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引导儿童关心自我 关心自我是贯穿西方哲学史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认为,关心自我就是照料自己的心灵,使心灵美而善。关心自我是主体的生命实践,本质上是针对自我的,以自我提升为目的,以自身为精神变
本刊特稿 | 读图与读文同行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出示的四幅场景图涉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内容,也提示了幼小衔接阶段的阅读方法:读图和读文同行。图和文的“互动史”源远流长,一年级学生可以完成的早期阅读便从故
热点透视 | “思考的印记”:批注策略教学新视野 摘 要:教材编入批注策略单元,是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合理继承,需对批注策略的本质和特点做再认识。当前的批注策略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先天不足”和教师教学“本领恐慌”的“短板”。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实施序
热点透视 | 单元视域下,如何教好“每一篇” 摘 要:以单元的形式教学,讲求在情境创设、主题引领、任务设计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教材以单篇课文呈现的方式不会变。在单元视域下教好“每一篇”,可遵循目标
专题研究 | 通过“同类量的比”获得概念定义 【编者按】 学好数学的法宝之一是透彻理解概念,而非机械记忆概念。理解“比”的概念,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比”的理解从概念定义、概念延展到概念深化的总体进阶,
专题研究 | 通过“不同类量的比”实现概念延展 摘 要:比的概念从“同类量的比”发展到“无量纲的数的比”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类量的比”作为关键的跳板。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性、数学知识中的必要性,“不同类量的比”的学习才显得如此重要。“不同类量的
专题研究 | 通过“比的本质再认识”达到概念深化 摘 要:继提出“同类量的比”与“不同类量的比”学习路径之后,积极探寻新的路径,带领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物体“量”的属性,抽象出“数”的属性,实现从“量”到“数”的跨越,从而深化对比概念的理解。具体而言,沟
学科教育 | 儿童诗教学的可视化探索 摘 要:儿童诗教学的可视化,其意义主要表现在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提升儿童的审美素养。教学时,可以借音视频素材启发,联结“诗语”与“实语”;以图片素材提示,互转“诗境”与“诗画”;编
学科教育 | “数的运算”教学思考 摘 要: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相关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彼此间联系紧密。在对其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在情境与实例中感悟运算的意义,在算法融通中理解算理,在板块递进中感悟运算的本质。教学架构
学科教育 |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运用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问题链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教师可运用问题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而言,可以用问题链引导推测,帮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用问题链关联生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用问题链激发想
学科教育 | 英语教学中的课内外阅读融合 摘 要: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量的提高。课内外阅读融合是提高学生阅读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基于单元话题、语言知识、语篇主题意义等,适当融入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补充与延伸中,
学科教育 | 例谈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外活动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与课堂互为补充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指南 | 从情境到活动,整体设计阅读单元 摘 要:从整合的角度出发,尝试把整个单元的教学放入一个“大情境”,在此情境中搭建任务框架,进而设计学习活动,高效开展阅读教学。提炼“双线”内核,创设“大情境”,有力撑起单元教学内容。依据“大情境”,搭
设计指南 | 语文教学“基本问题”设计要点 摘 要:“基本问题”聚焦对核心内容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发表有价值的观点,搭建已有知识、生活体验与当前学习内容之间的意义关联,为学生提供发表深刻见解的思路和视角,使之在产生新的理解的同时,延
课例剖析 | 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模型意识 摘 要:《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是小学阶段数量关系教学的“种子课”——是在学生理解了乘法意义和加法模型,积累了大量相关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要为后续学习复杂的行程问题和数量关系以及正、反
课例剖析 | 实地测量,发展量感 摘 要:在《认识公顷》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公顷,发展量感,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突破测量工具的限制,设计实地测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做”数学。具体教学环节包括:自学公顷概念,激发
评价研究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 摘 要:立足小学数学学科视角,探寻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和举措。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评价内容应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立意”,可通过试题“变脸”来实现;评价方式应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元综
评价研究 | 分项评价:数学学业测评的积极探索 摘 要:为了精准测评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学习能力与思维层次,立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分项,积极探索小学数学学业测评的分项评价。分项评价以核心素养表现为考查点,以三级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