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卷首语 作为一份地方刊物,一项重要任务是发现推举本土有潜力的作者。基于这样的考量,《牡丹》第5期与《六盘山》第3期(双月刊)达成合作,互推洛阳、固原两地作者,我们推荐了贾红松、庞亚维、晋玉靖、孙跃成、张艳庭等
首读 | 短篇小说:青蛇 李一默,山西右玉人。现居北京。小说见于《青年作家》《红岩》《黄河》《绿洲》《福建文学》《湖南文学》《广西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安徽文学》等,另有评论文章见《文艺争鸣》《文艺报》等
首读 | 创作谈:从词语出发 在我不长的小说创作历程中,“城墙”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出于何种原因。构思小说时,它总会时不时冒出来,希望我把它带入小说,刻成文字,让更多人看到。这种有关构思的情结肯定与我曾
首读 | 评论:对一维世界的回应 在《青蛇》里,李一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一维空间的景观拼图。不!稍等,让我想想——是我搞错了,不是李一默,是现实紧紧牵住的那条无限延伸的线,重构了我们的生活,它无孔不入,无坚不摧,直至钻入城墙及其牢固的意
首读 | 会笑的喜鹊(短篇小说) 薛玉玉,宁夏固原人。作品发表于《朔方》《天津文学》《西藏文学》《延河》《西部》等刊。这是阴历七月的第一个逢集日,初三。姜红梅还是像往常每个逢集日一样,凌晨四点半的闹铃刚响了两声就一骨碌爬起来,开始一天
首读 | 庸常生活(散文) 1十七年前,我买过一副金耳环,造型很简单,普通圆形耳环而已。独特之处在于圆形上套有两颗小滚珠,滚珠中间各嵌有一个五角星吊坠。简单大方又不失俏皮,我很喜欢。于是在侄儿大婚之日,我戴上了这副金耳环,盛装出
首读 | 只有香如故(散文) 回头看看我的故乡,有些事情早已变成一种回忆了。我念书的八十年代那个时候,许多家庭少则三四个孩子,多则五六个孩子。所以,那时,一到放学,排成长队的学生一溜儿走在乡间小路上,是非常有气势的。我算了算,我们
首读 | 冬日(外一首) 我贮备的柴禾、白菜和土豆,都是汗水和时间的替身我有瓦屋三间,半壁书卷。除此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让西北风翻来覆去地搜寻我和山岗一样枯寂,和树木一样贫困西北风像一群不事丹青而更擅长素描的醉汉过分使用枯笔,力透
首读 | 扫帚(外一首) 不要对扫殿侯评头论足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利器扫一屋扫庙堂都得一把刷子扫大街也不例外致敬扫帚一如致敬掌在手里的饭碗我曾用一把扫帚从高平街,萧关路,长城巷到羊坊社区,每条街巷十三年时间,把固原城扫了个底以这
首读 | 灌木丛(外一首) 这个季节,我在意的叶子已经凋落我会在下楼时俯身凝视,摸一摸它们枯瘦的手指送上最古老的祝福人间向晚,也许我们都会执着于往事在一小撮回忆里滑倒、跌伤也许,我们都有欢喜的人和事它等它的,我等我的更多的时候,
首读 | 镜子(外一首) 镜子离开墙角,带着碎裂的痕迹即便它不在了,我还是习惯到墙角看看镜中的自己我已习惯了某种依赖如同在某个刹那,习惯性地想你现在,镜中的自己是碎裂的连同身后的物品都在这一方空间里破碎犹如我走过墙角,空空的角
首读 | 深冬有记(外一首) 葬礼结束,懒散的人群像被风吹散的枯叶四散离去寂静托着尘土一束光中滞留尘世的一抹微笑正慢慢散去老房子缓缓把自己从雪地里拔了出来初冬霜白厚重,凌晨四点的街道空旷清冷她要清除流浪于此的废纸和尘土在六点赶回去
首读 | 我等的那场雪终究没有到来(外一首) 眼看着大寒已过一场酣畅淋漓的雪终究没有到来没有人比我更渴望一场雪没有人比我更加失望没有人知道我渴望的只是一场慰藉心灵的意象甚至比一场真实的雪更加重要如果如果语言的作用是谎言如果文字的作用是欺瞒如果所有
首读 | 一个人在深秋的大地上走一走(外一首) 一个人在深秋的大地上,走一走想想这孕育生命又埋葬万物的坚硬,也柔软的大地单是想一想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想一想,自己的亲人和挚爱想一想,生的短暂,死的漫长心就颤抖得厉害萱萱12岁的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长高,长到
首读 | 时间的光与影(外一首) 一面是光,另一面是影它照耀庄稼,也照耀没有庄稼的地方?延伸到无限辽阔中山,河流,麦穗,狼毒花自由呼吸白云的影子在天空下移动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夜晚白天读书、劳作夜晚望星空、做梦时间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
