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2023年第4期

山花

山花2023年第4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山花》因其鲜明个性和开阔视野而富有冲击力,曾被誉为纯文学月刊中“四小名旦”。长期以来,由于高举文学精神的旗帜而得到读者喜爱和作家学者的推崇。奉献名家优秀之作和推举文学新锐,是我们一贯的办刊宗旨。自2010年开始,《山花》将不遗余力关注被忽略却有潜质的未来之星,展示笔头正健的七零后、八零后作家作品。坚持文学精神,坚守文学阵地,坚持纯文学办刊立场——坚持就是一切。《山花》除纯文学文本外还提供美术、摄影等方面图片,并推出相关前沿理论与批评。既凸显文学精神,又聚焦视觉人文新趋势,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杂志。

目录

小说驿 | 涣

1时隔这么多年,我还是一个小小的古玩商,意料之中,因为我是个一事无成的人。年轻时,大可把一事无成当作一种值得炫耀的状态,但上了岁数,晃膀子就是罪过了。放金翅鸟的人没上过一天班,养过三只金翅鸟,依次死了

小说驿 | 靠名字吃饭的人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个的红包,鼓囊囊的,像一个红叶包的粽子。它一定也像粽子一样沉,因为红包被车主双手捧着,郑重地递给他。他竟然没有接,像是怕烫。粽子一样的红包仿佛又如烈火金刚,让他着迷而畏惧。红包里的

小说驿 | 白虎

从河西岸望过去,尹安镇像时光大师精心雕刻的一个椭圆形古董,散发出年代幽远特有的阴冷灰暗之光。如不是午饭时分房顶冒出丝丝白烟,大家都不会怀疑这只古董,少说在河边陈列了一千年以上。古董唯一的诡异,我想多半

履霜志 | 年十岁则诵古文

一有次翻看《朱熹集》,发现有封信意味深长。信是写给老朋友吕祖谦的,托付的是自己的孩子朱塾:“儿子久欲遣去,以此扰扰,未得行,谨令扣师席。此儿绝懒惰,既不知学,又不能随分刻苦作举子文。今不远千里以累高明

踏歌行 | 何必取长途

对于古代诗人来讲,漫游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他们正式踏上仕途之前,或行进在仕途之中时的必要功课,甚至,即便是在他们踏上了仕途之后,漫游这种行为本身,也始终是一桩让诗人们耿耿于怀的事情。正因为如此,

散文随笔 | 我的书房

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县城谋业,刚出道社会,资历尚浅,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大都租借民房或其它单位的房子,全然没有丝毫的自主权。单位的也罢,民房也罢,随时都有可能发出逐客令,一种漂浮人世之感一直伴随着我。

散文随笔 | 草木不负春

南方春来早。待草长莺飞二月天,黔北故乡的草木早已发芽生长,到处一片勃勃生机。故乡人称生命力旺盛为“滥贱”,比如,杉、柏、桃、李、梨、橘、白果、毛栗、爆疙蚤、苦丁茶、天星米、打碗花、苦蒿菜、克蟆菜、山萝

诗人自选 | 向着荒野上的一棵枯树挺进

你像三十万波斯人朝着一棵枯树进军。——萨拉蒙《合铸》在手掌心养一根刺不知何时,我的手掌心扎进一根尖利的刺影影绰绰,我能透过皮肤瞥见它藏匿的踪迹,手一按有隐隐的痛,闪电般递出……我没有急慌慌拔出而是决意

诗人自选 | 向晚之水

向晚之水犹如灰黑色的巨蟒在大地上蠕动,或者静默,犹如力量,犹如欲望,犹如悲歌,犹如冷僻的道路……像它诞下的多愁多病的孩子,我观摩它,爱抚它,呼唤它——是的,我失去或拥有的一切,它既不记录,也不证明。“

诗人自选 | 壬寅记事

壬寅正月二十二黔北大雪1雪落黔北仿佛整个山河披上了盛装这白茫茫的白,一夜间穿透亘古的冷与苍茫2雪不能说明一切也不能证明一切雪就是雪本身雪不是一场阴谋3不只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李花开。桃花开。杏花开。菜籽花

诗人自选 | 后山九章

序:发现人人心里都有一座后山只是赋形与否,建构如何我的后山,如果没有发现和拯救其结局就如往南两公里的金融城楼群遍地流金,人造的灯火辉煌使人炫目现代巅峰的迷宫,连逃亡都不可能明月如心,自然隐遁泯灭于天空

