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 赏识教育生机可待 赏识教育在现实中获得青睐的时间并不长,尚在一个含苞待放期。花开未有时,我们要沉下心来,再认识赏识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是一种激励,
教研 | 古诗词教学“化难为易”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而教。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就是“文化自信”。其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一线教师的热爱,激起师生共同学习的热情。教师热爱传统文化,喜
教研 | 培养应用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应用意识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
教研 | 单元整体关联:基于语文素养发展的课程思维 作者简介施晓红,中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金华市名师、名校长。曾获浙江省“春蚕奖”及浙江省导读先进个人、浙江省“三全”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致力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项目化学习研
教研 | 以说促思: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简介张珂,特级教师,国培省级专家组成员,高校特聘培训专家,先后12次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的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学技能
教研 | 围绕“情境化”构建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体系 一、“情境化写作”的提出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记叙文的写作,许多学生更是存在虽有事可写但缺乏真情实感、言语空洞的通病。现有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课程的编排上也侧重于写作方法的训
教研 | 取其“几瓢”,为教好长文提供保障 “长文”的篇幅长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往往是成正比的。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从立足学段目标、依据文本特征、锁定语文要素、参考课后练习、结合学生认
教研 |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智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在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笔者倡导“为学生情智而教”,旨在通过“用真情唤起真喜爱,以智慧启迪真思考”,生成师生情思飞扬、智
教学 |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念,目的在于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结。学习任务群不仅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更是撬动学、教方式的重要支点。如何基于学习
教学 | 从深度融合到走向开放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
教学 | 任务情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支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三个特性中
教学 | 打造校园主题馆,争做星级布展师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奇妙的自然”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为《劝告》,习作为《国宝大熊猫》。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教学 | 任务群理念下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要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引领学、教方式的变革。学习任务群的落地需要大单元做支撑,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大单元教学与自然单元教学有所不同。
教学 | 立足认知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线段、直线、射线”这部分知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内容要求只有一句话:“结合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这节课难点是线的抽象性,特别是射线与直线,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匹配的生活原
教学 | 点滴细节,感父爱如山 课标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课标精神,抓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
教学 | 引领学生造“数对”,明思善辩定“位置”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98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能够用数对表示大家的座位,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特级教师张齐华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上过“确定
教学 | 以“四个意识”解锁“无生上课” 无生上课,指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教师按照学生在场的课堂教学要求展现“真实”的教学互动,呈现教学预设目标达成的过程。相较于有生课堂,无生课堂更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参评本区最近举办的无生上课教学竞赛,
教学 | 把握小说特点提升阅读品位 小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环境,还要让他们感知人物。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小说的文体特征,没有准确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未能引导学生习得正确阅读小说的
教学 | 从整体建构的视角处理教材带星号习题 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中都出现了带星号的习题。在对教材中带有星号的习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孤立地呈现一道带星号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会有困难。但如果教师站在整体建构的角度去解读习题
教学 | 数学中的“修辞学” 写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数学教学中运用修辞手法或带有修辞效果的各种方法,也能为课堂增添不少情趣,让严谨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
教学 | 知行合一,追求“有度”的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教学 | 营造“反差”见“真伪”,“蓄势”待发求“突显” 抑扬法,是文学艺术作品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所谓“抑”,就是抑制、贬低;所谓“扬”,就是表扬、褒奖。在鲁迅作品中,抑扬法的使用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笔者以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片段为例加以阐述。一、
教学 |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作文评改新尝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习作要求中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
教学 | 从官方解读看高考作文备考依归 每年高考后,从民间到官方,有着各种对考题的解读。这些解读或出自各级教研部门和师范类高校的专家学者,或出自组织命题的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以下简称“考试院”)。其中“考试院”的命题解读,最能让教师明确高考指
成长 | 童年里的爱与被爱 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作品的引进数量增多了,引进速度也更快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译者如何掌握母语和外语,感知源语和目标语中的翻译艺术,从而准确地传达文学作品背后
成长 | 单车上的芬芳岁月 一放寒假,我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直奔娘家看爸妈去了。爸妈都八十高龄了,精神尚可。进了家门,看见老爸正忙着清理杂物房。杂物房基本上已收拾妥当,当中最显眼的是一辆老式的凤凰牌单车。“单车很久没骑过了,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