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2023年第10期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2023年第10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博览群书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读书指导刊物。旨在引导广大城乡青年读书学习,推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刊是一本在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文化月刊。在“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本刊是你了解中国图书界、知识分子界动态的不可多得的刊物。

目录

文化思考 | 王维是“人民诗人”吗

曾几何时,诗人以“人民”与“非人民”分,唐代诗人被分为两大阵营。文学史的流行排名为李白、杜甫、白居易,而王维则被推向“非人民诗人”一类,因此也就不能与李杜并称而品级上低了一档。考察这种划分的重要依据,

艺术生活 | 徐悲鸿画作中的悲剧审美意蕴

在徐悲鸿的人物和动物绘画中,有一类具有浓厚悲剧审美意蕴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国画也有油画,既艺术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众的真实生存状态,也体现了徐悲鸿本人忧国忧民的内心情怀。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具有徐悲鸿鲜明的绘

错了吗 | 苏东坡好像没“突围”

台湾布衣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目录前刊有台湾学者张辉诚代序《寻找李一冰》,介绍作者含冤入狱四年,将苏东坡两千多首诗词背得滚瓜烂熟,出狱后跑图书馆誊抄各种资料,集中精

书人故事 | 番薯承载的时代意涵和文化记忆

番薯如何传入中国,目前为止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是从菲律宾吕宋先传入福建地区,《金薯传习录》采录福建闽侯合志记载: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

钩沉趣考 | 琉球王国的两则孝子传说

琉球,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闻一多先生语)。在被日本灭国之前,琉球一直是中国最忠诚的藩属国、东亚儒家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封贡体制之下,通过不断吸收儒家文化,琉球王国获得了很大的社会进步,很快地结束

评论 | 鲁迅研究界的“独行客”

近期,年近八旬的俞兆平先生向学界呈上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哲学的鲁迅》一书。全书40万字,分鲁迅与严复、鲁迅与卢梭、鲁迅与尼采、鲁迅与马克思主义、鲁迅与《阿Q正传》等5辑。单从各辑之名,就可看出他于鲁

评论 | “之间的城市”明清济宁的形成

中国城市史研究是成就斐然、充满活力的新兴研究领域。但不可讳言,其研究本身也具有不平衡性,比如重南方、轻北方,重沿海、轻内地,重近代、轻古代等。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竞昊新近出版的《经营地方:明清时期济宁

书人志 | 一棵中国大地上的诗歌常青树

今年是著名诗人李瑛逝世三周年。前些天,廊坊师范学院苗雨时教授打来电话,邀我为他的新著《李瑛评传》作序,并发来了著作纲目和部分章节。情意殷切。我想,现在,在沉痛、哀思、怀念过后,对诗人的人生历程、创作道

书人志 | 为爱国主义将军诗人立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度,曲折而漫长的历史为人物传记类图书出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1世纪以来,各类人物传记如火如荼。近日,由著名诗评家苗雨时和传记作家李婍合著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评

书人志 | 《李瑛评诗》后记

我的母校河北大学,特别是文学院,历来都涌动着一种浓厚的诗歌文脉。早期的顾随老先生,他讲古典诗词,自己也写古体诗歌,并带出了诗词大家叶嘉莹。后又有詹瑛先生专攻《文心雕龙》的研究,在学术界自成一家学派,带

文化地理 | 寻古陶然亭

壹陶然亭公园是北京南城最有名的景点了。从我家出来走到陶然亭公园最多也就十来分钟。沿着楼下的南横街往东走到粉坊琉璃街,向右一拐,是黑窑厂街,走到顶头儿就是陶然亭公园的北门。自从十多年前搬到这附近,星期天

随笔札记 | 廉价快乐——人工智能时代的心理陷阱

人工智能时代,大概率是人和人工智能的共同繁荣:人类的物质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社会会变得更安全、更舒适。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所谓社会进步,不就是往这个方向吗?但是,过于安全、舒适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心

文化视点·名著中的生态意识 | 《水浒传》里的生态乡居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与天争与地斗的过程。当人类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渐渐从自然中走出,转而又察觉到人与自然的割裂,于是企望回归,重建和谐,再造生态。生态毁而有生态意识。人与自然的撕裂的状态诞生了生态意

文化视点·名著中的生态意识 | 最美不过潇湘馆

“潇湘馆”是大观园中得自然之妙的一个生态空间,里面住着林黛玉。第二十三回写到,宝玉问黛玉:“你住在哪一处好?”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

文化视点·名著中的生态意识 | 汪曾祺笔下的诗意栖居

在汪曾祺的笔下,自然环境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影射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观。《受戒》描绘了一幅自然和美的生态画卷,自然环境在生机与诗意中缓缓铺展,荸荠庵

推介 | 园林春色如许

“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这句话形容“昆曲精灵”单雯最适合不过,明媚端庄又朦胧的面容与含蓄典雅的唱腔相映照,单雯以昆曲为媒介,通过含蓄蕴藉、珠圆玉润的南昆风格唱功和形神兼备的表演,令无数观众跨越时代高墙

推介 | 审美观念是一种能动的文化存在

在中华煌光驰流的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里,由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尚、大众审美等因素共同融汇与综合作用,在整个时代会涵育培植而成一种居主导地位的文艺潮流和美学趋向,瑰丽

文化访谈 | 陆天明:我要求我的作品参与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初《苍天在上》的热播,至《大雪无痕》以及《省委书记》,陆天明一直以擅长“反腐题材”而被冠以“主旋律”作家的称号。其实,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不仅有反腐题材,还有历史题材,如《闻

书人茶座 | 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印象

我日前读到《博览群书》杂志公众号2023年8月9日推送的肖悦扬先生的文章,其中写道:“王国维比叔本华更悲观,他评《红楼梦》虽有开创之功,但连叶嘉莹也不得不提出异议。”读后感触良多。光绪三十年(1904

书人茶座 | 为老故事注入新灵魂

一切对旧文本的重述与改写既与前文本复杂关联,也融铸着当下的现实关怀和价值理念。新时期以来,基于神话传说、历史题材、民间故事的广西壮剧改编,既与源远流长的“前文本”构成互文,也在“故事新编”中呈现出新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