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 | 让学生不怕写(二) 问题3:有不少老师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学习写作而读,写作才是语文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如何理解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它和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我们一直鼓励学生
观点·聚焦 | 老生常谈(下) 谈作业一不要只把作业当一道教学流程,练习也不是学生要走的一次过场。每节课的作业,如同一次核酸检测,目标达成是阴性,存在差距是阳性。作业过重,迫使学生打盹,学生闭口不和练习交谈 练习轻飘,放纵学生走神,
观点·聚焦 | 向孔子学“诫勉” 诫勉,通常是指教师通过谈话对学生进行规劝、提醒和鼓励的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方法。长期以来,由于“为应试而教”“分数至上”的不良倾向,“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素养、学校文化、地域环境的种
观点·聚焦 | 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研究(下) 三、路径: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建议首先,对短诗《繁星》三首的教学建议。要把一个文本教好,必须把文本解读好,理解好。我们来尝试解读冰心的《繁星》。第一个问题:诗中的“这些事”能否改为“这些人、这些景”?第
课堂·教学 |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激趣,理解题意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历史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图片,学生说名字)司马光和曹冲儿时都是古代聪明孩子的代表。今
课堂·教学 | 趣话“何为美”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说:“慢慢走,欣赏啊!”是多少岁月的沉淀,是多少阅历的累积,才在先生笔下汇成如此浓醇的文字。而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人的成长,对“美”的理解是由浅入深的。由于疫情原因,我在线上随
课堂·教学 | 《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1.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并说说感受。(播放《中国文化》视频)汉字浓缩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每个汉字都有着鲜活的生命,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2.(出示)瞧,这个字你认识吗?
课堂·教学 | 阅读教学中的视角选择与开发 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而文本解读可以有多重视角。面对同一篇文章,有的读者发现文本的内容价值 有的读者发现文本的学术价值 而教师的教学视角则不然,需要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学情为基础,致力于开发文本的教
课堂·教学 |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写作品梗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写梗概,既需要学生能深入文本,准确感知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读懂的内容用简明的叙
课堂·教学 | 基于学科融合的教学样态 课程融合和统整的理念已经被众多学校和教师所接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我以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一课为例,谈谈“语
课堂·教学 | 试论小学古诗词进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其他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不应是浅尝辄止,也不应是教师一味灌输,需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思维进阶的
课堂·教学 | 任务驱动引领下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科书创造性地设置单元整组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性学习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和有趣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种全新的语文教学内
课堂·教学 | 低年级识字教学例谈 案例描述【现象一】笔者曾走进所在学校低年级的其中五个班,连续追踪了两周新课教学。笔者发现,教学每篇课文,百分之八十的教师都是把本课所有生字注上汉语拼音,让学生反复认读,齐声读,再去掉拼音认读,整个集中
课堂·教学 | 品味语文之美 体会《诗经》之妙 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中提到诗的感发作用,诗不是教训人,而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语文教学,应当把诗的美妙和道德内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本文以《关雎》一课的教
课堂·教学 | 低年级绘本阅读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少、识字
教材·教法 | 反复“熬煮”落实语文要素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有幸获得“李吉林教学奖”。这也是我第一次精细研磨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在《腊八粥》一课的研备之旅中,我在研备团队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反复推敲、“熬煮”
教材·教法 | 映射心里的阳光,明媚这个世界 第一次见到丁维洁,是2013年5月。时年23岁的她,参加了扬中市新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课堂教学中,她作为新手却稳健大气、从容不迫,她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清澈灵动的眼神、甜美灿烂的笑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教材·教法 | 试论构建“简、实、趣”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曾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我理解“相应的经验”,应指既涵盖作者文字表达的一些方法、技巧,又包括我们在长期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
教材·教法 | 借力传统文化 提升写作能力 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表达习惯,为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尽管很多学生平时阅读量不少,但他们在表达时常常会语言匮乏,思维局限。笔者发现,传统文化贴近儿童的生活,在读说教学中具有天
教材·教法 | 依托统编教材,照亮学生阅读世界 近些年来,中国的学生、家长被教育焦虑深深地裹挟:学生课余时间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疲惫痛苦 家长则面对教育成本增加,家庭压力大。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非常支持“双减”政策的落地。把学生从机械化的作业中解放
教材·教法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实践与探索 一、求异思维,开展比较型主题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领悟某些共同点的同时,如果能尝试多角度、多方位地解读文本材料,形成多元的阅读思路,则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中国的酒文化厚重悠远,
教材·教法 | 例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研究 一、激活学生的言语动机,设计基础型作业基础型作业就是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作业。然而,教师在设计基础型作业时,常常对字、词、句、篇进行模式化的练习设计,抄默词语、读背课文这类短时记忆的作业类型偏
教材·教法 | 整本书阅读的起步与进阶 一、呵护学生读书的自由与兴趣整本书阅读一开始不必苛求学生读的效果,可以先让他们找到阅读的乐趣,正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能有的教师和家长会担心,怕学生看到“少儿不宜”
教材·教法 |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各册教材,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何为乡土情怀?乡土情怀就是指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块土地上
课程·研究 |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之变 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味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研究 | 命题与自由:课程实践的双翼 “童年遇见诗”写作课程的结构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的引领、催生、启发。这倡导的是教师研究儿童,以发展的方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建构丰富的创作体系。二是儿童个体的主动创造。这给予儿童自由的创作环境,
课程·研究 | 浅谈智慧课堂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 新一代智慧课堂,是指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智慧课堂通过构建“云—台—端”整体架构,创设网格
课程·研究 | 重“四知”读懂诗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如何切实落地和深化,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应对的考验,尤其是面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精选古诗词113篇,选文范围宽广,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受到
课程·研究 | 深度阅读: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价值指向 一、深度阅读,关注语言的张力与建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言语一定是有张力的,其表达准确明晰、得体妥帖、新颖别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场”。深度阅读要求教师能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敏锐地发掘出可供学生推敲文字、建构
课程·研究 | 在名著导读课中实现思维进阶 名著导读一向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难以把握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采用平时“放羊”式阅读,考前“临阵押宝”式复习的模式,到头来“广种薄收”,学生苦不堪言。名著导读,教师不能停留在熟悉内容、了解主题的层面,关键
评价·测试 |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评价的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的评价是按“目标—评价—学教”的思路进行的。先根据目标设想学习表现结果,再设计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对目标“终点”的不断思考、把握和评价前置,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调控性等功能。笔者以开
评价·测试 | 往事回忆:指导教师参赛三例 第一例:孙双金参赛——善用数据1989年秋季,通过层层选拔,丹阳师范附小的孙双金在镇江市丹徒县宝埝实小的市级选拔中胜出,后又在省级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