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2022年第6期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2022年第6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博览群书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读书指导刊物。旨在引导广大城乡青年读书学习,推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刊是一本在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文化月刊。在“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本刊是你了解中国图书界、知识分子界动态的不可多得的刊物。

目录

学术社会 | 抗疫戏剧,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身在旋涡

举国抗击新冠疫情,每个人都是事件的亲历者。身置抗疫洪流中的剧作家以强烈的“在场性”讲述抗疫故事。他们笔下的战疫长卷,饱蘸着英雄气与家国情,浸润着历史感与时代感,也体现着生态整体性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本期关注·交游与经典 | 李景俭的饮酒使性及其元白情谊

盛唐的纵饮狂歌过去了,“何时一杯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笔下的诗仙因酒过三巡益增几倍纵放之逸气、遥思之奇气。“安史之乱”以后,缙绅阶

本期关注·交游与经典 | 若仕途畅达,还有诗豪刘禹锡吗

作为在当代即被认定,且为后世广泛认同的“诗豪”(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刘禹锡所以能在“各人各具一种笔意”(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八)的中唐诗坛独树一帜,与其长期的贬谪远宦生涯,关系至密。“巴山楚水

推介 | 掩映在《这方热土:海南热带雨林》之间的

壬寅年春节,我是在海南“度过”的。这个春节,我虽足不离沪,还几乎足不离户,就在浦江之东这斗方的书房中,可是陪伴我的是一本叫作《这方热土:海南热带雨林》的书,这本书将我带进了海南,带进了海南热带雨林。一

推介 | 随杨海蒂看三座山和五个岭

文学作品,即使散文,也是表达人的一切或总和的。人的活动及史迹,都容易入文,且易共鸣并引起思考。然而海南热带雨林,几近于原始,其树茂森森,广袤深沉,往往使作家困于捕捉,惑于选择,尤其人的故事太少,是难以

对谈 | 《改革开拓与文学理想》凝视工人的命运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正的改革开拓书写当然也要为时为事而著作,也可称之为问题文学,亦如鲁

对谈 | 把人当成对等的人来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句世人耳熟能详的歌词,蕴涵着说不完的豪情壮志,道不尽的感恩之情,唯有经历过那个历史阶段的国人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今年是公元2022年,距离1

书人茶座 | 在故宅辞世的杜牧及其诸多房产

杜牧是杜佑的孙子。杜佑在812年去世时,杜牧已经十来岁了。《旧唐书》卷147记载:杜佑曾坐镇扬州,“家财巨万,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别墅。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所以,杜牧对昔日的繁华是经历过,也记得的

书人志·追说阮国华 | 曾劝阻我从南开去广东

2022年3月5日上午,在南开中文系老学生的微信群中,突然看到一条信息:“阮国华先生今早辞世!”顿时感到万分震惊。因为熟悉阮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平常身体是多么结实健朗,精神是多么开朗爽快。更重要的是,他是

书人志·追说阮国华 | 在两个方面,我们特别有共同语言

阮国华老师的离世,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的重大损失。我们又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前辈同仁。翻出去年第二十二届年会筹备时的微信,我力邀他参会,他回复说:“为你们的盛情感动,我已决定赴会,但与有关领导商量,鉴于

文化视点·解密刘长卿 | 刘长卿及其三居苏州

唐代,苏州官员中诗人不少,其中不乏外来客。在刘长卿之前,名声较著者有在其属县常熟任县尉的诗人、书法家张旭;其后,则有为多种文化读物艳称的“诗人三太守”——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张旭嗜酒,常熟因之留下

文化视点·解密刘长卿 | “诗至大历而一变”的关键人物

刘长卿,后人常以大历翘楚目之。清卢文弨称:随州诗含情悱恻,吐辞委宛,绪缠绵而不断,味涵泳而愈旨。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抱经堂文集》)为什么说刘长卿是大历诗人“这一群”的杰出代表,成为“诗至大历而一

文化视点·解密刘长卿 | 刘长卿的怨思非只仕途之怨

乔亿《大历诗略》云:“文房诗为大历前茅,清夷闲旷,饶有怨思。”然“清夷闲旷”之特点多所论及,而“饶有怨思”却鲜为人提及。实际上,刘长卿诗,特别是其谪宦诗中有着浓郁的骚怨之情,它不仅写尽了贬谪诗人的愁苦

评论 | 向张立文先生学习不“照着讲”

近年来,欧美哲学界出现新的动向,开始反思把“哲学”仅作为西方传统之特有学问的认识历史所存在的偏颇。一些学者认为,“哲学”与“艺术”乃至“宗教”一样,应该是以某种形态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2016年5月1

评论 | 海飞的《苏州河》有春秋笔法

2022年3月,海飞的最新长篇小说《苏州河》,由浙江文艺出版社重磅推出。这是一部关涉时代与人生的大作品。海飞倾心八载,倾力三年,以1949年的上海为背景,演绎了刑警陈宝山的悲情人生。海飞以史实为轮廓,

评论 | 到《乌江引》里探访“破译三杰”

作为中国革命的不朽丰碑和超凡标识,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和人类历史的不朽壮举,不仅给后人存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矿藏”,中外作家关于长征的文学书写绵延不断,如王愿坚的《七

随笔札记 | 失明的画家备受尊重

读完帕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掩卷,竟想不出如何形容这本书。语言显得贫乏,特别是刚刚从小说营造的那个如此色彩斑斓的世界中走出来。“一本奇书!”这是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接下来还有一句话,借用美国《出版

随笔札记 | 美可以拯救世界吗

壹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白痴》中写下了一句名言:“美可以拯救世界!”对此,小说主人公梅思金公爵的阐发是:假使我能够成为幸福的人,我的忧愁和灾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真不明白,当一个人从一棵大树旁边走过

钩沉趣考 | 寻找题画诗里的郑板桥

文人画是诗、书、画三者结合的艺术,从北宋发端,经元明两朝不断发展、兴盛,到清代已十分成熟。“扬州八怪”在前人的基础上,又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郑板桥。清代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中称赞郑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