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 做历史”学科实践的探索历程 学习应当是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做历史”是手脑并用的历史探究学习活动,我们从作业的视角开展“做历史”,从历史切入,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情境和任务驱动下,以“做”为支架,使学生身心沉浸到
教师发展 | 公共资源:“做历史”的新场顶 任何课程,归根到底,是人的课程。新时代历史教育强调“向学生渗透有历史性的思考,相信有用的历史就是依然活着的过去,所以活着的人能够通过历史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以便思考和理解更为整体的、有意义的人
教师发展 | 基于学生立场的历史项目化作业实施路径 “所谓学生立场,要满足两个需要,一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课程的需求。从这两者出发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就是学生立场。”[1] 基于学生立场的历史项目化作业,必须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需要,从学生历史学习的兴
初中历史新课标研讨 | 探析初中“历史解释”素养的三层进阶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
教学研讨 | 历史文化与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挥历史学的“立德树人”功能,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的分立和“五大核心素养”的整合,都是历史教育目标的不同着力点而已,从学生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其发展而言,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则是要
教学研讨 | 基于“周秦之变”的历史主题教学探索 主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鲜明的主题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一定的教学策略为途径,师生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1]
教学研讨 | 基于核心素养的考古学校本课程开发 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考古学不断进入大众视野。在此背景下,首先笔者试图将考古学引入高中校本课程,尝试通过相关课程的研发与实践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时,在潜移默
教学研讨 | 思维发生:建构历史中的另一种情境 2022 年4 月,在笔者所在地进行的期中联考测试中,有一道材料题设问:结合材料二,指出“美术三杰”及其作品的特征,学生的作答很有意味:达芬奇:带有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带有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米开
教学研讨 |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形式逻辑陷阱 形式逻辑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特有属性的认识,形成概念或判断,继而据此推论的思维结构。这种逻辑根植于认知习惯,也常被运用于历史教学。例如在近代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冲击—反应”模式。正是习惯于此模式中对“阶
教学研讨 | 深度教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置 自1976 年美国学者率先在教育学领域提出深度学习[1] 的理念以来,深度教学理念也就纷至沓来,从表层学习到深层学习,从抽象学习到理性学习,必然要通过深度教学来实现,因此,深度学习离不开深度教学,深度
教学研讨 |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历史深度学习探究 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以“大单元”为教学统领,引导学生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达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复杂环境下表现出高投入、高层次认知参与及有意义的学习”[1]。“学习任务
教学研讨 | 例谈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视角下的问题链设计策略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的使用给广大教师带来了许多教学困惑,其中在新教材内容如何整合、课堂教学如何组织等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大家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实施大单元教学是解决这些教学困惑的有效方
教学研讨 | 基于唯物史观视角下的“拉美史”教学实践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1]《纲要(下)》拉丁美洲部分的内容,涉及的国别多、内容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整合了第5、7、12、13、16、21
教学研讨 | 基于逻辑思维方法涵育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指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事实上,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1] 然而,历史解释存在着质量高低之别,历史解释中体现的思维存在局限性与开阔性、浅表性与深
教学研讨 | 阅读条约文本,培养史料集证辨据能力 集证辨据能力主要涉及到对史料的获取与证据价值的判断、辨析,即“史料收集、辨析的途径;从史料中提取、归纳有效的历史信息;辨析史料的证据价值”。而要习得这种能力,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要努力传递给学生的是
教学研讨 | 指向素养本位的教学统整策略 作为历史课程的总目标和大方向,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指向素养本位的教学统整策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逻辑和心理特征,在目标制定、主
教学研讨 | 围绕“学科素养”的同课异构 新课标与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其整体性的指导与大时序框架的内容使一线教师逐步意识到了突破单课时思维、把握宏观、落实素养的历史教育大势。基于此,2021 年12 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两位老师在区学科教研室
教学研讨 |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策略刍议 “温故而知新”。复习课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简单、机械的重复,更应是对新课教学的提质增效和凝练升华,是构建完整知识链条、生成多维历史认识、启发深度历史思辨的有利契机。历史一轮复习课如何达成上述目标?笔者认为
学业评价 | 从历史学科本质探寻和培育核心素养 2020 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阐释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构成。以“四层”为考查内容,评价考生素
学业评价 | 试题育人的情境创设与价值实现 中考历史试题既要发挥好评价的功能,更要充分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在中考历史试题创制中,从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入手,选择优秀的德育资源,增加德育情境类试题的设置,发挥中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实
学业评价 | 史料实证素养的分层考查与备考策略思考 在新教材、新高考的改革背景下,高考试题在史料实证方面的素养考查日益突出。所幸,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史料实证素养进行了4 个水平层次的划分,对于开展史料研习、
学业评价 | 陈宝箴支持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吗? 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28 题: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
学生学史 | 基于图形组织者的高中生历史逻辑思维培养 在历史思维的诸多分类当中,“历史的逻辑思维在其中是处于关键的地位”[1],无疑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图形组织者作为可用于思维训练的思维工具,能为学生提供逻辑思考的思维支持框架。笔者借鉴相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