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上半月)2023年第15期

大学教育(上半月)

大学教育(上半月)2023年第1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大学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

目录

学校管理 |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发展、建立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综合评价现状,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构建高校

学校管理 | 新时代加强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 要]高校中层干部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高校承担人才培养重任、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需求,高校党委应当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紧紧把握中

学科建设 | 产教融合模式的内在矛盾与解决方略探究

[摘 要]文章从产教融合的机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产教融合的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市场与政府的冲突,教育与盈利的冲突,公正与效率的冲突,创造性与交互的冲突,高校与企业的冲突。针对以上冲突,建议通过完善

课程改革 |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为切实提高应用型高校工程图学课程质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思政贯通”的教学理念,贯彻“紧跟时代发展,资源建设与模式改革同行,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的改革思路,课题组构建

课程改革 | 基于数字孪生的北斗导航实践教学探索

[摘 要]文章针对北斗导航实践教学现状,在教学改革中融入数字孪生理念,探索了数字孪生在北斗导航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数字孪生应用需求,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基于数字孪生高保真特征,搭建高仿真训练平台;基于

教学研讨 | 基于CDIO理念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 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问题,课题组构建了基于CDIO理念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以学生为主导的实验教学体系,“双向奔赴”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竞赛和项目驱动的实战

教学研讨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美育教育研究

[摘 要]美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从文化自信与高校美育教育的关系、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对高校美育教育实现文化自信的有

思政育人 | 高校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对天津市19所高校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和专业教师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对收回的1947份电子问卷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全面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思政育人 | 入学即指导的大学生导师指导制度构建

[摘 要]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施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制度,但存在教师指导时间起点较滞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强、授课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应结合大学生对教师指导的现实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指

思政育人 |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内容优化和实践

[摘 要]高校课程思政强调“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专业课程具有价值渗透的功能,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微观经济学具有科学性又带有典型的阶级色彩,其课程思政建设意义深远。目前,微观经济

思政育人 | 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 要]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要想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作为一门具有历史教育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方面具

人才培养 | 水利类专业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摘 要]实践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与使命。文章紧跟生态水利、智慧水利、全球治水等水利变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新时代水利人才需求,以实践育人为核

人才培养 | 师范大学科技类通选课学生选课行为研究

[摘 要]通选课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师范大学内本科生科技类通选课的选课行为特点,为今后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以两门科技类通选课为例,通过数学统计归纳分析方法,从

师范教育 |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警觉性影响机制研究

[摘 要]“高质量就业”是大学生又一次扩招后的重要政策导向,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指标。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大学生影响就业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作为大学生人力资本状况的两大维度,能够充分反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