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 这样的战士:《野草》时期的鲁迅、军阀与“文人学士们”(长篇随笔)(下) 第七章鲁迅周围的文人与郭松龄反奉事件1925年12月底,郭松龄率领“东北国民军”兵败巨流河,并以身殉。帮助郭松龄反奉的一些文人,作鸟兽散。饶汉祥侥幸脱险,林长民中流弹而亡,对留学美国的女儿林徽因是个极
中国故事 | 我要去吃福建干面(短篇小说) 关自英现在是老了。关自英年轻的时候还算是娇小动人,她的一切都小小的,而且还带着点稚气,所以人们对关自英这个人的实用性就有些怀疑,这个实用性就是人们对关自英能不能过好日子有些怀疑,比如做饭洗衣和生孩子。
中国故事 | 普通人(中篇小说) 1. 闺蜜单车吧刚开张时,不少俊男美女贪图新鲜前来打卡,几乎令单车吧变成了网红店。可惜新鲜过后温度慢慢降了下来,后劲不继。老板何敏琪有成为网红的趋势,也没能成功。敏琪在小舞台上表演的短视频被客人频频发
超新星大爆炸 | 我很珍惜模仿写作的时光(访谈) 鬼金:哈维尔·马里亚斯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小说的镜子里找到的,要想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找到它最亲密的反映,找到那些能够生活在其中的人最秘密的心跳,就必须求助于小说。”你对这句话怎么看?
超新星大爆炸 | 所有狂欢的瞬间(印象记) 1长期沉迷游戏的副作用是,看周围人,常觉得像NPC(乃至物品)。在我出版小说集《晚春》的任务支线上,广奈出现了。春天晚到几乎以回忆形式存在的时节,我们一行人从上海出发,去黄岩的朵云书店做活动。当时,广
网生代@ | 孩子们(短篇小说) 推荐语:戴瑶琴(大连理工大学)《孩子们》选择了一个创作常用的发力点,即关怀同龄人的心灵世界,这类题材因亲历性和熟悉度成为很多作家创写起步期的取材域。李家安以“心”为落点,探索不同人压抑于心底的真实诉求
质感记录 | 回国记(散文) 2023年的夏天,我终于有机会带着儿子馅饼回国探亲。这次疫情之后的回国,带给我和之前回国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是很个人的,我一直相信,要把个人的感受写下来,在整个过程中,个人的感受很容易被忽视和抹去
质感记录 | 自然之门:中医采访与思考札记(非虚构) 1. 流水账:自然之门自然之门是北回归线标志塔的巨型雕塑,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门中的点,变成了一个圆球,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6月22日,门框高1
探索发现 | 衔得锦标第一归(专栏) 北人善射,南人使舟。一岭南四月,雨下在东江,雨下在西江,雨下在北江,雨也下在南海。雨下在广府文化的中心,雨给这片文化增添了一种湿淋淋的护佑与托举。自然生发,人文共襄。是水成就了珠三角的历史文化,成就了
探索发现 | 在中国婆家过春节(散文) 1“雪儿,你们到哪儿了?到家了别忘了跟妈爸说一声。”“雪儿,车上冷不冷?做好保暖了吗?……”远在越南的母亲连续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坐在通往中原大地的高铁列车上,我内心百感交集。今年,我没有回自己国家,而
海外华文 | 废墟(短篇小说) “你确定不来点酒吗?”一个头发凌乱,穿着邋遢的中年男子站在厨房门廊朝客厅问着。“不了,谢谢您,给我一杯咖啡就好。”戴眼镜的青年男子在沙发上轻声回复道。中年男子把刚煮好的咖啡递给了坐着的年轻人,自己拿了
微篇精选 | 单正平小小说二题 篾匠息讼暑假回家探亲,刚进门,收到一条微信讣告,我家一个远房亲戚邢表叔,退休多年的法院院长,在太平镇看秦腔时,突发心梗去世。邢表叔是个超级戏迷,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约两三个戏迷,拎个小马扎,坐公交车
微篇精选 | 佟掌柜小小说二题(小小说) 张建的新装张建为了躲避媳妇的吵闹,在办公室住三天了。等整个单位的人都离开,值班的也睡下了,张建才敢打开视频,苦练科目三舞蹈。他的膝盖为了练这玩意已经疼了好几天,可还有两天就要拍视频,99个头都磕了,最
