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地理2023年第4期

炎黄地理

炎黄地理2023年第4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炎黄地理》(月刊)创刊于1984年8月,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主要栏目: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地质勘探、建筑施工、文史纵览、教育探究、农林园艺、经济管理、交流论坛等。

目录

历史文化 | 唐朝与西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唐朝的民族政策相对开明,在这一大背景下,各民族文化自由发展,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的交流互动、民族的交往交融往往是双向的。在唐朝与西域的往来互动中,不仅有大批唐人进入西域,也有大量西域人来

历史文化 | 传统孝道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传承路径探析

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时代的变迁,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传统孝道文化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缅怀先祖、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等方面

历史文化 | 浅析中庸思想对晋商文化外译的影响

“中庸思想”既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境界,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中庸”即对一切客观存在都给予包容并合理地运用。其倡导的“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和“至诚之道”等道德观念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

历史文化 | 隋唐五代时期江苏畜牧业

江苏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在隋唐五代时期,江苏就已经展现出了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其以平原为主的地理环境为畜牧业提供了优质的养殖空间,其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又因

历史文化 | 秦汉土地所有制问题商榷

秦汉土地所有制是秦汉经济史研究的热点话题。支持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学者从国家授田、国家对编户民的支配等方面进行论证;支持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学者则举出地主置私产的证据,并质疑国家所授土地的来源。秦

历史文化 | 试论王安石变法抑兼并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变法。变法围绕富国强兵的改革目的,在具体变法中抑兼并政策,导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的极力反对,以失败告终。这与王安石“重本抑末”的思想,即没有认识到工商业快速

历史文化 | 长治地区出土铜镜文化分析

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器物,其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等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是体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艺术和民俗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通过收

历史文化 | 法院调解中民间借贷纠纷调解问题研究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核心部分,多年来它对处理民事诉讼争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司法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进一步发展,民间借贷纠纷的数量和类型都在不断增加,这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风土人情 | 地方性传统生态知识与其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传统生态知识是在当地文化环境中诞生的,是当地人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文化和栖息地相互调适的结果。传统生态知识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打造生态文明方面

风土人情 | 兰州谚语的地域文化全息图像

兰州地区丰富的谚语资料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作为一种民俗语言形式和语言艺术,是民众智慧的结晶,也是极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它全方位地展示了兰州地域文化的风貌。兰州谚语的汇

风土人情 | 近代蜀地茶馆文化浅谈

提到巴蜀,人们会不由得和飘香的盖碗茶、长嘴铜壶、喧闹的茶馆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悠闲惬意的慢生活画面。作为蜀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馆文化已经成为蜀地的文化名片。以茶馆元素为切入点,简要探讨

风土人情 | 元阳县阿者科村景观节点的语言学解析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取村落景观节点中能够良好反映地方文化的语汇,分析其语法构成,并进一步探究其生成语境和使用语境。研究发现阿者科村景观节点具有表面复杂、内在有序的特征,其景观节点的背后映射出的是

风土人情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民间信仰的健康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土壤,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品格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价值观念、思想精神的沉淀。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本土性、民间性、文化性、地域

遗产保护 | 浅谈陶土乐器古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埙是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乐器,也是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为破局陶土乐器古埙非遗的传承现状,推进陶土乐器古埙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梳理陶土乐器“古埙”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

遗产保护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向全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以完善保护工作制度为前提,通过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手段,保护文化遗产。对此,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

旅游与思考 | 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文化翻译研究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与国之间文化的竞争。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适用范围最广的两种语言,促进这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通具有非凡意义。现主要围绕文化旅游视域

旅游与思考 | 论闽西宁化县廊桥文旅资源的赋存

通过对宁化廊桥分布的考察,可知宁化廊桥的总体特征:一、基数比较大;二、历史跨度比较长;三、材料多是木质的;四、保存比较完好。宁化廊桥的地方特色主要包括:一、地方色彩比较浓郁;二、具有独特的生态魅力;三

旅游与思考 | 古老仪式助推基层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基层地区的发展及文化强国的建筑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预示着我国基层地区的逐步崛起,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亦会随

文物古建 | 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研究探析

主要以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研究探析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文物的独特价值、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意义、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完善法律制度,增加资金投入,注重文化保管修复

文物古建 | 八棱观塔建筑结构与营造技术分析

八棱观塔建于辽代,为八角形实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其造型玲珑挺拔,雕刻精美繁复,建造技术高超,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鲜明。八棱观塔是辽代砖塔中具有代表性的遗构之一,是研究国内辽代佛塔、辽代建筑的重要实例。现

文物古建 | 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人才队伍建设分析

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其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基层博物馆的相关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且在文物保护方面

文物古建 | 新时代背景下河南古建筑的数字化传承研究

河南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见证了千百年来河南地区的发展历程,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故而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应当加强对河南古建筑的保护,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古建筑保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书画长廊 | 立足文化属性探讨中国美术的文化功能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的智慧结晶。传统中国美术作品不仅包括绘画技巧,还寄托了人们的文化追求和个性品质,同时也传承着我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等理念。从文化层面来说,中国美术

书画长廊 | 论张艺谋影片中色彩运用与美学风格的嬗变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国师”张艺谋早期以大胆的色彩运用、对视觉观感的独特追求,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影像语言,创作出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不朽的经典影片。近年来,张艺谋一直在改变以往固有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