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美文 而当我一天天衰老起来,将近七十岁或过了七十岁以后,我仍在写作,但我觉得我能放下许多束缚我的东西了,包括名利与荣辱,包括谣言与诋毁,自卑与恐惧,误解与委屈。我开始回望我走过的路,反省我写过的作品,重新整
特别推荐 | 忆战友 曲玛央宗曲玛央宗比我晚一年入伍,青海兵。她刚入伍时,不怎么会说汉话,逢人就笑眯眯的,用微笑和人打招呼。她的肤色和别人的不一样,黑红的色泽仿佛是从骨子里透出的。央宗因为汉话说不好,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具体
特别推荐 | 云彩部落 天  边没有路了,再也没有了。好像一个突然醒来的梦境,或者跌入更深的梦里,所有的路在这里戛然而止。这些突然消失的路犹如一枚庄重的休止符或者一个巨大舞台的清场,短暂的沉寂过后,悠扬的乐章自风中升
中篇散文 | 林中札记 有时在树木间也会传来柳莺短促的鸣叫声春节过后,天气开始变暖,连篇累牍的消息让人身心疲倦。正月十五过后的一天,走出居家办公了一个多月的房子,开车到了离家最近的郊野公园,两排高高的大杨树夹着笔直的公园甬道
中篇散文 | 大周琐记 拯救一只小杯子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人集资,在我们出生的大周村盖了一座房子。院子的门楼,我想贴碎瓷片,钧瓷和青花瓷设计图案。可这两种瓷器碎片却难找来,因为瓷器厂烧坏、破损的产品都不允许流出。便托朋
短篇散文 | 万古刀 我常常痛切地感到,卑怯,是我们许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不妨说,卑怯,是我们许多人的生存智慧。当然,所谓“我们”,首先是我自己。在卑怯着,又为自己的卑怯而羞愧的时候,我总想起唐代诗人刘叉的《偶书》。是很多
短篇散文 | 关不住的东北大门 守  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修建山海关,本意并不是阻挡汉人出关,而是防止北元复辟,阻挡蒙古部落对中原的劫掠和袭扰。毕竟,过了山海关,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及至明万历四十七
短篇散文 | 一座山梁的物质构成 农机站出门不久,我和麦芽遇见了姐姐家的小狗在路上撒欢,其实它已经年龄不小了,因为个头不高,毛色浅黄,大家都叫它小黄。好在狗不会介意人怎么叫它。每次回来,麦芽都很开心,很大程度上与小黄有关,它带给她无穷
短篇散文 | 果实记 瓯  柑我在瓯海。那时候,暂居中央大道和宁波路的交叉口,没有什么柴米油盐的负担,如隐士一样深居简出。有时候会出门散步,心思清净,桂花的醇香还在鼻尖。身处江浙沪盛美的海鲜地,眼花缭乱的海鲜王者们
短篇散文 | 芦花长满翅膀 一色村河我家乡的村东头是一条长长的河,每年雨季都要来水,无桥,如果有,也是河边的柳树枝干连接而成,柔软的桥, 微花幽秘,当河水稍微上涨时,就被淹没在无形中了。河边田间多有趣,可对小时候的自己来说,那是
短篇散文 | 茶香 茶韵书香近日去泉城拜访挚友范正红先生,他宽敞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民国书法。看落款,尽管题字者算不得那个时期的书法名家、鸿儒雅士,但这幅泛黄的字却是名副其实的“老物件”,在这省城闹市之中的群楼里
专栏 | 小圆镜【时光遗物】 四十多年了,耀眼的光斑仍旧在蔡老师的背上闪烁。如果转过身来,一瞬间他就老了。看着同样老去的学生们,他是否还会像当初一样发问:“谁在玩小圆镜?”记忆中的1979年,新学期第一堂课“祝科学大会”。新来的蔡
专栏 | 城南之山【含章】 终南山我是长安人,小时候,趴在窗口,或开了门,或是在任何一个立足之点,我都会看到终南山。我的眼睛如此明亮,是因为这样的远望增强了视力。我的故乡与终南山的直线距离不过三十里,拥有未必,欣赏无碍,幸甚至哉
长篇散文·连载 | 清末良吏第一【张瑞玑在陕西】 一1906年仲春,张瑞玑署韩城知县。到任后“日以振兴学堂为急务”,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场地。韩城高等小学堂原来的校舍,借用旧日公所的屋宇堂舍,不光狭隘不堪,操场、自修室等基础设施一概没有。瑞玑决定将
汉风·孔子学院专刊 | 百期絮语 张 华  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伯明翰文化学派领军人物述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对外汉语:理论与实
汉风·孔子学院专刊 | 重生 顾月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移居美国,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半张信笺》《走出前世》《依花煨酒》,传记文学《上戏情缘》等。作品入选文集《纽约客闲话》《纽约风情》等,获各种奖项二十余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
汉风·孔子学院专刊 | 追谒乡贤蒲松龄 李文心  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后赴美国留学并获得普渡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现任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美国专业学术期刊MELUS和PMLA审稿人。曾任专业学术组织美国多族裔
汉风·孔子学院专刊 | 弄点颜色瞧瞧 盛 林  浙江杭州人,曾任杭州日报记者、编辑。现旅居美国休斯敦。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出版《骑越阿尔卑斯山》《生活本就是田园》《奇怪的美国人》《半寸农庄》等著作,其中《半寸农庄》获第三届三
汉风·孔子学院专刊 | 中文表达,我的异乡回眸 陈 九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系,纽约石溪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出版有小说《挫指柔》《卡达菲魔箱》,散文集《纽约第三只眼》等二十余部。作品获百花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等。
汉风·孔子学院专刊 | 徐渭:南腔北调人 徐渭,明代之奇人!奇人有奇才,渭自许:“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实则在书法、诗文、戏剧、绘画各方面都造诣精深。书法善行草,取法苏轼、米芾而自成一家,破中有立,奔放如其人;杂剧有《四声猿》《歌代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