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2023年第24期

牡丹

牡丹2023年第24期

半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牡丹》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杂志以河洛文化为底蕴,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青春气息,追求新颖高雅。

目录

卷首语 | 卷首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牡丹》又陪伴大家走过了一整年。作为本年度 的最后一期,我们像往常一样为大家遴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驿站,不仅是临时休息、借宿之所,更是情感的港湾。那么,作为情感的寄托,

诗歌 | 心灵驿站

心灵驿站情感驿站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忧愁与欢笑都能找到容身之处分享故事与心情聆听心灵的声音路途漫长心灵疲惫但当你驶入驿站便会沐浴温润的雨雨滴如诗浸润心田让疲惫尽释焕发生机驿站内外皆是美景墙上的字画诉

诗歌 | 寄给北碚

有风吹皱了光阴的河流我观望落日沉沉从先秦 走过春秋 越过唐宋子规在烟雨笼罩的巴蜀之地从远古响彻而来 悠悠如歌薄暮冥冥的巴山楚水那位身穿白袍的书生在此弃身二十三载更是有一场巴山夜雨在中国文学史上 下了一

诗歌 | 奋斗的旋律

在青春的舞台上我们奋斗的身影在闪耀努力拼搏的力量让我们追逐梦想青春是一朵鲜花绽放在岁月中我们用汗水浇灌让梦想在心中生根拼搏是一种信仰驱使我们向前奔跑困难不足为惧我们勇往直前追逐光芒每一次努力都是一次成

诗歌 | 古体诗辑

戏作觅春却觅人,垂柳不成全。同行无诸葛,东风不借船。折枝孟春染红蕾,三月绿柳枝。折枝觅诗句,春风更得意。戏水桨拍初暖水,探春游后山。无风浪花起,戏水湿衣衫。船歌春鸟声婉转,艄公和渔歌。此船问彼船,敢打

诗歌 | 四川之旅(组诗五首)

山之歌静坐凌云山浓浓秋意谱写深情的歌岁月的吻穿越千年时光潜入斑驳的墙看那岿然不动的山听那三江交汇处千帆扬起的涛声伫立峨眉金顶霞光在蔚蓝的天空下变幻呼朋引伴中雾气升腾在山的怀抱徜徉那不甘寂寞的风在歌声中

品评 | 抗战时期童话作品动物形象研究

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的抗战时期,儿童文学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了“救亡”的道路,在儿童文学致力于培养“民族小英雄”的同时,儿童文学童话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也承担了作家自我与社会生活表达的作用。儿童童话作品

品评 | “中国风”动画电影的叙事、主题、风格研究

《长安三万里》是导演谢君伟和邹靖的最新力作,也是追光“新文化”系列的首部作品,截止到2023年9月2号票房已突破18亿。这是一部有着浓郁文人气息的、极具中式审美的动画电影。电影的背景是安史之乱爆发数年

品评 | 论《太平广记》中再生思想

从远古神话到古代社会再到当代,再生思想有持久且深厚的文化根基。《太平广记》中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再生思想彰显于多样的再生故事和多元的再生方式中,展现了古人对再生的完美诠释。生与死自古以来是人类探

品评 | 论《死水微澜》中蔡大嫂的三次选择及其意义

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们出于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需要,写出了大量反映封建礼教流毒和社会黑暗的作品,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他们攻击封建糟粕的利器。李劼人特别擅长刻画女性,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也被研究者们认为是

品评 | 《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感物方式

《文心雕龙·物色篇》(以下简称《物色》篇)是《文心雕龙》全书中表现自然景物在诗词歌赋中起关键作用的论说篇章,全篇以自然风物及其诗赋表达贯穿始终,将“物色”与诗人内在情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刘勰的论说首先

品评 | 巴金《寒夜》作品中人物漂泊感分析

《寒夜》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物的悲惨命运,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巴金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刻的人性刻画等,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小

品评 | 秦腔陇剧小花旦表演风格的演变与传承研究

一、秦腔陇剧小花旦表演风格的历史演变概况秦腔和陇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小花旦是这两种戏曲中尤为重要的行当。小花旦主要扮演一些年轻、活泼、可爱的女性角色,其表演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

品评 | 浅谈满族萨满音乐的艺术特征及现代化传播

音乐是满族萨满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萨满进行宗教活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用以表达内容的一种载体。满族萨满音乐源自中国北方通古斯族群的古老原始信仰——萨满教。可以说,满族萨满音乐最初是为满族萨满教宗教仪

品评 |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秦腔司鼓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戏曲表演中有着重要地位,能够起到烘托氛围、塑造形象、提升戏曲表演效果的重要作用。秦腔司鼓是戏曲乐队表演的核心灵活所在,贯穿戏曲表演全程,能够将戏曲剧情和人物巧

