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2024年第19期

牡丹

牡丹2024年第19期

半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牡丹》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杂志以河洛文化为底蕴,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青春气息,追求新颖高雅。

目录

卷首语 | 卷首语

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将于近期在洛阳举办,《牡丹》文学杂志广泛征集,优中选优,精选出福建、江西、广东、洛阳等地作者的客家文学作品,近3万字,以特辑的形式隆重推出,助力世界客属第3

首读 | 主编荐语

丁奇高丁奇高,1990年生于河南禹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大家》《作品》《莽原》《草原》等刊,出版小说集《如在水面,如在雾中》,现就职于许昌市博物馆。主编荐语:外卖员是我们现代城市方便、快捷生

首读 | 非虚构:外卖生涯57天

从北京辞职后,我回到了河南的四线小城市,在一个小型博物馆里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我每天在办公室里认认真真地上班,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六十岁的那一天,我就可以过上退休老人

中篇小说 | 藕花深处

孙跃成孙跃成,河南洛阳人。作品见于《牡丹》《六盘山》《河南日报》等报刊,被中国作家网等选载推荐。一外甥女顾雨扉打来电话的时候,我刚吃过午饭,正靠在客厅的沙发上假寐。五岁的女儿毛豆轻轻从我手中抽出手机,

短篇小说 | 石头上的男人

万&nbsp &nbsp 军万军,陕西安康人。毕业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作品见于《北京文学》《中国校园文学》《诗选刊》《牡丹》《诗刊》《延河》《飞天》《北方文学》《黄河文学》等刊。现居深圳。风扫云开

短篇小说 | 小小说三题

侯发山侯发山,河南省小小说学会秘书长,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巩义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见于《山花》《莽原》《飞天》《北京文学》《文艺报》等刊,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作家文摘》《意林》《读者》等转载

咏絮 | 每个人都有光(组诗)

北乔,江苏东台人,诗人、作家、评论家。出版诗集《大故乡》《临潭的潭》,文学评论专著《诗山》《约会小说》,长篇小说《新兵》《当兵》,小说集《走火》《尖叫的河》,散文集《远道而来》《三生有幸》等二十多部。

咏絮 | 秋天的证词(组诗)

时间的缝隙沿着汝河堤岸跑步彩虹灯下现实和虚构难以分辨河水在月光下潺潺流动嘈杂响亮的蝉鸣广场舞的音乐像高空破碎的玻璃一样纷纷扬扬一些夜色在脚步中化作微风一只水鸟在水面上划过又飞起树叶、紫薇花朵和野草在月

咏絮 | 一个无法言说的词

那时我们在水边嬉戏第一场雨里我们躺在地上雨点如同爱人那般亲吻我们太阳隐没于地平线,如同瞳仁雨过去了我便将你四处寻找眼睛里不甚清晰的图像引领我,去到海边那里一切阳光明媚仿佛乌云未曾踏足一切美好——恍如我

咏絮 | 云天展秋色

万物轻送夏的繁忙,静候时令的悄然转向。夏的热烈渐行渐远,秋的画卷,缓缓铺张。知了与蝈蝈,高亢交响,是夏日最后的挽歌,却也是秋意的序章。布谷鸟已远行,智慧的身影,掠过云端,向温暖的方向。万物有灵,顺天而

咏絮 | 当祝福开成花海

风过田野庄稼的梦想被灼热的阳光无限放大挥汗如雨汗水浓缩渴望雨水稀释疲惫满天星光成长的煎熬不足为道在收获的量器里饱满才有意义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当祝福开成花海邀你举杯将喜悦一同分享

咏絮 | 长城 — —中华民族魂

长城 您从遥远的高山走来高山是您的脊梁您从沟壑的绝涧走来绝涧是您的屏障您从广袤的沙漠走来沙漠拱卫您的城墙您从深蓝的大海走来大海遥望您的巍峨跨峻岭 穿荒原横瀚海 经绝壁纵横两万余里横跨十五个省份在中国的

咏絮 | 雪地上的狍子(外一首)

北纬上的小树林,雪野雪,已止。一群狍子睁大新奇的眼眸,悄悄打量世界真大。蝴蝶的鲜艳、紫豌豆的葳蕤和篝火的跳跃,还在路上歌声的狂野和温情,还在远方狍子不预测未来,这个清晨它们只想到日出,想到绵延的雪地想

咏絮 | 一个人(外一首)

一串一串记忆在思念中飘远或在淡忘中走近一些故事在过去的光阴里清晰或在未来的日子里模糊一个人在转身间忘记或在人生的路途中相伴飞翔在一步之遥或在千里之外那些美好的时光被季节整齐地排列在生活的背景里温暖而幸

