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2024年第4期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2024年第4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学刊物。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思想、业务和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为史学专业工作者服务。并适应应届高中毕业生和成年人参加全国统考复习的需要,发表有关辅导复习资料和指导文章。

目录

名师导读 | 中学与大学历史教学衔接中的史料实证问题

中学与大学的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已有不少人关注。这里的中学是指高中阶段,大学是指大学本科阶段。有学者较早针对高中历史课改的总体特点、对大学历史教学的挑战以及大学历史教学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思考,并

教学研讨 | 德育视域下党史史料的渗透运用

党史是德育中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史料作为红色精神承托载体,是“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坚忍不拔、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公而忘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1]等优良革命传统的具象表达。其内

教学研讨 | 课堂学术情境创建路径探微

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1]。学术情境中的“问题”能聚焦学习的关键要义,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关联;学术情境中的“多种看法”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思辨空间,促成素

教学研讨 | 叙事与导图,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见

叙事教学看似简单却并非如此,需要教师在逻辑构建、文本选择、问题设计、师生互动等方面精心规划,使学生在教师的叙事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不仅能借助图形、符号等元素来表达思维过程,还能利用其可视

教学研讨 | 摭谈基于历史情境的史料研习

一、意义:研习“雪夜访普”的缘由通过历史故事创设情境并开展教学可以成为课堂的常态。“雪夜访普”所指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赵匡胤雪夜走访赵普商谈国事,并且商定“先南后北”国家统一方略之事,后来被用作天子访

教材分析 | 莎草纸是最早的纸吗?

在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教材有这样一句表述:“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1]在联系了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教材分析 | 高中拉美史教学内容重构

在《中外历史纲要(下)》中,拉美史呈碎片化分布于多个单元,学生难以形成对拉美史的整体认知。教师可从文明史角度出发,在解构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构拉美史,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元文明交融在拉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

教材分析 | 商鞅变法中秦的基层家庭形态

近年来,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越来越受重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教材选择性必修一专门用一个单元来论述与此相关的内容,尤其是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与以往旧教材相比较更是从无到有,渗透于高中历

教材分析 | 选择性必修教材图像史料教学策略

图像史料直观生动、意蕴丰富,具备重要育人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像史料进行研读”,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图像史料的价值。”[1]而较有代表性、

学业评价 | 从“农耕图”分析“江南”的变迁

“江南”一词不仅晦涩,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所以笔者思索万千,从“江南”概念出发,阐述别具特色的江南“韵味”,江南的韵味是一种空旷、烟雾朦胧的阴柔之美,它勾勒了一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自然

初中园地 | 问题导向的家国情怀涵养教学设计

一、问题由来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1],在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课中的家国情怀素养主要表现为:知道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之间交

初中园地 | 跨学科视角下任务群教学实践研究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要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本篇教学方案将探索多学科融合、学科与实践课程融合的任务群教学模式,适

初中园地 | 如何将“内容要求”转化为“课时目标”

课时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最基本单位,课时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目的地。如何依据2022年4月颁布的课程标准准确制定课时目标,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初中园地 | 初中历史教学培育核心素养的新路径

强化学科实践,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本文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科实践的若干思考,以求教于方家。一、立足教材文本,开展学科实践教材中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诸多环

初中园地 | “创作”:从图像本身到历史本真的激活

图像,作为一种常见的史料类型,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具化为插图,是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中学历史教育所依赖的重要课程与教学资源。“创作”一词,似乎与历史求真的本质与客观的追求相悖,但事实上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