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月刊2024年第11期

文史月刊

文史月刊2024年第11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本刊是具有40年办刊历史,记述中国包括山西近百年来历史大事的文史类杂志。主要栏目:历史一页

目录

开卷有益 | 值得重视的乡村建设史料

熟悉乡村建设运动史的读者都知道,1923年由陶行知、晏阳初等人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挽救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出现的“乡村危机”,从“愚、穷、弱、私”四个维度积极投身于乡村运动之中。譬如,1926

晋文化 | 猗顿与晋商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20年

往事追忆 | 我的父亲赵子言

先父赵克讱,字子言,号潜斋、拙翁、拙老人等,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卒于1986年,山西太谷人,为著名书法家赵铁山之子。坎坷生平我赵氏先祖数辈皆读书兼经商,治家以严肃著称。祖辈谨守遗范,家庭肃穆

往事追忆 | 山西电力源头

在这个“青山与绿水”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里,有关大烟囱的笔迹越来越淡,但山西电网人并没有让过往的一切付出与承受被忽略。2024年5月,在太原南肖墙12号的办公院落里,一根与探寻光明故事相连的烟囱披上了

往事追忆 | 与邓明阁先生交往二三事

邓明阁(1934—2023),山西平遥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金石书画,1953年毕业于山西太谷师范学校,1959年从平遥调至山西省展览馆工作至退休,系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书法行、楷以北朝体为本,篆书

往事追忆 | 太行山剧团的一对革命姐妹花

抗战时期的太行山剧团演出结束后合影留念在艰苦、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文艺劲旅——太行山剧团,它承担着宣传抗日救国、鼓舞军民斗志等任务。那个时期,太行山剧团这个名字,是誉满太行

古建瑰宝 | 山西阳城文庙

山西阳城文庙,亦名孔圣庙,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南隅,坐北朝南,是一座供奉、祭祀儒学始祖孔子的县级文庙,也是旧时阳城县最高学府。明清两代阳城县儒学管理机构就设在此,负责县域之内的书院运行、生员管

廉政档案 | “操履粹白”的曹于汴

曹于汴(1558—1634),明代山西解州安邑县(今运城市盐湖区)人,字自梁,号贞予。万历进士,历任淮安府推官、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左都御史等,去世后追赠太子太保。在明代后期的官场上,

走笔长城 | 内外戒严青边口

青边口是明长城宣府镇的关隘之一,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青边口村,毗邻张家口市崇礼区。在明长城“九边”的体系里,青边口隶属于宣府巡道分辖中路,而中路又是宣府镇的命脉所在。明《宣大山西三镇图

晋商风云 | 晋商与天津的山西会馆

1929年旅津山西商人在估衣街山西会馆关圣戏楼院前合影清代乾嘉时期是晋商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天津的晋商实力十分雄厚,人数也十分可观。他们在天津城内建起了两座山西会馆:一座位于河东粮店街,建成于乾隆二十

晋商风云 |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东阳镇的南庄村,乃闻名三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根架火之乡”。该村地处三县交界,东邻太谷区小常村,南至太谷区胡村镇敦坊村,西接清徐县李青、杨李青村,北达清徐县大常村,只东北面和榆次

历史考证 | 东郊书屋珍藏《真山先生真迹》考

被梁启超称道的“清初六大师”,除傅山先生之外,均在生前即刊刻著述行世,《霜红龛集》则是在傅山先生离世63年后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才由张耀先收集整理刊刻而成。傅山生前,也仅有顺治十八年(1661年

历史考证 | 甲骨文(犬廾)为“举”字说

《甲骨文合集》第6341版我注意到,在先秦典籍中,“举”有多次用为祭祀之名的例子。《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郑注:“杀牲盛馔曰举。”《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礼记·王制》

文史漫笔 | 梅山钟楼:声音里的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自省堂(梅山会议厅)山西督军府旧址由西路和东路两组院落建筑群组成,现存建筑除西路门楼和东路玉堂春建于清代外,其余均为民国时期所建。此外,旧址内还保存有清代和民国年间石碑5通和碣1方,并有古树名木多株。

文史漫笔 | 非遗瑰宝小米醋

在华夏大地的千年文化底蕴中,流淌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它跨越时空,历经风雨,却依旧鲜活如初,这便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然而,非遗却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