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年第8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年第8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内涵更深,阵容更强,整合更合理。改版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以全新的视角引领学术前沿,解析精品教例,传递教研资讯,提供互动平台,体现前瞻性、权威性、经典性、实用性相统一的办刊宗旨,立足于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之需服务,为各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者的研究、交流服务。

目录

卷首语 | 留下过去的优秀课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我国的基础教育界涌现出一批杰出教师,以斯霞、霍懋征、袁瑢三位老师为代表的这批教师不仅在小学语文教育界具有巨大影响,在整个教育界都享有崇高声誉,斯霞老师更是被誉为“小学教育

前沿 | 情境•梳理•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正式颁布,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新课标在明确课程目标,强化育人导向之后,必将变革育人内容,改进育人方式,在新课标行文中,“情境”“

前沿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索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其中摆在首位的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求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由此可见,作业的改革是“双减”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作业如

前沿 | 在整本书阅读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自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实施建议以来,特别是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倡课外阅

前沿 | 相遇故事,言意共生

故事类文本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本类型,阅读故事对于儿童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认知和思想品质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故事施教、寓教于乐也历来被倡导和推崇。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故事类文本有较大

前沿 | 任务导引:小学生阅读思维层级发展的有效路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主要阵地。阅读思维本身有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一般经历“认知性思维一理解性思维一评价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梯级阶段。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学生思

前沿 | 小学教材杜甫诗作的编排与教学策略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闻一多评价杜甫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中共编排五首杜甫诗作,入选古诗总量仅次于李白,与

前沿 | 小学思辨性阅读课堂教学结构例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近几年,笔者主持的江苏省教研课题“基于自我建构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

教学 | 童谣儿歌“篇本类”联读实施路径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以“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主题的“快乐读书吧”,旨在引导学生开启独立阅读的大门。在一年级学生从“和大人一起读”走向“独立阅读”的起步阶段,读一些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通俗易

教学 | 趣读,童谣儿歌之打开方式

教学目标:1.回顾一年级上册教材学习的童谣儿歌,梳理阅读童谣儿歌的方法。2.多种形式诵读童谣儿歌,感受快乐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童谣儿歌书籍的兴趣。3.推荐一本本、一套套童谣儿歌书籍,借助阅读手

教学 | 分类,感受童谣儿歌之内蕴

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诵读,感受童谣儿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2.读懂内容,感受童谣儿歌文字背后的内蕴。3体会童谣儿歌浅显易懂的遣词特点,学习创编童谣儿歌的方法,初步尝试创作。4.由一套童谣儿歌推荐一类童

教学 | “趣”读童话,轻叩低年级整本书阅读之门

童话故事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夸张、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故事中常人体、拟人体或超人体的人物形象具有神奇的能力,以曲折、有趣的故事,表现真善美。“童话,形象地讲,这是能够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

教学 | 《小鲤鱼跳龙门》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借助故事名字和插图猜想故事内容,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2.能识读书的封面和目录,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3.会初步制订个人阅读计划。教学准备:打印“阅读计

教学 | 《小鲤鱼跳龙门》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轻松愉快、形式多样的闯关游戏中,回顾阅读经历,体验成功的喜悦。2.能根据关键信息或借助插图梳理故事内容,提升复述能力。3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感受文学经典的美好,体会阅读的乐趣。教学过程

教学 | 《小鲤鱼跳龙门》 分享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自主读完《小鲤鱼跳龙门》,了解故事内容。2品析书中的好词佳句。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4.交流爱护图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准备:1.分享课在推

教学 | 巧设支架,多元激趣

在教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快乐读书吧”的栏目设置可以说是课外阅读的落脚点,从阅读课程化的角度循序渐进地达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课程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

教学 | 《神笔马良》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故事”,初步学会看目录,并从目录中了解主要写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阅读。2.能自主阅读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成

教学 | 《神笔马良》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梳理自主阅读成果,合作探究“导读课”后的阅读收获。2.运用多视角解读的方法,提升阅读思维与能力。3.依据句式概括阅读内容,开展创意写话,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

教学 | 《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指导

“快乐读书吧”作为教材的特色栏目,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构建起有机联系,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促进整本书的阅读。《安徒生童话》是“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义务教

