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大家关注 | 食育文化: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面向 【摘 要】食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面向。本研究认为食育的内涵包括了指向达成身体健康和指向完满人的全面发展的双重目的。学校食育文化有着对中国传统食育文化的内涵延续,包括尊重劳动的价值、重视礼仪和
大家关注 | “大思政”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大思政”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共同体与思政教学一体化具有内在联系,其育人内涵与价值体现在课程改革、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共同体包含意识共同体、场所共
大家关注 | 康德人学思想及其教育诠释 【摘 要】本文基于哲学基础到教育思想再到现实观照的逻辑,从康德人学思想中“人为自然立法”的认识论、“人为自身立法”的德性论和“人是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康德教育论述中的感官训练、道德教育
专题 |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编者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孕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方式,是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路径。要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既需要优化爱国主义教
专题 | 中小学思政课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系统性思维探析 【摘 要】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要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既需要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也需要领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系统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把握政治方向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系,从法
专题 | 实践转化与一体化设计:基础教育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思考和实施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与基础教育思政课目标、内容一致。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目标整体架构、内容分层设计的体系,是基于知识理解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教育内容的实践转
专题 | 论爱国主义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载体:价值、策略与路向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创新上有独特的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创设沉浸式体验、社会性互动、实践行动、问题解决的学习机会,通过情境选题、目标拟定、实践探究、成果展示对学生开展
专题 | 生长的一体化课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区域研究 【摘 要】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萌生、转化与发展。当前,区域义务教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存在教育路径缺失、教育呈现碎片化、教育主体孤立无援的现实问题。近三年来,杭州
专题 | 新时代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摘 要】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下,充分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结合小学生群体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文以甘肃省华亭市实验小学为例,从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环境思政三方面构建小学生爱国
名师工作坊 | 项目化学习:“学教评”视域下整本书阅读范式研究 【摘 要】整本书阅读作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新增单元,在教学中面临新问题、新矛盾。在新课标理念和项目化学习理论的指引下,以“学教评”一致性为策略统整整本书阅读,以项目化学习为路径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以
名师工作坊 | 在项目化学习中初探“红楼一梦” 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前言中称,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1]。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伟大
名师工作坊 |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功能定位:激趣、评估、整合 《红楼梦》是新课标、新教材规定的高中生两本必读书(另一本为《乡土中国》)之一,同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也被列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一个独立单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年前,在网络流行一份“死
课程与教学 | 中学图像史料教学运用的困境诠释与风险破解 【摘 要】图像史料的广泛运用催生与加剧了图像直观与理论深刻、信息浅表与思想深邃、视觉短效与教育深远之间的矛盾。涵养历史学习的活水源头,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图像背后特定的历史情境与时代理解,精准把握图像史料
课程与教学 | 引•议•联•结: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议题式阅读教学范式建构 【摘 要】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学科领域尚缺乏实际运用的成功案例。本文探究了以“引·议·联·结”
课程与教学 | 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 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发挥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与深度发展。本文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汉语键盘”为例,从问题选取、内
课程与教学 | 主题意义引领下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 要】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形式化、碎片化、浅层化等现象。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分别是基于学生生活,巧设真实情境;设置本质问题,凸显思政元素;解读文化差异
课程与教学 | 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堂“深度学习”策略的建构与实施 【摘 要】深度学习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经之路与关键举措。本文从美术课堂“深度学习”的构想出发,提出确立高阶目标,发展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重组课程内容,构建知识关联,引导学生深度认知;借助
课程与教学 | 小学科学项目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综合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常采用“一课一练”的形式。相较于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与实施小学科学项目式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
教师与发展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路径 【摘 要】项目化学习与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相似的知识形态、知识属性、理论基础和特征,因此,在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能够得到生成和发展。教师应通过项目化学习,激发真实的问题意
教师与发展 |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摘 要】2023年,笔者对山东省11所学校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课题追踪的结果显示:研究结构要素完备,整体水平提高;在类别、职称、层次等方面差别大,困惑之处凸显学科特征。中小学教师
教师与发展 |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之源 【摘 要】本文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之源四层结构模型,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主要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对课程教学的危机感、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驱动教师自觉走向专业成长、自律夯
学前教育 | STEM背景下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摘 要】本文以“倒立小人”活动为例,学习和研究STEM教育理念,发掘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教育资源,并将STEM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展示了在尊重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洞察需求
学前教育 | 幼儿园主题项目式课程评价策略研究 【摘 要】课程评价是诊断课程内容适宜性、目标达成性和幼儿能力的重要方式,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开展主题项目式活动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生成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教师应在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的评价
学前教育 | 生命教育与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幼儿教师应通过引导幼儿提升自我认知,感知“我”的存在;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进行安全教育,让幼
探索与回声 | 基于导行教育提升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探索 责任意识是指具备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重视导行教育,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合理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落实责任
探索与回声 | 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这一构想旨在以一体化视野拓展思政课教学领域,将各学科融合于思政课程中,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育。在这一理
探索与回声 | 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显化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数学教学引入思维导图,将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
探索与回声 | 以文化人:小学阶段古诗文育人的价值及教学策略 古诗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材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1]。因
探索与回声 | 英语绘本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以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支撑进行教学。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色彩丰富的英语绘本来辅助英语教学,精美的图画、精巧的文字以及精彩的故事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英语学习的
博览与叙事 | 加拿大整体教育对我国“五育融合”实践的启示 整体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是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结合整体论、永恒主义、进步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思想发展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当代整体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博览与叙事 | 拯救“霸王龙”行动 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通过40余年的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因
博览与叙事 | “学、行、信教育模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百篇》(以下简称《六百篇》)是一套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翔教授主编,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的精粹选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与审美特质。整套书分为启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