首读 | 失窃之物(外一首) 我常常想起那些失窃之物它们丢失仿佛我也一起被偷走戴墨镜的少年将它们四处倒卖辗转进入一只又一只口袋——一双漂亮的手穿过人声鼎沸的路口擦去了那只破旧钱袋上的灰尘就这样,它们从无主变成有用被赋予意义,成为无
首读 | 生活,或者打击乐(外一首) 努力地挥动四肢挥动身体,挥动大脑像是用尽浑身的解数挥动着无数的鼓槌日子有时候是吹圆的生活,有时候就需要一张牛皮奔跑就是一种锤打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就是三百六十五个落在牛皮上的鼓点跳起的液体,圆润,光亮,泛
首读 | 我喜欢追踪遗憾的事物(外一首) 曾在孤寂中对望宇宙纷繁复杂的交织说不清要经历多少苦衷,和痛的神经弥补握紧又松开的战栗追踪迷失的错觉一如多年前走失的黑白默片浮现出忽而模糊的逝者之影我喜欢泪流满面喜欢在一种近乎陈旧的表达当中等待消逝的回
首读 | 眼睛的比喻(外一首) 光向我致敬并拜访了眼睛,说那黑森林深处藏着的鸟鸣:柔和,清澈,一如泉流夜晚的黑披风在眼睫毛上抖动月亮手拿针线活,不时走近生活深处的云朵:多像娘的千层底——密密麻麻每一个针脚窝里都是看清生活的眼睛今夜,
中篇小说 | 孤单岛屿 1下午两点,海上的云蘸满了水汽,臃肿地堆在小岛上空。涟漪与陈秋坐在茶几前说了好一会儿话后,没了话头,只有瓜子壳噼啪地响着。那瓜子是江洋葬礼时来吊唁的人吃剩的,还有一盘摆在了供桌上。两人虽然口干,瓜子还
短篇小说 | 听声 吴明芳,河南洛阳人,曾获第二届河南文学期刊奖,作品发表于《湖南文学》《one一个》《牡丹》等。一李闻有些茫然无措,眼神飘忽不定的,也许正望着面前的酒,也许是更远的地方,只是我这间狭小的出租屋阻断了一切
短篇小说 | 杨小草 一杨小草打电话要来找我,我困得要死,上眼皮和下眼皮正在打架。我把手机举到眼前,眯着眼睛看,快晚上十点半了。我说,很累,太晚了。他说,那就明天吧。我问,有什么事吗?他在电话那边告诉我,见面说。我也告诉他
纸贵 | 醉花荫 王国华,河北阜城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城愁”散文的倡导者和书写者。曾获第五届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散文金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已出版《街巷志:一朵云来》《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
纸贵 | 出入桃花源 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怎么也想不到,他情之所至写下的这段文字,竟然成了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心中永远的梦。是的,
纸贵 | 话匣记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啪!”惊堂木落在书案。那些尘封的记忆,被一一轻启。七月份的一天,我放假在家。闲来无事收拾屋子里的橱柜,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出来一个诺基亚的红
洛阳故事 | 故乡的树 温志国,1989年生,河南洛阳人。洛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见于《洛阳晚报》《中国煤炭报》《牡丹》《河南诗人》等。我挚爱我的故乡,因为她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有我生活过的气息。小时候,除了到东河沟里摸鱼
洛阳故事 | 雪妆开元湖 没想到腊月初五的这场雪竟是这般的羞涩和低调,晚上九点多钟,这雪仙子悄悄地,没有一丝吵闹喧嚷,偷偷地把凡间的旧床单撤掉,眨眼就换上了一床白生生的雪棉被。“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一打开车门,凛冽但很清
煮酒 | 河南散文二十家之陈峻峰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感叹文学的衰落,可是30年过去了,文学仍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前赴后继,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本源,是我们的日常,是生命本身。所以,我们不能避而不谈;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