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12期

河南教育·基教版

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1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刊物。为教育体制改革服务,为中小学各科教学改革服务。为中小学教师参加专业合格证书考试服务。河南省社科类一级期刊。传播河南教育改革主流声音,特别关注教育热点、重点问题。主要栏目:特别关注、名家有约、政策看台、改革前沿、教育科学讲堂。

目录

本期关注 | 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化”实践

策划:本刊编辑部&nbsp &nbsp &nbsp &nbsp 执行:刘 波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本期关注 | 以“区域一体化”牵引评价育人机制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落实教育改革精神、破除学生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坚持立德树人,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

本期关注 | 创新综合素质评价 撬动育人方式变革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从国家层面对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对于深化教育改革

本期关注 | 顺天致性 守望花开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的关键路径,对于改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顺天致性、守望花开”

本期关注 | 坚持评价育人新理念 创生班本实施新样态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及成效,推进学生评价改革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学校将课程与综合素质评价深度融合,以探索班本化评价实施

校长圆桌会 | 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本期嘉宾:李继红 济源市济水一中校长石颖伟 焦作市实验小学校长常红亮 巩义市鲁庄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惠萍 漯河市郾城区淞江街道许洼小学校长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

教育现场 | 教师在学生面前 不建议有的行为

在平时与青年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中,我常常听到“怎么办”的询问。理解他们想要掌握更多管理课堂与班级的方法,我会尽可能地给出一些策略性的“方法”。但若想搬运回去的“方法”行之有效,则一定需要一个过程,去内化

案例研讨 | 他为什么想当网红

案例:新学年,我接手了八年级的一个班。开学初,我组织了一次“如何对待网络”的主题班会,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科学辨别网络信息,还明确告知学生,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属于违法行为。可是不久后,一个家长的

专题研讨 | 巧借乐舞之力 助推诗词教学

一、诗词与音乐的渊源诗词自诞生以来,便与音乐相伴相生。《论语》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音乐是诗词的源头,诗词的发展也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处处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

专题研讨 |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多文本形式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活动来进行学习,符合当前文言文教学核心素养

专题研讨 | 学习的三重境界

随着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在不断思考教与学的关系。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变化,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学生需要的呢?我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三重境界。老师说什么学生学什么——学习的搬运

思政课堂 | 让思政课照亮儿童的生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方向遵循和现实路径。当全社会都在关注思政课的时候,我们的视角还是应该回归到孩子,回归教育的主体,

思政课堂 | 思政课一体化赋能育人新质态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着力构建全学段、多主体、全学科协同的思政育人新格局。一、打造学段协同合作新引擎,构建有体系的思政课一是建设贯通学段的协同教研平台。瞄准大中

思政课堂 | 让爱国主义教育可感可亲可行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时代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爱国主义教育同中华优秀传

众议“双减” | 赋能教师成长,激发办学活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学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课堂提质增效,从而切实为学生减负,为学校赋能。近年来,淮滨县实验小学在积极落实“双减”政策、

管理视窗 | 好校长应具备的十大能力和潜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好校长到底应具备哪些能力和潜质,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好校长主要应具备以下十大能

管理视窗 | 集体备课制提升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新途径

班级问题群是学校在深入了解班情的基础上,收集到多个班级难以解决的问题集合。笔者在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共同研讨、集思广益,不断挖掘班主任集体备课制的育人智慧,找到了一条提升班主任解决班级问题能力、促进

课题研究 | 本土民间工艺融入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本土民间工艺融入中学美术教学,有其重要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一、本土民间工艺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研究 | 全员心育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探索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

课题研究 | 走班制学生的管理路径探索

在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根据兴趣和未来规划选择课程,从而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自主与引导是走班制教学不可或缺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促进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实

课题研究 | 语音识别助力聋校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把握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致力培养聋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聋生的综合素养,为聋生的全面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目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手语和口语相结

课题研究 | 聋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办好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效益,创办适合残障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是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一、立足学生需求,确立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

课题研究 | 基于“心流”理论的游戏化学习模式研究建构

游戏化学习旨在通过融入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游戏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情感满足和成就感。游戏化学习作为当前数字化教育背景下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关注和认可。“心流”理论,由匈牙利心理学家

教学新思维 | 大概念视域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一、大概念内涵解析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旨在通过整合单元知识,帮助学生发现并深入理解共同主题与概念。大概念引领之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把一个单元当成一个整体,并以单元的主题及单元内的语文要素为依据,

教学新思维 | 通过“任务前置”来指导学生习作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单元习作,我们会发现有些单元的习作和单元要素、课文的联系很紧密,而有些单元的习作和单元内容的联系则不甚紧密。那么,面对单元习作和单元内容联系不甚紧密的编排,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的习作活

教学新思维 | 论“全息阅读”对师生阅读的积极影响

大阅读背景下,南阳市菱角池小学通过强化阅读理念、开发校本阅读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构建起全员、全时段、全学科的“全息阅读”。“全息阅读”,对于进一步提升师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有哪些积极影

教学新思维 |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探究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学模式改革日益深化,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从而促使现代教育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数学学科贯穿于人生的每个学习阶段,且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

教学新思维 | “疑探展用”让探究性教学“关注了所有”

作为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南阳市南泰路第一初级中学建校初期就综合考虑校情、学情,以探究性教学为切入口,引领全校课程改革。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认识到探究性教学的本质属性(如问题性、生成性、对话性、互助

教学新思维 | 浅谈足球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自建校以来,许昌市建设路小学一直将校园足球作为办学特色,为河南省的校园足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此,笔者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案例,谈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足球教学的策略与影响。一、小学足球与我国传统文

教学新思维 | 营造有“松弛感”的课堂

记得有一次,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他告诉我,上午有一场单元测试。看他有点紧张。我安慰道:“放轻松点,就像平时写作业一样,相信自己能发挥好。”后来,测试结果出来了,成绩还不错。儿子应该是听进了我的话,在松

幼教广角 | 农耕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农耕文化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农业生产经验的凝练,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

幼教广角 |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实践者、理论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观念是他“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根基。换句话说,生活教育就是通过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