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摘·文学版2023年第9期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2023年第9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海外文摘》创刊于1984年,是一本贴近生活、透视海外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月刊。 它专门介绍国

目录

中篇小说 | 无主题拜访

1手机备忘录里列了五个名字。周默打算最近一一拜访,其中有的只一面之缘,有的多年断了联系,有的关系上比较微妙,无可无不可的。对一个社交上从不主动甚至有点懦弱的人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跟两天前的体检有

中篇小说 | 点燃观阳岛

赤余船生跟随陈光新去往观阳岛时,陈光新反复对他说,记住,你的身份是渔民。余船生本来就是渔民,而且还是疍家人,祖祖辈辈们以船为家,生活在海上,就像一枚蛋壳漂泊在海上。他的古铜色皮肤,特别是壮硕的手臂和肩

中篇小说 | 少年行

少小无端惯放狂,骣骑沙牯战牛郎。探得湖山开洞府,便教人鬼捉迷藏。——定场诗一、下湖路上川儿一趴上他家那条水牯的背,小卵子就硌得生疼。人家的牛走起路来,像戏台上的县官,四平八稳,川儿家的水牯一出村,就一

短篇小说 | 汉语课

看着白昼一点一点褪下去,黑夜一点一点降下来,蓝虹内心空荡、酸楚、失落、苦涩。从早上醒来起,她就一直暗暗期盼着国俊的音讯。没有。手机短信一整天倒是不断,都是各家证券公司发来的生日祝贺,以及豪宅别墅、发票

短篇小说 | 旺财

十年前,母亲生下我们6 个兄弟姐妹,刚满月就被各自主人蒙住眼睛抱回家。主人走在田塍路上一直念叨为我取什么名,回到家门口才唤我一声“旺财”。主人的家在村里一个山坡下,三间简陋的土砖瓦房,外墙被雨水冲刷得

文化散文 | 童心卓吾

一博士论文写《个性主义与中国文学现代化》,从王学左派寻找梳理思想资源,对李贽的生平和思想下过一些功夫。但时日既久,杂事殊多,卓吾先生便渐渐远去,面目模糊,只留下“童心说”,“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生活随笔 | 过五关

2023 年农历二月二十六,以及闰二月的同一天,我过了两个生日。活到60 岁,居然过了61 个生日!我不在意接连过两个生日,只是庆幸自己活过60 岁,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按照我国干支纪年法,12 年为

生活随笔 | 亲爱的乔乔

告别之地当寻找过去的记忆时,有很多次,散漫飘忽的思绪经过一番游移,逐渐聚拢到一个场所,仿佛照相机镜头聚焦于一点,原本模糊的景色变得清晰。这个地方,就是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从你十六岁出国留学算起,你

生活随笔 | 空投

那几年,大陆的飞机还远远比不上对岸岛上的美式飞机先进,那些美式机可以伺机窜进来,溜一圈,等大陆机上来追,再一溜烟远遁,你们抓不到我们,只能吸点尾气。岛上的飞机经常有过来撒反动传单的,被大陆瞄上,传单悉

生活随笔 | 父亲的头发

1上世纪50 年代初,在我们村,父亲是唯一留着偏分头的年轻人。父亲从街道上走过去,他的偏分头传达的是独特,是自豪,是一份无法言说的心情,是一种美的形式,是一个时代的特征的写照。父亲也是村子里唯一做了国

生活随笔 | 那一年,二胎连续三次敲开我家的门

女儿6 个月的时候,母亲时不时问我“翻衣”(音)了吗?我问“翻衣”是干什么,母亲说就是生孩子后的初次例假。一般女性产后初次月经时间,最早的有在产后1 个月就出现月经来潮,晚的有在1 年左右才会月经来潮

生活随笔 | 奔向大山和远方

1八岁那年,因为没能见到火车,我把外婆家闹了个天翻地覆。我先是把家里所有的小条凳都翻了出来,用麻绳一张张捆在一起,坐在最前面那张,像个将军拖着自己的兵,在家门口的晒谷坪上没日没夜地疯狂操练。后来,因为