教学 | 《安徒生童话》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的奇妙。2.初步了解预测的阅读策略,尝试带着问题阅读,并把自己带入童话中。3.通过《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这个故事,了解预测阅读策略,尝试用此策略预测

教学 | 《安徒生童话》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阅读《安徒生童话》经典语段,能读懂童话的内容,整体感受安徒生童话的特点。2.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感受和成果。教学过程:

教学 | 《安徒生童话》分享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阅读推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在学生掌握阅读童话基本策略的基础上体验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更多童话的兴趣。2.更进一步走近作家、走进作品,体会安徒生童话特点,更深层次

教学 | 整本书自主阅读“双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并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将任务群分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

教学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连线、看图说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2.运用预测、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寓意,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3.指导学生借助伴读单中

教学 | 《中国古代寓言》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回顾阅读内容,简要复述故事,了解阅读情况。2.交流阅读感受,通过提取整合信息尝试分类阅读,帮助学生认识人物,感悟寓言蕴含的道理。3激发学生预测的兴趣和续编热情,保持阅

教学 | 《中国古代寓言》展示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评比活动,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激发分享阅读成果的欲望。2.运用对比阅读、创设情境的策略,对道理相同的故事进行归类,并运用寓言故事劝说他人。3.感受阅读寓言的快乐,激发学生运用学到的

教学 | 《中国古代寓言》拓展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联结身边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发现和书中相似的人物。2.通过给情节配图、做寓意书签,加深对情节和寓意的理解。3.通过联结生活、联结社会,创编寓言故事,自由表达思想,提升表达力。教学过

教学 | 策略指引下的神话传说“篇本类”联读实施路径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于2013年起,在全市推行儿童整本书阅读。历时8年的实践探索,镇江市小语团队以“培养自主阅读者”为价值追求,创生了体系化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形成了系列化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建立起阅读

教学 | 视觉化,让导读激趣启航

教学目标:1.由教材第四单元的神话故事(篇)引向《中国神话传说》(本)的阅读,结合单元要素,了解神话的特点。2.欣赏精美的插图,感受“本”中神奇的想象,用视觉化策略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的兴趣。

教学 | 巧施策,让阅读遇见神奇

教学目标:1.读完“宇宙起源”“人类起源”“神话时代的宇宙景观”,引导学生从神奇之人、神奇之物、神奇故事体会“神奇”,从中领会后期阅读的重点。2.结合故事的讲述,带领学生温习阅读策略——提问、视觉化、

教学 | 联结,让分享先聚焦再升华

教学目标:1.借助思维导图所提炼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把神奇的故事分享给别人听,在一个故事中体会神奇,感受人物形象。2.借助思维导图联结相关内容呈现的主题,把神奇的发现分享给别人听,在一个主题中体会

教学 | 比较,探寻中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1.能感受神话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神奇的想象。2.通过神话故事对比阅读,丰富想象力,尝试探寻不同民族神话故事的异同及其原因。3.在阅读中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掘和树立中

教学 | 科普读物整本书阅读启蒙的浅入与深出

《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作家米·伊林所著的一部科普读物。作家带着读者把屋子当作“神秘的国度”,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作值得探险的谜题,以自来水龙头、火炉、餐桌和灶台、厨房锅架、餐具柜、衣柜为游览站

教学 | 《十万个为什么》启读课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语文的功能,就是培养读书的种子。”无论怎样的启读指导课,其目的一定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科普作品,以传递知识为主,语言通俗易懂。这节启读

教学 | 聚焦阅读策略,实现个性阅读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阅读引导者,在本次赏读课活动中重点是带领学生在阅读任务的驱动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策略,最终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同时,阅读是一个充满个体特点的行为,尊重个体阅读喜好,

教学 | 阅读过程策略化,联结比较多元化

共读目标:1从寻找书本问题答案出发,通过判定文本结构形式,选择贴切形式呈现问题答案,练习掌握解决书本问题的阅读策略。2.通过和生活经历等的联结,解开现实困惑,深化阅读兴趣 借助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比较阅

