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 阅读,应少些功利性 一次,到妹妹家串门,外甥做完家庭作业,打开《青铜葵花》看了起来。不过,他一边读,一边找答案。不难看出,他是为了完成作业而阅读的。这件事让我内心深处隐隐有些无奈、担忧: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功利性太强?我们
教研 | 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策略与方法 摘 要:“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和内涵要求中小学教师重视教育科研论文写作,但现实中论文如何选题一直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首个“难关”。本文阐述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重点从论文选题标准、选题路径、选题
教研 | 写动物,为什么非要创设情境? 青年教师问:写动物的文章,属于什么类型?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说——状物类。青年教师好奇地追问:写动物,非要创设情境吗?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就是要求写动物。与之前人教
教研 | 制作性任务:让学生“做中学” 有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还有一个成语“心灵手巧”,原意是“心灵+手巧”,但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心灵才能手巧”,还可以理解成“手巧更能心灵”。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脑,从生
教研 | 论语文教学中高阶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下,深深地困扰着语文教学的是师生大量阅读的问题。我们在高喊要相信阅读的力量的同时,却对阅读束手无策。事实上,阅读是一个综合、多元的复杂问题,需要审慎系统的研究,需要正确客观的对待,需要“铁杵磨成针”
教研 | 以数学深度学习推动学生思维进阶 摘 要: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深度学习与学生思维进阶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深入学科知识本质必定伴随着较高认知水平的思维活动,包括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才
教研 | 聚焦核心素养夯实语文教学 摘 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最不可缺的素养。语文教学要为核心素养而教,培养语言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增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聚焦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有四:夯实阅读教学,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优化
教学 | 聚焦经典诗词, 探究“双主”古诗诵读学习 中国,是诗的国度。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沧海桑田……凡世间所有之景物、情感、哲理都可以入诗。孔子曾有“不学诗,无
教学 | 信息技术环境下“双主”古诗诵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一、“双主”古诗诵读学习概念的界定时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科教学要讲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我们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手段,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文本
教学 | “别”有一番滋味留心头 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话题,古人以送别饯行表达深情厚谊。笔者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通过找意象、想画面、悟诗情等方法带领学生阅读一组送别诗,使其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一、课前交流吟
教学 | 绵绵长相思 悠悠爱国情 以诗学诗,学诗悟诗是主题式古诗教学的理想目标。笔者立足《长相思》,展开乡思主题式古诗教学,旨在丰润学生的诗意人生,让学生学得更深、更广也更真,不断彰显古诗的魅力。一、引经据典,感受诗中“思”师:同学们
教学 | 数形结合,让体验充盈课堂 一、教学分析(一)内容与学情的契合“数与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知识内容。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阶段得到广泛应用,它使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将抽象思
教学 | 向学习最深处漫溯 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张齐华的一节社会化学习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课前,学生预习课本,认真完成学习单 在课堂上,学生经历组内共学、质疑深化、评价反思等过程,让错误的想法变得正确,让模糊的思路
教学 | “这一类”与“这一篇”:散文教学的两个关注点 散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与散文相关的文类知识和文体知识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既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教”,由此,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特价值就得不到充分的
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品鉴思维的培养路径 学生在学习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学习过如何作批注,从“有疑问”“有体会”“写得好”“有启发”四个方面展开。在此之前,学生对批注并不陌生,或多或少接触过批注,如画一画相关词句、用关键词写下阅
教学 | 构建情智交融的“温暖课堂” 日常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同一节课上,有些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思考,和老师交流想法 有些学生却沉默寡言,像是数学课的“旁观者”。越是在内容比较难的数学课上,这种现象往往越是明显。对于
教学 | 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课堂要满足学生所需,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智慧的、是灵活的,还应是快乐的、和谐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如何让数学课堂更高效?这就要教师专业地读懂教材,用心地读懂学生,智慧地读懂课
教学 | 浅谈中学生政治意识的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
教学 | “双减”落地,作业先行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作业的重要性、作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作业问题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政府、学校和社会高度关注。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有必要且有责任对作业问题重新审视,进一步促进全面系统
教学 | 善用策略,提速阅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这四个单元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
教学 | “双减”背景下以趣减负的策略探究 2021年7月,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什么。如果一个学生喜欢
成长 | 打造有声有色的课堂 在学校中,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情感培育主要来自课堂,课堂更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建立关联的主阵地,正如郑英在《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一书中所言“教师的最高尊严在课堂”。这就需要教师用心、
成长 | “双减”之下,教师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的落地实施,学生在家的自由时间增多了,需要父母陪伴的机会多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成长 | 教与学,双边共成长 “成长”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我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期待孩子比过去进步一点,成绩再高一些,不再惹是生非,期待着他们的突破性成长。没错,人并非十全十美,但就是不完美,我们才要成长。罗杰斯说过,整个教学过
成长 | 是教师,也是摆渡人 我常将自己比喻成“摆渡人”。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这是对教师传道、育人精神的赞美。农民的劳动是产出粮食,工人的劳动是制造用品,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创新技术,而教师的劳动是培育德才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