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 | 以文育人,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是名满天下的语文教育专家,是语文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也是我所钦敬的一位长者。于老师之名早已见闻于媒体,只是长期以来工作地点和工作领域不同,我久久无缘得见。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师范
观点·聚焦 | 安安静静的课外阅读 相对而言,目前可能是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好时机。“双减”之后,学生放学后不必去教培机构惯性补习了,双休日无须折腾,真正能够“休”了,这本是好事,可是也出了一些新问题。像历史上发生过的故事一样,镣铐砸
观点·聚焦 | 老生常谈(上) 我不仰望理论,只想看见方法。谈阅读一日子叠着日子,我喜欢独处的时间。独处让脑中芜杂散去,落座桌前能静心阅读。阅读,用心灵去理解另一个心灵,字里行间寻觅知音;阅读,用思维去碰撞另外一种思维,文字蹁跹中长
观点·聚焦 | 李吉林习作课例中情境的特征、创设策略及启示 写作是语文课程五大学习领域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儿童教育家、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情动而辞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八卷本《李吉林文集》
课堂·教学 | 《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编者按:“《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自2009年首届举办以来,已走过12个年头,成功举办了八届,累计约50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到大赛现场观摩,更有超过千万人次在线观看大赛直播。八届大赛
课堂·教学 | 《寒号鸟》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复习词语,指导书写师:“寒”字,上面是个“宝盖”,注意“横钩”的“钩”要指向字的中心。下面的“撇”“捺”要舒展。“号”字,中间一横要写长。(师范写)(出示词语并正音:几阵秋风、天气晴朗、大雪纷飞、
课堂·教学 |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读过什么书?读书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生答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名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生:下笔如有神。)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生
课堂·教学 | 充分经历过程 学会简要复述 复述是了解故事情节的方式和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我们不难发现教材非常重视复述能力的养成。教材依据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复述能力的训练。在低年级时,安排借助图片讲故事,重在训练
课堂·教学 | 《故事二则》教学设计 《故事二则》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和《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专题。相较于本单元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总体目
课堂·教学 | 《灰雀》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灰雀》讲述了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发现公园里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的失踪与小男孩有关,他没有直接批评小男孩,而是通过交谈的方式让小男孩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回
课堂·教学 | 触摸语言 细致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这是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的解读以及关于文本解
课堂·教学 | 文言文教学传承文化的“法”与“度”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语文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相较于以前各教材,统编版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增添了文言文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十四篇文言文的学习,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 一线穿珠,抵达文字彼岸 一、 回忆闰土,场景导入1. 读题,场景画面导入。2. (出示课文插图1)用已学第1自然段的语言解读“看瓜刺猹”这一场景。【设计意图】践行场景学习理论,利用语言、画面将学生带入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这一
课堂·教学 |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一、导入说起《水浒传》,如果把108将按武力值由高到低排个名,你会如何排序?预设: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或许杨志会表示不服。(PPT出示杨志的相关资料)杨志“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
课堂·教学 |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记录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4个多月的所见所闻,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正值世界观、人生观确立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只有走进中国革
教材·教法 | 教学得法,让书法课堂有意思 书法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书法教育,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传承中国书法艺术,如何使书法课堂有意思也
教材·教法 | 善于捕捉话题 培养表达能力 一、从生活情境中捕捉话题1.解说情境:生活慢镜头。凡看过实况转播的人,无不佩服解说员那惊人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表达力。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可把“现场解说”引入说话训练之中
教材·教法 | 把握时代情感 重视熏陶渐染 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语文作为母语,对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更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
教材·教法 | 多法并举,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是学习的最初动因,即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一般指学生对疑难字词、句段提出疑问,寻求老师或同伴帮助,并借以解惑的交流互动过程。质疑可以调动学生“学、思、疑、问、悟”的
教材·教法 | 好的故事 好的品读 《好的故事》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较突出的一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藐视黑暗,憧憬光明。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这篇文章体现
教材·教法 | 浅谈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读什么书——培养学生自主择书的能力1.授其自主择书法。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这种类型的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抓住这本书的重点,并判断其阅读的价值。很多同学在阅读新书时,往往从正
教材·教法 | 语文课堂,一种美学的存在 语文是哲学,是美学,是文学,更是生命的言说。我想,如果将语文看作一种生命活动,那么,她就有她的温度。语文学科博大而厚重。国际化的视野,社会责任与社会化的身份定位,家庭伦理和脉脉亲情,自我的生命体察、价
课程·研究 | 现场表达:从儿童出发,回到儿童本身 当前,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单是追求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各种语文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在实际授课中,有些教师“出快拳”,课堂上不和学生“纠缠”,忽略学生独立
课程·研究 | 基于教材阅读体系下的略读课文教学刍议 一、关注导读——找到打开自能阅读的密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文前都有一段自读提示。其与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指导性学文建议与达成性目标要求,其重要性显而易见。1.巧借导读
课程·研究 | 微习作破解小学高年级单元习作难点的导写途径 单元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微习作” 即微型写作,其特点是篇幅短小、
课程·研究 | 叶圣陶思想视野下中年级“木炭习作”的探索研究 作为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笔耕不辍,他在《木炭习作和短小文字》《〈未厌居习作〉自序》中,以“木炭习作”的比喻,形象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见地。“木炭习作”的主要观点在于“短小”“形象”和“勤
课程·研究 | 试论语文“微活动”的组织与探索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老师上课时会设置导入环节,好的导入会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走进语文课堂。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尝试使用“微活动”导入,即每节语文课上课伊始的三分钟(下文统称为“课前三
课程·研究 | 古诗词群文教学在初中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一、动,任务组群的核心价值古诗词群文教学(下文简称群文教学)是教师围绕一个或多个驱动性问题指导学生在群文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课堂上带着任务或项目,学生的讨论将会丰富而深入,他们会体悟出自己尝试了什
课程·研究 | 以任务驱动实现从单篇走向整本书 统编版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一定的单篇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让学
课程·研究 | 看《新闻周刊》,学写时评类作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各类新闻层出不穷。社会竞争压力大,高中生学习紧张,考试压力大,要在复杂的新闻事件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非常困难。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时评类作文的水平低下。而时评类作文是
课程·研究 | “素朴循真”的语文教学追求 “素朴循真”,即在语文教学中力戒浮夸、奢华、铺张、生硬、刻意……“素朴”更多的是说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自然、简洁,贴近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有利于学生专心于语文本身的学习,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深
评价·测试 | 例谈在小学语文学科作业管理中落实“双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学习短视化、功利化的问题没有根本
评价·测试 | 落实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 针对当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不足,甚至形同虚设的问题,笔者以余映潮老师来我校执教的《春》一课中巧妙设计为例,尝试探讨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真实有效途径,以期创设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注重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