性

生涯 | 想靠手串转运的年轻人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愿意花890元,请一个雍和宫的绿幽灵手串,或者花290元请一个寓意转运的香灰瓷手串,为了请串,要早上七八点在雍和宫门口排队。雍和宫也与时俱进,手串颜色多样,有马卡龙、樱花粉、象牙白、海

生涯 | 直面人生的困难

很多年轻人跟我聊天时说,马老师,你这里也好,那里也好。我说,我跟你比,没有一点儿好。年轻就好,什么也不比年轻好。只要年轻,就还有很多空间,对这世界有一个交代。同时,世界也会给你很多机会。你的目标可以定

生涯 | 往里走,安顿自己

当今时代,如何过真正有力量的生活?“有力量”这个词很难说,我只能说让一个人求得内心的丰富,正是各个文化的创始者都在处理的问题。为什么颜渊的生活比别的一些学生都差,却被孔子视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孔子解释

通识 | 文化不是味精

“文化”这个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什么事情都说是文化,比如“军事文化”,我认为这相当不合适。那我今天就讲讲为什么文化不是一个装饰性的东西,它不是味精,它自己有很实在的东西。前两天有朋友警告我:一个东西

通识 | 你想知道自己能否长寿吗?

你想长寿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祝贺你,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你几乎肯定会比你的祖辈们活得更久。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逐年上升,这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这种上升势头会减缓

通识 | 像交朋友一样去花钱

我的消费观有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有很多被饥荒吓坏了的长辈,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他们无休止地向我描述饥荒的恐怖,加上我自己小时候过得也不怎么宽裕,买东西时就少不了注意性价比。这同时又会

专栏 | 我不打牌的理由

打牌这个事,我很不喜欢。打扑克、打麻将,统统包括在内,都不喜欢。倒不讨厌别人玩,只是自己玩不来。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年,我突然开了窍,原来我不爱打牌的根源在这儿呢——都怪我的数学太差了!一百五十分的卷子,

专栏 | 春婶

从我记事起,春婶就已经是个老年妇女。她皮肤雪白,太阳下怎么劳作都晒不黑,脸上却布满细密的皱褶,笑起来的时候这些纹路更加明显;她的身材苗条,有着线条优美的胳膊和一双笔直的长腿,可是脊背却已被生活压弯,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