咏絮 | 杯子(外一首)

不高不大却是海和江的化身盛满与初恋相识那天尴尬的场景不论凉温留满了父亲的指纹在军营视频,道道伤痕拉痛怦跳的心端十年成酿吞下情节和索引,斟满杯高高举起,等待父亲的回应可只听春雨滴答晨露一滴晶莹比金子还亮

咏絮 | 夜色与往事(外一首)

闭上双眼,让夜色将我包围这样我就不会再目睹星光——那闪烁的希望是如何被遮蔽被遗忘在夜的角落闭上双眼,让自己沉入回忆这样我就不会再次感受失落噢,这些往事的囚徒我们无非是时间的尘埃夜色深沉,往事如烟我们是

咏絮 | 曲中人(外一首)

立在风雨里,和草木一样,把根伸入土地,把枝丫伸向天空,朝着更深更远的方向生长。趁着季节还没有成形,把期望提纯,把蔷薇镶进记忆,让昨日成为昨日,让我们成为我们。清晨从不曾搁浅,溪水从不曾止步,不论哪一种

咏絮 | 时间(外一首)

珍惜时间不是让你去进行各种行动而是到了最终总有老人站在骄阳之下也总有老人站在烈焰之中去回味他的一生,轻轻地一声叹吁便说明了一切他说,夕阳向晚他说,迟暮英雄??墙纸?发黄的老墙纸一直在室内贴着裂缝尘封的

咏絮 | 彩虹

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酷暑难耐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才让自己在最绚丽的年华一刹那惊艳了这个午后成长就是这样的吧就像蝉蛹默默无闻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次痛苦的蜕变才有机会飞向蓝天,歌唱彩虹,就像晚春的花落纷纷秋天

客家文学作品特辑 | 无声的家书

编者按: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将于近期在洛阳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客家文学作品特辑 | 泥湖锣鼓(外一篇)

范剑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瑞金人。获方志敏文学奖、井冈山文学奖、谷雨文学奖、江西省年度优秀小说奖,出版诗集《向万物致敬》《大地庄严》,散文集《风吹蒿莱》,长篇小说《水车简史》《野庙碑》《天马歌》。

客家文学作品特辑 | 风吹围屋

丘艳荣,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中国校园文学》《散文百家》《短篇小说》《羊城晚报》等。夏日苦热,最适宜乱翻书,在书中觅一处清凉,信手翻到这句:“风吹过小巷,触发了哪片屋瓦的心思,摇落

客家文学作品特辑 | 永远的亲切感

徐礼军,现居洛阳,作品见于《牡丹》《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集《逸园养心集》《真有意思》。情感的琴弦,往往在不经意间被碰触而发出共鸣;尘封的旧事,会因为某个人某句话某件事而唤

客家文学作品特辑 | 客家红背带

邱裕华,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读者》《散文》等报刊。我是在母亲的红背带上长大的。我的老家在赣中南的大山里,全村都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客家人,落脚于此也不知有多少代了。犹如中国红一般的红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辑 | 树碑

讨论飞虹桥即将落成,村委会开始讨论立碑的事。建桥前曾立下口头契约,捐款在三百元以上的名字可以刻进石碑,只是没有说清楚,具备什么条件的名字才能上碑眼(第一位)。所谓“榜有榜首,碑有碑眼”,这个“眼”是不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辑 | 生活乐章四部曲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衣食住行,百姓期盼。吃饱穿暖,以食为天,住有所居,出行平安。穿衣之初,遮体避寒。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如今,个性突出,时尚美观,式样繁多,七彩斑斓。土地改革,立足良田。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辑 | 东方铁牛走在金水桥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隆隆的礼炮声震耳欲聋。中南海彻夜的灯光正在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思虑,而农业机械化更是热点中的焦点。谁承想到,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国庆节的庆典队伍里出现了一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辑 | 嫁妆纪事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说,结婚是一个女子人生中最美妙的乐章,那么嫁妆就是其中最动听的音符,那曾是许多女孩子从小到大的想象。新房里,粉色的气球排成队列依偎在大红喜字拉花上,映衬得房间里温馨又喜庆。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辑 | 在一朵牡丹中绽放(组诗)

国花,千年帝都的偏旁节气的丹青里春光微漾,河洛方言的国花厚植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万千气象源远流长的地脉,沿美学的走向在十三朝古都泼墨国色天香,名词露魏紫动词吐姚黄,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儿打开锦囊,浪

煮酒 | 河南散文二十家之青青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感叹文学的衰落,可是30年过去了,文学仍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前赴后继,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本源,是我们的日常,是生命本身。所以,我们不能避而不谈;所以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