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4年第5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4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于2015年1月正式创刊,由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指导。杂志紧密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求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合适的资源与平台,满足教师日常教学和提升专业素养的需求。

目录

观点·聚焦 | 基于地方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探索

【摘 要】 教师可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度的补充与拓展。结合地方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彰显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借助地域资源与儿童经验进行关联与统整,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观点·聚焦 | 大单元视域下读写融通教学实践路径初探

【摘 要】 面对日益复杂的语言环境,读与写的简单结合不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向读写的深度融合迈进。教师应基于教材、学生、教法三个维度探索教学实践路径,以期在读与写的深度融通中促进学生

观点·聚焦 | 单元视角·活动主线·评价推进

【摘 要】 《壶口瀑布》承担着让学生“了解游记特点”的单元任务。课堂上,笔者基于学生“预习评价表”的完成情况,组织三个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推进课堂教学。【关键词】 依

观点·聚焦 | 在朗读和理解中丰富文言文阅读经验

【摘 要】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依据文体特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词】 文言文 朗读 理解教

名师·新秀 | 童年语文:铸就生命最初的年轮

【摘 要】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中,教学主张的凝练伴随着教师的生长。“建构有生长力的儿童语文”这一主张的形成是李勤老师数十年不断摸索、实践、探寻、完善的过程。随着教学主张逐渐明晰并坚持“召唤性”“稳定

名师·新秀 | 月出何皎皎,教研自勤勉

【摘 要】 李勤老师躬耕教育三十多年,她满怀激情,从课堂实践出发,建构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培育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还引领更多的教师走上了教研之路,成为从容坚定的行者和不断发光发亮的智者。【关键词】 教

名师·新秀 | 缘初心而相遇 因使命而成长

【摘 要】 从普通的乡村教师,扎根教学,一步步成长、积淀,凭着锲而不舍的韧劲,成长为名师,成为引领教学的佼佼者,这需要前辈的引领,也需要自身的精进和努力。【关键词】 初心 名师引路 教研并进 成长遇见

名师·新秀 | 扎根教育 自成芳华

【摘 要】 名师的养成过程,无不是历经数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秉持初心,教学研一体,在三尺讲台上熠熠生辉,进而成为改革的实践者、同仁的引领者。【关键词】 扎根教育 实践 探索 引领宋春丽老师平时不善言辞

课堂·教学 | 用写小说的方法教小说

【摘 要】 《跳水》一课的教学,可从文体、语言、伏笔等角度进行课堂架构,通过问题思辨、迁移运用等教学策略,把课文当作写作的“例子”来教学,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思维。【关键词】 小说 人物描写 写作方

课堂·教学 | 创设真实情境,让写作有意义

【摘 要】 小学习作教学,教师应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打好写作基础,在真实自然的写作活动情境中,学生交流、评改,再写作,写自己真实的话,写出个性。【关键词】 习作教学 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 | 用语文的方式过节日

【摘 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过节日,设计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思维、表达支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通过了解相关节日的文化内涵,进

教材·教法 | 以中国神话故事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探索

【摘 要】 中国神话故事语言平实,充满丰富神奇的想象,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讲述、品读故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审美意识。【关键

教材·教法 | “综合性学习”不妨从“小”处设计

【摘 要】 综合性学习需要学习者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从“小”处拟定学习项目,以贴近儿童生活的“小问题”“小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词】

教材·教法 | 融通传统文化的小学文言文字词教学探究

【摘 要】 文言文教学,很容易落入“翻译”的窠臼,教师可抓住语言文字学习和传统文化浸润两条主线,以字激趣、入文、促思,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汉字魅力,涵养文化自信。【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言文

教材·教法 | 童漫作文,为学生想象力发展赋能

【摘 要】 想象力是写作灵感的来源、创意的起点,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习作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童漫作文培养学生想象力,为学生的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灵

教材·教法 | 有所“写”,有所“不写”

【摘 要】 儿童具有表达情感的意愿,而把这种情绪转化为文字时,往往不知如何写。儿童对于情感的概念是模糊的,而情绪让他们有写作的冲动。因此,儿童作文本质上是一种“情绪作文”。【关键词】 儿童言语 情绪

教材·教法 | 浅谈《春江花月夜》的文本解析与教学设计

【摘 要】 《春江花月夜》一诗看似语句散乱、结构复杂,却经过张若虚巧妙的整合和融通,兼三类题材于一诗,聚三方抒情者于一作,融三种情绪于一心。识得作者的作诗之道,方能破掉诗作题材、抒情者、情绪三重阅读障

教材·教法 | 强化课程目标落实 提升口语交际素养

【摘 要】 “口语交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板块。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聚焦目标的落实、创设真实的情境、实施一体化评价、拓展丰富的活动,全方位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

教材·教法 | 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摘 要】 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为核心问题,结合演讲的特点,协助学生从对象的情感与接受基础等方面对文本做思辨性阅读,探究课文论述的内在逻辑,自主发现恩格斯贯穿演讲

课程·研究 | 小学语文“语言+”课堂建构策略分析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发挥语言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基于小学语文课堂结构现状,探讨如何建构小学语文“语言+”课堂,以期形成以语言学习为目的和实现工具的“语言+

课程·研究 | 随文微写,搭建习作支架

【摘 要】 借助一篇篇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共同点和写话训练点,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提供写话范例,学生就会写有所仿,从而降低对写话的畏难情绪,增强写话自信,提高写话能力。【关键词】 随文微写 写作支架 课

课程·研究 |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摘 要】 在《诗经》教学中,教师采用“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阅读策略,设置“读诗成韵”“读诗知史”“读诗得间”三个阅读环节,形成了教与学“渐次走进”的教学生态。【关键词】 《诗经》 读诗成韵 读诗知史

评价·测试 | 语文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命题转向

【摘 要】 小学语文命题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重视问题设计和材料熏陶,在整体情境中考查学生深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应多元化,具有开放性。【关键词】 课程标准 小学

评价·测试 | 以多元设计为核心,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摘 要】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了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学科作业优化迫在眉睫。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应坚持“双减”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坚持以减负为目标,以多元设计为核心,提高作业质量,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