生活随笔 | 烟火北京大栅栏

我第一次来到北京中轴线,是在40 年前的炎夏七月。当时,我从军校毕业,通过全军统一分配,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汽车队任排长。第二天一早,经队长宋国批假一天,我身穿六五式的确良干部军装,右肩挎着深绿色军用挎

生活随笔 | 写在西洋楼遗址前

站在西洋楼遗址前,痛苦,悲哀,愤怒……我百感交集。蓦地,心也禁不住战栗起来,一种莫名的恐惧,直骇得我毛骨悚然。幻觉,一定是幻觉!要不,仅剩下残石断柱的偌大一片欧式建筑群,包括谐奇趣、方外观、海晏堂、蓄

生活随笔 | 手工艺人

我表弟是一个手工艺人。玩锔艺之前,他一直痴迷于各种根雕,玩得一手好根雕,大到自己工作室的茶桌、家里的餐桌、小板凳,小到烟灰缸以及各种小摆件和艺术品,他都一件一件自己打造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改行干锔艺

生活随笔 | 除夕夜里挑银水

在我的老家,除夕夜有挑银水的习俗。出生在农村的我,要说对儿时过年的美好印记,印象最深的还是除夕夜里挑银水。老家房屋背后是一片陡坡,尤其盛产石头,父母请来石匠,就地取材,尽可能地让石头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

生活随笔 | 荔枝树下

一池塘里的莲藕被挖干净后,水也一天比一天少。池塘露出的胸膛被一览无余,等塘里只剩下淤泥,大人们就开始动手清淤了,他们把淤泥用粪桶或者粪箕一担担地挑到池塘边的草坪上晒干。等来年开春,和着牛粪、猪粪、稻草

生活随笔 | 卖稻谷

暑假即将结束,读小学的儿子和女儿过几天就要报名上学了。接学校通知,本期学费10 元,两个孩子要学费20 元。20 元对现在来说不足买一包香烟,可上世纪80 年代这20 元学费实实难倒了我。一年到头面朝

生活随笔 | 侠者

修平在长寿街很有名,都说他有打(会武功),但没有几个人说得清他到底是哪里人,就像修平是我师傅,除了新佬梗外,没有几个人知道一样。修平成为我师傅,可能是我给他画了一张头像素描的缘故。那张素描我十分喜欢,

生活随笔 | 河边的屋场

我家屋场(自然村)在河边,小河风一吹,坐在门口晒太阳,得劲得很!秋高气爽,极目远眺,船帆桅杆竞动,湖鸟河鸭争鸣,菱角荷花水藻数不清,风吹草动稻谷香,还有豆角丝瓜漫天芳。屋场树木成荫,草长莺飞,鸡犬相闻

生活随笔 | 早上好

网络时代,我和高中同学酒鬼、奶包建了一个“三人行”的微信群,每天都在群里冒泡,真挚的同学情谊触手可及。高中一毕业,奶包跑到县城重点中学复读了一年,未实现跃龙门之梦,做了几年村干部又忽然辞职去广东打工了

生活随笔 | 麻雀

“雀儿”在故乡土语中读qiǎor(巧儿)音,鸟的通称。麻雀不耐远飞,偷吃地里的庄稼和仓里的米粮,乡人以家贼称之。我和大壮、二林跑进场院,瞅着谷垛上飞来跳去的麻雀,馋得两眼冒火。二林他爹王小鬼儿是队里的

生活随笔 | 母亲像雪花一样飘逝

我伫立窗前,看着这场昨夜袭来的暴风雪,肆虐地扑打着玻璃。母亲仿佛从我模糊的视线走过,融进了风雪里……今天是立冬前一天,秋尽冬来的第一场寒潮暴风雪天气,母亲去世也快一年了。去年本来和同学约好元旦要一同回

