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新年寄语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告别了极不平凡的 2021年,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如期而至。值此佳节来临之际,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祝福—2022,新年快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2021,我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这一年
大家关注 | 系统开展儿童青少年生命哲学教育的实践研究和启示 【摘 要】基于文化自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系统开展儿童青少年生命哲学教育,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命题。本研究通过近9年的实践探索,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文化指导下进行饮食、起
大家关注 | 全景学习:走向“2035未来之课”的创新探索 【摘 要】未来之课是对当前课堂的必要性改革,其前提是以助力学生“完整生长”为要义。全景学习正是基于此展开的探索性实践,它通过“在一定场域内实现视域完整,资源统整,效能整全”的全景整合课程来实现完整育人
专题 | 减压赋能 编者按: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
专题 | “双减”背景下作业的理想构建 【摘 要】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做好作业设计与实施成为教育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亟待系统化的分析。本文以“作业”为研究对象,依托相关文献和案例,以作业系统中的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与指导、作业批改与反馈
专题 | “双减”背景下,“课程”视角的作业设计与研制 【摘 要】作业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历经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与教学的不同关联。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对作业属性的偏见,在设计与研制中产生缺乏理性的行为,导致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消减作业负担,可以从属性上重
专题 | 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的优势、挑战与策略研究 【摘 要】学校作业实践中的个体主义和学科主义倾向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作业统筹职能。发挥学科组和年级组作业统筹职能有利于突破作业实践中的个体主义,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专
专题 | 作业设计的重要参照及操作要领 作业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阶段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且切实承受着的主要负担之一。减掉过重的作业负担,如果只是机械地在量上做减法,而不是从根本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和实施效率,是没有出路的。作业是
专题 | 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与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一段时间以来,“鸡娃”“内卷”这两个网络热搜流行语已成为教育焦虑的代名词。过重的校内课业负担、校外补课负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是当下义务教育亟待
专题 | 加减之间育语文素养:从课堂增效到作业减负 【摘 要】作业减负提质的思考与实践是当前学校的工作重点。作业减负是减去作业的“不正确应对方式”。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关注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充分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
名师工作坊 | 从吃透教材到吃透学生 【摘 要】语文学科对学生认知的分析一直处于相对粗疏的状态,本研究试图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科学化、数据化,从学生的认知成果中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层次、既有积累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基,提出相应的教
名师工作坊 | 吃透教材与吃透学生教学思想的实际应用 一、本课教学原则之一:吃透教材所谓吃透教材,是指对于教材内容有深入挖掘。既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思想文化精髓,又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长期以来,大量的语文课堂上充斥着教师重复文本表面信息,学生缺少深度思考的
名师工作坊 | 为语文教学科学化而努力 我与何杰老师相熟已久,在我印象中,何老师对于教育的情怀从未淡薄,始终如一,钻研进取。多年以前,何老师对于文本解读下过苦功夫,他对于辩词析句、细读文本有着精深的造诣,问题设计、课堂引导等教学艺术更达炉火
课程与教学 | 初中课堂教学微观化设计的理论构建 主持人语课堂教学是达成课程目标的核心渠道。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课程与教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议题。为破解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地的问题,学界进行了系列化的探索,比如,开展
课程与教学 | 读·思·议·演:事实性知识的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 【摘 要】事实性知识是指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了解的具有某种价值的基本要素和信息片段。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理解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近“文本”、在思考中深入“文本”、在争辩中
课程与教学 | 转·提·举·用: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 【摘 要】概念性知识是指结构化的知识形式,表达的是在一个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抽象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对“数据材料”进行探究转化以形成观点阐释,让学生对意义理
课程与教学 | 透·示·行·结: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 【摘 要】程序性知识是指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和方法的准则,它以需要遵循的序列步骤的形式出现。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会用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对所观察的现象、过程或结果进行原理解
课程与教学 | 联·构·析·诊:元认知知识的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 【摘 要】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它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如何学习学科知识的知识。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思考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学习如何形成意义组织结构的列提纲、画关系图等组织策略,让学生学习如
教师与发展 | 学士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摘 要】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中,以学历提升为标志的质量提升是重要特征之一,在延长教师教育年限的同时也更加强调实践取向,促进学士后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目前已经步入学士后教师教育改革
教师与发展 | 名校分校青年教师压力应对的心理韧性过程模型建构 【摘 要】本研究旨在以心理韧性的积极研究视角,探讨名校分校特定情境下青年教师如何成功应对职业发展初期的“易感期”和“迷茫期”。笔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市S学校7位教师为访谈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
教师与发展 | 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名师工作室教师学习发生机制研究 【摘 要】转化学习是在交际式对话互动中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学习。名师工作室在研修中汇聚不同背景的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成为有效实现转化学习的载体之一。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探索名师工作室中教师发生转化学习的全过
教师与发展 | 从理科文盲到化学诗人 “走神的孩子也是在思考的,要想让他们在你的课上来点儿‘化学反应’,那就得想办法调整好‘反应条件’。”梁燚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能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教师,他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化定制学习目标和任务,让每位
学前教育 | 以生活体验研究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学研究方式,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教师以主体身份进行生活体验研究,关注自身的生活体验,然后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学前教育 | 幼儿科学教育的园本实践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是启迪科学智慧、播撒科学种子的奠基工程。一直以来,传统科学教育存在价值取向偏颇、实施路径单一、评价模式固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通过历时25年的“持续
探索与回声 | 《论语》生命观契入中小学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 要】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其中蕴含的惜“生”、志“学”、遵“道”、行“礼”、养“仁”等对生命本真的认识,为中小学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
探索与回声 | 三个意识主导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推进,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探索与回声 | 指向关键能力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任务定位与多元评价策略 【摘 要】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任务指向不明、课程评价单一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科学规划课程实施,
探索与回声 | 基于设计的培养计算思维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究 【摘 要】基于设计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包括:情境感知、协作方案设计、算法编程、作品制作、改进完善作品、交流演示评价。该模型融合计算思维的基本要素,以解决复杂的结合真实生活情境的人工智能问题为主,以设计为
探索与回声 |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分析 对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就有记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博览与叙事 | 我的教育初心的来源: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波澜壮阔,镌刻着奋斗的辉煌,需要持续学、坚持学、深入学、反复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
博览与叙事 | 病榻上的君子 能遇到好老师,实在是一种人生的幸运与幸福。非常荣幸,当年我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生几乎都是哲学大家、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教授萧焜焘先生的“亲传弟子”。因为萧老师与我们导师鲁洁教授的友谊,他
博览与叙事 | 在知识与教育的三组关系中重返“地穴墙影”的古老隐喻 【摘 要】柏拉图构想的“地穴”故事展现了真“火”与假“影”的对立关系,这一古老的隐喻也反映在知识与教育的互动关系之中。人文知识在人文意蕴失落后沦为政治训练术,知识在意识形态和话语霸权作用下被等同于教科
博览与叙事 | 把一生献给幼教事业 一、我的学习经历(1941—1957年)我1935年出生,87岁了。我爸爸搞古玩,我从小没有妈妈,有4个姐姐、2个哥哥,我是最小的。1941年,我在家门口的北平普育小学上学。1947年,我在北平竞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