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2025年第1期

美文

美文2025年第1期

半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美文》杂志由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 1992 年 9 月创刊。十七年以来,着力展示当代

目录

卷首文章 | 美文2025年1月

今天是我们陕西作协过事,过大事过喜事,来的人很多,场面隆重热烈,确实是“诸神充满,文坛事情”。70年前,陕西作协成立的时候,在座的各位可能大多数还没有出生,我年龄大些,也只有两岁。70年了,陕西作协为

特别推荐 | 中国的“中”

如果让你说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字,相信一定会见仁见智,各有所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浩如烟海,这不足为怪。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成功,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一千多年建都史的北京。

中篇散文 | 严家淤记

一刚刚下过一场暴雨,江水积得很满。严家淤长满茂盛的荒草,几只鹌鹑突然蹿上天空。我从江边游步道逆着江水走到衢江大桥下就返回来了。过了几天的一个黄昏,我又去过一次。江水退下去了,江面变得又平又缓,波平浪静

短篇散文 | 根河的第一场雪

一早起拉开窗帘,只见窗外的敖鲁古雅民俗村白茫茫一片,降雪了,这是今年根河的第一场雪,也是中国的第一场雪。内蒙古的根河与黑龙江的漠河处在同一纬度上,都在大兴安岭中,都属于中国的北极。中国的极端寒冷天气,

短篇散文 | 姜德明叔叔

这是一篇迟到的祭文。记得2023年5月27日,从老友雪村的朋友圈里,得知姜德明叔叔前一天上午驾鹤远行的消息时,正值我从医院输液归来。躺在床上连说话都没有力气的我,脑海里却是翻江倒海,排浪击岸。初闻噩耗

短篇散文 | 天池辽阔谁相待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一代传奇,诗词大家,走完了一生的旅程。叶先生尝言,“我是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知我者其天乎”“我是如今真解脱”。

短篇散文 | 江纳百瑞

清晨,周老师傅换好工作服,戴上手套,带着徒弟们从竖井下到平巷,缓缓走进采矿区域,开启一天的采矿生活。除了工歇,周老师傅和徒弟们要在井下呆上一整天。傍晚,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居住区,舒舒服服洗个澡,换

短篇散文 | 她一定是个害怕孤独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工作群成了办公室里须臾不能离身的工作利器,仿佛离了它,哪怕只有几分钟,这地球就要倒转了。有位朋友向我抱怨:究竟是谁发明了工作群这个东西?他们一个70来人的公司,工作群竟有10多个。每天

短篇散文 | 瓦房牧场时间

一方草地的信仰说一方草地好还是一片草地好,坐在一片玉米地边,我在反复推敲。在两家农户的玉米地中间隔着一米距离的草地,从前是个排水沟,因为多年沙土堆积,逐渐填平了。特别是离田间路较远的地方,有两棵沙棘树

短篇散文 | 忽必烈的盔甲

半山腰的萨迦寺院里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年的文物。看到这些,我被震撼了。我像是被时间施了法,感觉自己越来越矮,越来越小,和地上的尘埃一样。在这些文物面前,我低微得和尘埃一样,或许是刚刚被一阵风吹来的,或许是

短篇散文 | 当我凝视一粒种子

一当我凝视一粒种子,我想到沙漠戈壁,长河落日,一队疲惫不堪的行者踩着漫漫黄沙,深一脚浅一脚,跌撞而行,那是张骞的使团沿着由他开辟的丝绸之路跋涉。他们无惧九死一生,最终携回苜蓿、核桃、蚕豆、芝麻、葡萄、

短篇散文 | 牧豕

记不清哪一年,我与家人到余姚河姆渡遗址游玩。蓝天白云之下,天空似乎透射着远古的光线,长短不一的木桩在野外散乱竖立,它们似乎接近碳化,与我们在泥地上的人影一道,影子藏得短短的。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南方早期新

专栏 | 面庞上的风

蝉&nbsp 壳蝉壳依附在一根圆木上——那是一间湖畔小屋的支柱下侧。它的脚壳悬挂在那里,脑袋已经蜕去的那个头壳,相当于一个奇怪的盒子,有弯曲的角楼和双重额头,米纸的密度,脆弱得就像那掉进滚油里面炸得卷

专栏 | 跟医生打招呼这件事

当了快二十年的医生,平时经常碰到各种熟人打招呼求关照,特别是要手术的患者,很多人都要千方百计地弯点关系找我跟主刀医生打个招呼才放心。这是不是国内医疗区别于国外的特殊现象?那就不知道了。不可否认的是,很

专栏 | 雷人画语

我什么都可以直视,就是不能直视“原相机”一个家最好的模样:大事尊重,小事原谅,不争对错,不翻旧账还好没有谈恋爱,不然这么冷还得出去约会一无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惊喜

长篇散文·连载 | 走遍万水千山

去哪里寻找1977年,日本环境厅组织了一个代表团访华。访华期间,代表团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帮助他们寻找一种濒临灭绝的鸟——朱鹮。不久,中国科学院就接到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咨询:中国还有

长篇散文·连载 | 小镇教师

一我说的秦岭,不是山,是个小镇。为什么叫秦岭?好像是解放以后的事吧,我看过介绍,但忘了。2011年春天,我辞掉了第一份工作,一个在我所在城市的媒体当记者的行当。说不好吧,还行,同事多是刚毕业的屌丝群体

散文观察 | 平淡守正:“四王”之王时敏

明清之际,以王时敏为首,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以追摹董、巨、“元四家”为宗,奉董其昌“南北宗论”,尊“南宗正脉”为旨,提倡临摹古人,精求笔墨意味,追随者众,成山水画之盟主,与同时代的“四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