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3年第9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3年第9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于2015年1月正式创刊,由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指导。杂志紧密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求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合适的资源与平台,满足教师日常教学和提升专业素养的需求。

目录

观点·聚焦 | 浅议成年人语文能力的再提高

十多年前,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是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文科甚至是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哪怕是硕士、博士,也时不时会在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中出现一些语文差错,以至于常常贻笑大方。出现这种尴尬现象,除

观点·聚焦 | 日积月累 熟读成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门对诵读提出明确要求:“诵读材料要选择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

观点·聚焦 | 以趣启智 以情润心

一、扎根课堂,追求活力课堂的真乐趣1998年刚入职,我来到木桩港小学任教。初登教坛的我,充满激情,心怀梦想,总想方设法把课讲精彩,让每个学生爱上学习。我时常学习李吉林、于永正、窦桂梅等名师课堂实录,依

观点·聚焦 | 情趣语文: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

“情趣语文”的问世,有一个孕育的过程,这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深入思考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园地,俞丽美多年辛苦耕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学习、思考和研究。她是新教育实验真诚的参与者,也是新教育精神思想造

课堂·教学 | “妙”“趣”横生,让思维成长

一、“趣”谈姓氏,揭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次见面,下面我来做一下自我介绍。(出示)吾姓杨,今年三十有三,乃南化实小之师,好读书,尤爱古诗文。今与汝等共学一文,甚悦!2.从这段文字中,你对我有哪些

课堂·教学 | 基于汉字文化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

一、探寻“氏”字起源,感受氏族文化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结合字源理解“氏”:从战国时期的文字看,“氏”像一根木杆,上面有样子怪诞的龙蛇状图腾,这是一个宗族的标志。“氏”字的本义是宗族的称号,这

课堂·教学 | 让“聪惠”从文本走向课堂

一、师生话“聪”,揭示课题1.听闻你们都特别聪明。(出示“聪”)“聪”字可不简单,仔细观察它的字形,你们觉得怎样的人才能叫“聪明”?(生交流)古人云:“耳闻目睹,心上思,口上言,是为聪。”2.(生齐读

课堂·教学 | 得其趣 识其文 习其智

细细品读可以发现,前面三位老师教学的《杨氏之子》各有侧重,又各得精妙。杨可老师的设计“思维之智从对话中生长”;李秀艳老师的设计“言语之智从文字中生发”;郭思婷老师的设计“‘聪惠’之智从文本走向生活”。

课堂·教学 | 浅谈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总目标中提到:“学会汉语拼音,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汉语拼音教学处于第一学段的开始,是儿童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帮助

课堂·教学 | 乡村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路径探寻

一、“风筝”主题跨学科学习之缘由(一)鉴于对乡村儿童的了解与认知乡村儿童对风筝的感知首先来自生活实践,对他们来说,能跟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放风筝是最快乐的事。而他们对于风筝承载的“理想”“希望”“幸福”

课堂·教学 | 情境营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在语文课堂中,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语文学习情境,以语文学习专题的形式开展多彩活动,既是对新课标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

课堂·教学 | 培根铸魂,让古诗词教学为儿童生命着色

一、会心诵读得其韵“读”是语文教学之魂,更是诗词教学之魂。诵读有助于加强对诗意的体悟和理解,可以焕发学生的生命激情。诵读应讲究方法,而不是随随便便、有口无心地读。课堂教学中的每次诵读都要坚持目标导向,

教材·教法 | 借“题”发挥,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都能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显性呈现。教师应当基于学情,研究教材,用好课后习题,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

教材·教法 | 智趣:文言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一、趣解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逐句疏通文义。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点是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亲近感、熟悉感,字字落实、逐句串讲显然难以达到这一目的。趣解,就

教材·教法 | 转化课后习题,助力阅读教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领会教材编者意图,巧妙转化课后习题,通过相应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思考,探讨转化课后习题,助力阅读教学的策略。一、理清习题要求,细

教材·教法 | 古诗词,用这样的方式走近

一、诵读—— 涵泳诗词之美古诗词含蓄隽永,讲求韵律和工整。不诵,难以领略其无穷的魅力。朱光潜在《诗论》一书中说:“能诵读是欣赏诗的要务。”因此,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古诗词字字珠玑,唯有含英咀华,

教材·教法 | 《稻草人》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从“心”出发,以实际情况为导向,提升阅读资源的有机融合教育资源是任务群教学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应当围绕最原始、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目标,整合多样化的语文教育资源并做出高效延伸;

教材·教法 | 文言文育人教学策略漫谈

一、在诵读感悟中育人文言文通常文字优美、节奏和谐,充满音韵美的文字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文言文独特的魅力正是育人的重要契机。1.感悟可听的韵律之美。很多文言文的表达具有音律美感,适合教师采用

教材·教法 | 城乡接合部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方法策略探索

城乡接合部农村是介于城区与偏远乡村之间的地域,此处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共生共存,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互为反差,文化层次、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差异共融,造成了该地域初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上异于城区学生和偏远农村

课程·研究 | 课文标题的教学价值探析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标题(以下简称“课题”),或为作者原创,或为编者所加,长短不一、形式多变。它们或涵盖文章内容,或作为行文线索,或暗示写作方法,或展现作者的情感倾向等,但都映射着文章的灵魂,为全文服务

课程·研究 | 浅谈经验取向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一、写作经验的内涵写作教学致力于改造学习者的写作经验,使其结构化,可运用,可迁移。那么,这种经验到底是什么?已有的论述并不明确,导致我们的写作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式教学。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先考察一下

课程·研究 | 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一、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增多带来了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同时,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剧了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割裂。所以,帮助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形成文化认同,

课程·研究 | 比较阅读:五维聚焦实现高效能阅读

推动学生有效阅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涉及课内外的有效阅读,我们需要思考“怎么读”这一核心问题。实践“怎么读”,要充分考虑学生如何借助阅读材料,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积累与发展语言,发现问题与解决问

课程·研究 | 浅论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温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文言文的精髓。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课堂活

课程·研究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的调控

一、明确读书目的,掌握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阅读过程,“读”不是终点,“会读”才是目的。著名学者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说:“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

评价·测试 | 新课标背景下情境化命题的实践探索

一、情境化命题的提出背景当前,不少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仍旧是传统题型,或是机械操练,或是偏离学生生活实际,刁钻偏难的试题也是屡见不鲜。这类试题的训练重点仍在于知识的识记和答题技巧的强化,而并非指

评价·测试 | 儿童语文学习差异化评价的应然之路

当下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地评价学生是落实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要求。所有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评价改革的六个方面,即5W1H:“谁”(Who)——谁来评价;“什么”(What)——评价什么;“哪

评价·测试 |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思路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政策要求,关注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为引领,构建以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为基础、以文化传承和审美创造为方向、以思维能力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