生活随笔 | 樱桃红

谷雨至,樱桃红。四月的微雨给榆树岭换了一层花色。油菜花、白菜花,还有桃花,都盛开过了。如今,樱桃红遍了榆岭花乡。和谷雨一起从枝条的身体里冒出来的樱桃,穿越了静静的春天,颗颗晶莹剔透,滴滴落入湛蓝的乡村

生活随笔 | 大道至简的秋天

立秋了。收割完的稻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空旷,空得只剩下鸟的划痕。天上飞翔着不同的鸟儿,它们用自己的身躯组合成一张巨大的乐谱。这个时候,我会被一只白色的小蝶感动。它从哪里来,我不得而知,只为路边仅存的一朵

生活随笔 | 银器

花园里的花越来越多,我又溜进院子,把花儿们吓得直哆嗦,把鸟儿们惊得叽叽喳喳,我听到爷爷大叫:“春儿又进园子啦,你管不管!听到没?”奶奶踏着小碎步赶紧过来了,不住叨叨:“你在干啥,春儿难道只是我的孙女,

生活随笔 | 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金黄色的月亮挂在夜空中,特别大,特别圆。我们把在两天前就制作好的孔明灯,在月色朗朗的夜空中各自带上到大操场飘升。这些孔明灯有大有小,用竹篾扎成圆架或方架,裱糊上柔韧的纸,灯笼底部

生活随笔 | 错失的“良机”

T 先生已是耄耋老人,他的人生,足够配得上一曲黄霑先生的《沧海一声笑》。其实,T 先生并不是行走江湖的侠客,只是他的人生轨迹,似乎比侠客更有故事。T 先生也不是什么身居高位的要人,没有大隐于市的资本,

生活随笔 | 石楠花

矮小的石楠是作绿化装饰之用,形状整齐,枝头露着尖尖的红叶,阳光熹微,叶片灼灼,令人为之一振,红色的刺激瞬间点燃了远离阳光长久沉浸书本的神经。四月的天,微雨轻下,簌簌的雨滋润了石楠的叶片,即便你依然一个

生活随笔 | 村口的那棵无花果树

从我记事起,老家的村口矗立着一棵旺盛的无花果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和活力。每年10 月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清晨,孩子们争先恐后来到树下,采摘成熟的果实。鲜红的果实,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掰开,

生活随笔 | 河那边的外婆

外婆每次回老家看看,总是说:“到河那边去。”我很奇怪,外婆明明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刘家棚子”,那里并没有什么大河,为什么说“到河那边去”呢?好奇的种子,一旦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就会生根发芽,越长越壮。有

生活随笔 | 榆钱花开

当我看到这种扫把的外形,没有花瓣,只有花蕊的花时,我有些惊奇。原来这种褐色的类似小桑葚形状的花骨朵,叫榆钱花。说来惭愧,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开始竟然不知道它叫榆钱花。虽然小时候就曾吃过,但当时嘴馋的我

生活随笔 | 我的松鼠精灵

临近午餐时间,我在厨房北边窗户下,就着水槽削苹果。与厨房窗户并排的,是朝北的小阳台。阳台边,是一棵亭亭如盖的杜英树。突然,一股灰色的闪电掠过窗前,倏忽,那闪电又旋风般扫进了杜英树里,变成了窸窣声。我知

生活随笔 | 怀念儿时的冬水田

冬水田,就是冬天里还蓄着水的田。家乡洪雅位于川西南的丘陵地区,主产水稻,稻田村村都有。稻田分为旱田和水田,旱田除了产水稻,还产小麦和油菜;水田只产水稻,一年四季田里都有水。秋天,农人收割了水田里的稻谷

写作课 | 细节会说话

文学叙事之所以引人入胜,甚至让人欲罢不能,两种因素形成不可代替的作用:情节内部的传奇性与悬念产生强大的吸附力,人们被“欲知后事如何”渴念牢牢拽住而无法脱身;众多斑斓夺目、逼真神肖的细节构筑或者还原栩栩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