天下好诗 | 冯娜的诗 柿子树雾气收割村庄前果实像没有观众的唱诗班随意队列 放弃彩排在他们高高低低的和声中土地惺忪地弯曲年轻人连夜离开柿子摇晃着树干为贫穷的瓦砾铺上一小层糖霜低矮的柿子树缓缓爬下了山坡落入杂草的果实烧红的烙铁
天下好诗 | 翁美玲的诗 余村的柿子树它们集体下凡,红色革命在秋天起义,它们落叶纷纷像人生,排挤掉多余的在余村,每一株柿子树脚踏实地,灵魂向上高亢的远山,近水。低矮的屋檐木栅栏围住了它掌控的范围一些动荡中的小烟火不听使唤地攀爬
天下好诗 | 袁永苹的诗 山间水流他们怀有着对那股清泉的眷恋踏上旅程。他们清晨就出发,企图挽留住时间。他们怀揣着一个秘密,缓慢地走着,怕一不小心就丢失了,那记忆房间中平稳安放的沁凉。哦。就在那些驯良的梅花鹿旁边,就在那些柔软的
天下好诗 | 李麦花的诗 一个新的洗脸架腊月的一个早上跟随父亲出门去赶集父亲戴着军大帽我套着围脖寒冷包围着我们我们的脚步比往日更欢快父亲去卖他制作的洗脸架他背着它那是他长久地思考某个时刻的灵感之物和两个白天与一个夜晚的劳作新的
天下好诗 | 李看的诗 中间的部分如果一生注定是你诗中的一部分我不愿做一首诗的开始开始容易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惊奇而我的心是那么脆弱我也不愿意做一首诗的结尾结尾容易陷入“梦里相逢应不识”的悲凉我只愿是你诗中的中间部分无论是沉
天下好诗 | 赵小北的诗 住在绿房子里的米基最后一瓶啤酒喝光了,还是睡不着摇滚乐的音量开到最响,甩动灰白的长发稀疏的脑袋,已不见年轻时的发量他找出几顶假发来,逐个戴上仿佛又回到热血沸腾的岁月角落里心爱的吉他随着456和弦,弹出
评刊选粹 | 无边的现代主义 “超新星大爆炸”栏目刊发的五篇杜峤作品,从标题上看便有几分精雕细琢的规整,统一命名为“某某记”。据杜峤自述,这一组小说是致敬了一支神秘的摇滚乐队。毫无疑问的是,杜峤在此所指的就是“水仙斗活佛”,他们创
评刊选粹 | “照相”,记录一次烟消火灭的模仿 精细,雅趣,荒诞怪象;现实,神秘,人间百味。杜峤的五篇小说通过深度挖掘人间里不同的“烟火气”,从不同的维度阐述了他个人在人生、世界、精神的“丰腴”状态,全面展示了他对人性、爱情、亲情等一些永恒事物的思
评刊选粹 | 互文中的解构与再生 杜峤的小说让我联想到T.S.艾略特典故层出不穷的诗歌、乔伊斯古今时空平行的皇皇巨作《尤利西斯》,还有博尔赫斯书卷气十足又天马行空的小说……如果非得用一个关键词揭示杜峤小说与这些现代派大师作品的内在相似
评刊选粹 | 文学沙漏与民族集体情感记忆 文学说到底其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情感记忆。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或多或少都渗溢着断代史的味道。任何断代史,无论好与坏、真与假,都需要有人去完成。文学似乎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使命或者必须的尴尬。在国人
评刊选粹 | 古典神韵与现代多元的契合 读《作品》杂志2023年隆重推出的“超新星大爆炸”栏目中的小说,我们欣喜地发现,比起五○后、六○后的乡村叙事,七○后、八○后的打工叙事,九五后与○○后的年轻作家完全是新都市叙事,他们将六○后作家实验过
评刊选粹 | 虚幻的理想及可疑的复仇 《复仇记》开头,作为新娘子的“我”骑着一辆二手嘉陵摩托,带着父亲历经七天、跨越三千多公里从南京来到昆明参加“我”的婚礼。在这次艰苦的旅途之后,我开始萌发复仇的念头。在过去的几十年岁月中,痴迷于诗歌的父
评刊选粹 | 古典与现实的力量 如果说发表在《天涯》(2024年第1期)的小说《十万嬉皮》是○○后青年作家杜峤在小说结构、情节和精神上的一次大胆尝试,那么刊发在《作品》(2023年第10期)“超新星大爆炸”栏目的《照相记》《白马记》
评刊选粹 | 年龄论:疯子与天才间的介质 杜峤的小说像横亘在青年与中年两种形态之间的船,借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名的寓意,我姑且将狂热的青年和安于社会现状的中年两种形态,作为本次《白马记》剖析的主要方向。读这篇小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语言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