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3年第3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3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内涵更深,阵容更强,整合更合理。改版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以全新的视角引领学术前沿,解析精品教例,传递教研资讯,提供互动平台,体现前瞻性、权威性、经典性、实用性相统一的办刊宗旨,立足于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之需服务,为各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者的研究、交流服务。

目录

卷首语 | 苏东坡的“语文密码”

世人深爱苏东坡。为什么?因为苏东坡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命广度与深度的极限。东坡写散文,被后人尊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东坡写词,开创了豪放派的一代词风;东坡的《

前沿 | 从“任务群”中开创“文学习作”的新天地

2022年版课标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提出了“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如果以为这是第四学段的任务,与小学作文教学无关,就有失偏颇了。这是因为在学习任务群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并不是完全

前沿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作业设计方略

【摘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体现语文学习向生活回归的理念,本任务群的作业设计应紧扣“实用”旨归,着力创设真实性评价任务。设计时要把握好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阅读输入和交流输出、内隐建构和实际表现三组关系

前沿 | 实践智慧:“跨学科学习”行动的“锚点”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跨学科学习”以任务群的方式呈现,不仅带来了学科内容结构的变化,也必将导致教学方式的变革。文章立足“跨学科学习”行动,抓住“实践智慧”这个“锚点

前沿 |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歙县,20岁时,辛亥革命爆发,他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21岁研究王阳明的学说,取笔名知行,23岁赴美留学,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2

前沿 | 陶行知教育思想述评

陶行知先生有许多常被人提及的教育名言,比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等。这些当然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但是如果只知道这几句话,似乎很难明白,为什么先生被称

前沿 | 跟着陶行知先生学做教师

陶行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贡献了毕生的智慧与辛劳,他所开创的平民教育、师范教育,在今天不仅仍然鼓舞着一代代教育者,也培养着一代代教师。他的教育思想不仅贯通中西,而且深切地结合

前沿 | “三力生活”:为儿童生命成长赋能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三力论”,主要包括“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力”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不是孤立的和割裂的。生活力是基础,自动力是关键,创造

前沿 | 陶行知儿童诗中的儿童观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镌刻在南京晓庄师范的墙壁上。20多年前,身为晓师学子的我日日从这句话前走过。陶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赤忱,化为这言简意深的诗行,令人过目难忘。既是教

前沿 | 化学为做 教学共长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方是真教;学生

教学 | 把握表达的观点,落实语言的运用

一、图片导入,渗透保护地球的意识师:同学们,上课前先看几幅图片,这些图片上没有任何文字,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看懂图片表达的意思。(出示有关保护地球的宣传图片)师:说说看,你看懂了什么?生:画面上几双

教学 | 走进父辈们的童年生活

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全班交流、课堂检测等形式认识4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9个字,会写11个词语,能通过自主阅读、借助学习单读懂课文内容。2.能通过对比阅读发现课文(包括整本书阅读

教学 | 亲近多彩民俗,领略共同情感

一、单元整体设计思路1.基于学生学情,体现学科育人的必然需求。中国上下五千年,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习俗文化渐渐式微。因此,语文教学需担负起守护、丰富、充盈民俗文化的使命与责任。为

教学 | 阅读中国寓言 汲取中华智慧

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2.能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3.能讲寓言、写寓言,以此自省或劝诫他人。教学过程:板块一&nbsp &nbsp 多维共读,初感智慧一、

教学 | 以猜激趣 以说促思

教学目标:1.通过进阶式猜说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普作品《森林报》的阅读兴趣与表达活力。2.通过选文共读,感受《森林报》文学化语言、科学性记录、报刊式编排的特点。3.通过了解作者维·比安基,激发学生对自然

教研 | 组织律:把握言语的构式

魏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主张按照“言语生成律”教语文,追求言意共生、情境创生、教学相生、生生不息的教学风格。出版《魏星:言语生成律》《语用:语文教学新坐标》等著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上

教研 | 课程论视域下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冷思考

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积极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热点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很多探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标的落实。站在课程论的立场,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妥善

教研 | 以问题促探究 借驱动促深读

驱动性问题的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思维层次。一方面,设计符合学生阅读规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有兴趣地阅读,并且层层推进,犹如抽丝剥茧一般,引领学生拨云散雾,不断驱动学生推进阅读的深度,离文本的核心价值

教研 | 统编本教材小说类文本的审美探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小说作为

教研 | 结构化:让作业设计“立”起来

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考虑将作业内容结构化,利用具有一定组织化的结构使作业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单行轨线型结构如果要设计作业目标导向比较单一的内容,例如识字写

教研 | 研读课后习题,优化作业设计

课堂教学应基于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检测的一致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会孤立地看待学习内容,设计散点式的作业,导致整个教学碎片化。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作业与教学

集萃 | “老余老师”

“老余老师”,是我们对特级教师余玉茹老师的称呼,当面、背后都这么叫。称其“老”,自然有年龄的原因,余老师过了70岁仍坚守课堂,是学校里最年长的教师。同时,“老”字还包含一种敬重和感动。“老”字一出,余

集萃 | 课标是“远方亲戚”吗

老师,咱们来玩个“真心话大冒险”吧,您觉得,教材和课标,哪样对您更重要?不知道我猜得对不对,您心里一定选了——教材。尽管专家和教研员一再强调课标的价值,但您始终无法和它亲近。所以,尽管2022年颁布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