教学 | 让科学创作的种子生根发芽

设计意图:“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是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诗句。诗句既蕴含着生活中处处都是“为什么”的道理,也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著作《十万个为什么》书名的来源。教材将《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科普阅读课型创新

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奥秘,在生动风趣的讲述中阐明原理,让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变方寸之地为广阔宇宙,这就是苏联科普作家米·伊林的著作《十万个为什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正是

教学 | 关注意象,探索民间故事的久学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

教学 | 探寻民间故事中“中国式浪漫"的意象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发现民间故事的特点。2.通过阅读资料,感受民间故事的意象(“中国式浪漫”)。3联系生活及文本,感受民间故事给人们带来的力量。教学过程:板块一对比阅读,发现民间故事的特点一、

教学 | 巧抓民间故事鲜活资源,推进持续阅读

民间故事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丰富的感染力。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民间故事单元。也在同年级“快乐读书吧”中安排了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阅读专题。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故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 | 在民间故事中解密幸福

教学目标:1.在比较中发现三位女性的性格特征。2.将《叶限》与《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进行比较阅读,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3.通过比较发现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4.联系生活及文本,探究对幸福的不同

教学 |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初步习得用以“目”导读法、猜读法和跳读法阅读《西游记》。2.消解阅读《西游记》的畏难情绪,产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人:《西游记》知识知多少一、

教学 | 《西游记》交流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图表梳理西游取经内容梗概,呈现西游取经历难平妖通关图。2.以石猴的名号、来历为切入口,梳理石猴的成长史,体会戴上金箍扛起责任一路西行的修行之不易。3.以“取经好团队”为

教学 | 《西游记》交流课教学设计:钱枭

教学目标:1.对照取经四人组,定位自己在伙伴关系中的角色,并能初步根据伙伴性格组建团队。2.联系孙悟空的金箍儿的出现和消失,理解如何才能不被金箍儿束缚自己,体会宽恕的力量。3.比较斗法情节,概括构成一

教学 | 多形启趣,和阅读“一见钟情”

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要素,关注从情节、环境体会人物形象的整本书阅读方法。2.运用预测阅读策略,激发阅读兴趣。3.借助图表支架,自主规划、制订个人阅读计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篇”到“

教学 | 多策并摊,为阅读“添柴加火”

教学目标:1.运用人物关系图,理清复杂的长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对应情节、关键事件,感受主人公童年成长中的苦难。2.借助人物评价图,运用比较、联结等阅读策略,学习用追问策略进行深度阅读,在环境、情节中全

教学 | 多角度思辨,为阅读“增光添彩

教学目标:1.通过情节的梳理,探讨阿廖沙童年生活的色彩,丰富情感体验。2.通过环境的变迁,感受俄国当时的大时代背景,知晓人物经历往往是创作的最佳素材。3.运用提问阅读策略,展开话题讨论,学会发表自己的

教学 | 多本联读,为阅读“锦上添花

教学目标:1.由《童年》延伸至多部成长类小说的阅读,探讨人物成长的经历,学会提炼一类小说的主题内涵。2整合多部成长小说,选择同类形象进行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丰富性,体会小说阅读的乐趣。3.多视

教学 | 聚焦“大概念”,建构小说阅读图式

“大概念”就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起到抓手的作用,否则核心素养很难落地。(刘徽《当“大概念”成为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抓手》,《星教师》2021年第4期。

教学 | 基于项目制学习的思辨阅读与创意表达策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辨阅读”中的“思”,即边阅读边思考,强调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思考”始终在场 “创意表达”是阅读内化后的输出过程,读者对文本有独到的见解,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创造性的迁

教研 | 学生习作《糖葫芦传》评改

编者按:自本期开始,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为本刊开设“孙绍振评改学生习作”专栏。孙教授在谈及评改学生习作的目的时说道:“我今年86岁,人老了,但是也想切实做点事。之所以要评改学生习作,是因为:第一,

教研 | 学生习作《“作家”给我的启示》精评

“作家”给我的启示刘晓玲街头花园的一个小角落里,那个人又在聚精会神地看书,瞧他那旁若无人的样子,好像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点评:文章开头,“那个人”就直接出场亮相,简洁明了,“聚精会神”“旁若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