品评 |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部,素有“温”或“瓯”之称,是我国民营企业经济活动中心,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因地处文桥岭之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温暖湿润,故名温州。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养育

品评 | 陇剧艺术的现状与思考

陇剧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诞生于甘肃地区,地域特点鲜明,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面对商业化、外来文化以及大剧种的冲击、影响,陇剧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已经到了传承断层的尴尬境地。要

品评 | 从“我”到“我们”的转向

殷夫是革命文学思潮中的前驱,牺牲时年仅22岁,却在短暂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具有时代价值的诗歌作品。根据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脉络,可以感知创作者的思想衍变。在接触革命思想之后,殷夫逐渐由一个单纯的

品评 | 老舍《茶馆》中的人物塑造探析

《茶馆》是老舍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老舍在《茶馆》中塑造了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深刻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若要加深对《茶馆》的理解,有必要探析《茶馆》中的人物塑造特点以及老舍在塑造人物时运用

品评 |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千年的发展,工笔花鸟画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体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在当代艺术领域,工笔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面临着许

品评 | 李娟非虚构散文的真实性与诗性

自非虚构写作登上当代文坛,真实性一直是非虚构作品中的应有之义,但作为文学作品,非虚构作品理应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在国内非虚构写作一味追求真实性的情况下,作家李娟的非虚构散文将真实性与诗性完美融合,为国

品评 | 浅析废名乡土小说中的主题

废名先生爱写竹林、乡村、水边,写乡村中少男少女懵懂的感情,写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这景与人的描写中,所表达的情感朦胧而又敏感,冲淡而又浓稠。废名先生乡土小说的主题可以归结为“美”与“悲哀”的力

鉴赏 | 萨特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回声制造者》解读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因其虚幻性、独特性而著称。后现代主义作家们试图用虚构的故事、离奇的情节及变形的人物来表达自身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回声制造者》正是经典的美国后现代小说之一。该书由当代美国“X一代”后现

鉴赏 | 《别让我走》中自我身份的迷失与认同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著名日裔英国移民作家,石黑一雄凭借着独特的叙事风格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杰”之一。石黑一雄年少时跟随父母移民到英国,并加入了英国国籍。他自诩为“国际主义的作家”,不以任何国别和

鉴赏 | 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Op.119的创作品评

勃拉姆斯是西方音乐史上的巨匠,他的音乐才华在音乐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世界音乐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勃拉姆斯以其独特的创作技法、深刻的音乐思想和卓越的演奏技巧,傲立于浪漫乐派的舞台,并成为音乐史上不可或

鉴赏 | 韦伯恩作品中的点描技法分析

点描技法是一种特殊的作曲技术,这种技术体现为少数音高或音程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动机与主题,成为音乐中的主要材料。这些音高、音程构成的旋律被分解、截断,由不同乐器在不同的音域演奏。点描技术从20世纪开始盛

艺林 | 当代打击乐演奏的多元发展现状探究

打击乐很早就已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打击乐的可塑性很强,任何可以敲击发出声音的乐器都可以运用到打击乐的演奏中,打击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需求也上了一个台

艺林 | 刺绣文化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一直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汉代的龙袍,还是清代的妃子衣裳,都离不开精美的刺绣工艺。这种古老的技艺,蕴含了数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追求和对

艺林 | 宁夏刺绣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

宁夏刺绣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其针法千变万化、工艺精湛、主题丰富、形象生动、造型优美、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中国刺绣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是,这门艺术一直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它的真面目一

艺林 | 浅析凉山彝族漆器色彩来源及美学体现

彝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古老的漆器制作技艺独特性显著。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

艺林 | 现代装置艺术研究

乌尔斯·费舍尔曾说:“人们似乎有些害怕艺术,艺术向来都是一个无法合理解说的词汇,要解释所见所闻那么费劲。但这恰好就是艺术的力量,也是艺术的原本含义。”每件物品都有其独特性,乌尔斯·费舍尔的作品想表达的

艺林 | 湖南皮影戏造型艺术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

湖南皮影戏传承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具备湖南的地域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文化、历史、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以旅游文创产品研发为主线,以乡村、红色、城市、民俗旅游文创产品研发为载体,通过湖南皮影戏的

艺林 | 传统盘金绣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应用性探析

传统盘金绣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发展,传统手艺人的减少与需求客户的流失等多种原因,传统盘金绣工艺在当代面临着传承断裂的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

图片 | 八月和蝉鸣

马凌燕水彩作品 《八月和蝉鸣》马凌燕,女,四川绵阳人,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文 化艺术、工业设计。2015年水彩作品《淀》入选四川省“美好家园——水彩、水粉、油画地区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