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2年第7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2年第7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请拓展教师教改实验的空间

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需要较大的实验空间。教育是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创造的源头在于教师的素养和自由的工作环境。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应给教师预留最大化的发挥空间。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学习

大家关注 | 让课堂教学充满“课标味”

【摘 要】课堂教学应该充满“课标味”。多年来很多教师不读课标,直接拿着教材、教案就上课。读课标,课堂教学才能常变常新,教师才能与学生共同养成阅读习惯,才能让教学有改革味、项目味、成果味。教学与课标是共

大家关注 | 教育政策从教师的减负与赋能开始

【摘 要】重视教师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路径。为了改进教育中的问题,教师需要成为更好的教育倡导者,在教育政策中发出更大的声音。但现实中教师对于教育政策有很大的疏离感,绝大多数教师不关注教育政策也难以

大家关注 | 艺术课程实现美育价值的实践与体会

【摘 要】美育是将美学原理渗透到学校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中的教育形态。艺术课程也在其中。中小学教育中的美育途径,可以表现为艺术课程从鉴赏走向实践、艺术社团从兴趣走向专业、艺术展演从表演走向绽放,更可以表

专题 | 协同赋能: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摘 要】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是服务与支持教师发展的各级各类机构及其赖以生存和有效运行的整套制度,即“一个体系两个层面”,具有保障、调控、发展、转化功能,由治理体系、研究体系、教研体系、培训体系四个子体系

专题 | 北京四中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标准初探

【摘 要】为落实国家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实现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给予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本研究以研制“北京四中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标准”为目标,通过对15位教师的深度访谈,运用

专题 |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摘 要】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事关教育均衡发展的质量,只有切实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才能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储备人才。在实践中,基于SDCU联动式乡村教师支持体系,组合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以县级教师专

名师工作坊 | 悟空悟:《西游记》名著阅读课

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对孙悟空最感兴趣的地方多集中在“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情节,缺少对孙悟空人物形象的整体认识,因此对“孙悟空是不是英雄”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决定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

名师工作坊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挥洒自如,酣畅淋漓

听邱晓云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邱老师的课堂总是弥漫着欢乐的气息,教师沉浸其中,学生陶醉其中,听课教师也浸润其中。这样的课堂令人情不自禁地在邱老师的带领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之辨之思之悟之。即使没有在现场

课程与教学 | “综合学习”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摘 要】综合学习是2022年新一轮国家课程方案强调的一种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改革形式。本文从综合学习体现出的学习内容的整体综合、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综合、学习活动

课程与教学 | 深挖主题意义 提升阅读品格

【摘 要】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阅读素养的培养被赋予了战略意义。阅读素养除了包含以往所强调的阅读能力,还包含了阅读品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课程与教学 | 从“算法”到“算理”的升华

【摘 要】理解算理是算法探究的前提,是提升运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往往忽视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传统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过于关注“算法”,学生的错误不易纠正,分

教师与发展 | 个人知识视角下乡村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摘 要】教师个人知识是个体性介入的知识建构,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根基性素养。相对于传统公共知识,个体知识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缄默性、实践性、情境性和对话性。当前乡村教师培训存在培训观念僵硬化、培训内容

教师与发展 | 让梦想扎根在教育的沃土上

人们常说,梦想就像一首虚无缥缈的歌,只是在空中缭绕,若隐若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当我们细细观察余铁青老师的教育生涯,梦想仿佛就变成了一部纪录片,每天都在身边上映,如同春雨般浸润着你我。一、立德树人

学前教育 |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

【摘 要】游戏是幼儿合作行为产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某幼儿园的大班进行调查,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

探索与回声 | 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指向与路径创新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家校协同育人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家校协同育人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困境,如家校之间的合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停留在浅表层面,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因此,丰富家校协同的内涵,完善

探索与回声 | 薄弱高中实施育人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探索与回声 | 小学“体验式德育”的实施策略

“体验式德育”也被称为“沉浸式德育”。总体看,“体验式德育”以学生为发展主体,意在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化的“广镜头式”的互动实践,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内在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探索与回声 | 系统思考,整体治理,提质增效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的出台,重新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共属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将教育主导权真正还给了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独墅

博览与叙事 | 这噪声,是信号?

由于疫情,一年一次的“化错教育年度峰会”已经停办两届了。承蒙“名师优课”组委会信任,2022年5月14—15日,线上举办化错教育研讨会。我十分重视这次研讨会,尽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工作室发动,成员申请

博览与叙事 | 相隔27年的公开课

2022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线上教学再次“披挂上阵”。想起多年前在湖北工作时上过的一节公开课,正好与现在高一教学进度一致,于是就在线上开放空间里上了一次“公开课”,讲同样的内容。这样就有了相隔

博览与叙事 | 二十六小时:一部手机引发的风波

阅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一书时,曾看到这样一段话:尽管人类可能是自私、贪婪、好斗的,但这些并非最根本的天性。透过表层,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天性,我们会发现最

博览与叙事 | 把爱撒在这片土地

成长经历:我的家庭与求学路我老家是安康市叶坪镇的,在镇上住。爸爸是一名货车司机,妈妈多年来一直是家庭主妇,2020年才外出工作。小时候镇上没有幼儿园,我读的是学前班。小学在镇中心小学上的 初中也在镇上

博览与叙事 | 我把党史教育带到了英语课堂

把党史教育引进英语课堂,倒不是我突发奇想,而是这种选择“切题”。党史教育进课堂,本来就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而且,这也是我自己的主动选择。我自己在学习党史过程中,了解到我们党从成立到发展,再到壮大,面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