大视野 |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与人类的未来

1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大部分科幻小说写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身为波兰人,或者更宽泛一点,身为东欧和中欧人,意味着生活在一个由决定论的未来所规训的当下。在一个预先设定的美好未来面前,

大视野 | “对话百年东山雕花楼”笔会小辑

编者按:癸卯年初春,十位作家迈着蝶步,畅游了名扬天下的苏州东山雕花楼,十篇美文一挥而就。作家们用格调各异的笔触,勾勒雕花楼沉淀百年的精雅古典之美,并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构思上他们也颇有突破:有的以

大视野 | 春在何处

苏州东山镇有一座雕花楼,苏州西山镇也有一座雕花楼。但是称呼起来有一个差别,东山镇的叫雕花大楼,西山镇的少一个形容词“大”,叫雕花楼。历史上东山镇人杰地灵,离苏州城区比较近,水陆互通方便,是个富裕的地方

大视野 | 从东山到东山

先说说贵阳的东山,又称栖霞山,处贵阳东门,孤峰兀立,海拔约1200米。反径一线由北坡曲折而上,至巅,地势平坦。人赞“负山雄丽,景色清幽”,还读到一些文章,说:东岭路如梯,云深曙色迷,登高远眺,高峰霞举

大视野 | 春在雕花楼

1922年,一位在上海发迹的证券期货经纪人,遵母命回到故乡苏州吴县的洞庭东山,即今日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购地建宅,专为侍母,建成了这座“春在楼”,又名雕花楼。雕花楼原本是民间对春在楼约定俗成的称呼,今

大视野 | 读春在楼

饭后,与文友二三在庭院间散步。风洒一地,水一样清。月亮出来,地白。走到园子尽头,忽闻一缕暗香。抬头看,一树梅花,细雪般浮在夜空。再回头,瞥见一座高楼的影子,让人一下子心意悠远。有人告诉我,那就是春在楼

大视野 | 雕花楼随感

活了快五十岁,才第一次来苏州,可以说是迟钝的人生了。想起一九九八年曾在上海学习过半年,当时同学数次相约一起去苏州玩,看看中学课本上学过的苏州园林,可那时年轻贪睡,又觉得时间足够挥霍,着什么急呢?结果一

大视野 | 一树珊瑚澹月,春在人归

江南一带园林,名气最大且各擅胜场者,自是苏州园林。如拙政园长于苍古,狮子林假山妙绝,留园工不伤雅,环秀山庄小而殊胜,西园独沽禅味,沧浪亭不设院墙,早都成了中国人的常识。但此行要去的园子虽在苏州,却不叫

大视野 | 悦目春在处 停云印心时

马头墙。一道两米多高的黑色风火墙,两侧夹以徽派的马头墙,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道隔断了火源,隔绝了墙外人目光的墙,同时也是一道激发墙外人想象的墙。我们一行人站在墙外,准备着从这里进入,听到想象落地,继

大视野 | 雕刻时光

闲时刷抖音,房产项目是必刷到的推送之一,不知什么缘故,无购房欲望,也可以看下去,好像带着一种窥探,更像是看热闹,哪怕是平平无奇的新楼。这么看下来,关注到天南海北的房子,各具其美,只讲解风格是一套招数:

大视野 | 雕花楼记

探访一座百年老楼,很难做到心如止水。正是初春,薄薄的阳光散下来,驱散了清晨的寒意。石径贴着一方池塘蜿蜒向前,右边的园子里,碧螺春吐出新芽,枯了一个冬天的梅枝重现光润,仍由梅花压出浅浅下坠的弧形。梅花的

大视野 | 观东山雕花楼

春日无大事,二月份去了一趟苏州,出行前夜朋友来家中闲坐,调侃我这相当于要“上天堂”去。在人们眼中,苏州与天堂是等同的,我没去过,不知何样。话间走神,脑中浮现古典园林、古城墙、水乡小桥和窄巷等,多是些木

视觉人文 | 取法自然

谈及赵晓林的作品,看画的人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在意向的笔墨表现中,总有具象的点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侗寨鼓楼、城市建筑是其创作的主要方向。赵晓林的画在用具象点所搭建的框架中,以水墨方式呈现,将笔墨意趣

视觉人文 | 写真工笔画的溯源与当代呈现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画风严谨、细腻,富有装饰意味,表现手法多样,包容性较强。就目前可见的绘画史料可以判断,工笔画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积淀了完备的绘画技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绘画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