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茶座 | 历史神入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神入”一词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并不陌生,但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概念,甚至国外有学者戏称为“不敢说出其名字的概念”[1]。那么这一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如何正确把握?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关
教师发展 | 从共情学情中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初中历史课程的经典内容。但因其内容理论性强,文字抽象深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简略处理,由此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如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共情机制,增强个体的情感体
教师发展 | 从历史大概念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新版部编教材教学过程中,面对容量大、课时紧的难题,运用历史大概念教学理念,在整体历史观下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成为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历史大概念教学一方面强调“大视野”,即把历史放在更长的时空框
教师发展 | 在历史常规课堂中落实革命传统教育 2021年1月19日,教育部发布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教育是指教育者借助革命遗址、革命“三老”(老革命、老红军、老八路)和革命文艺作品等红色资源对人民大众(主要指青少年)进行思想
教师发展 | 追寻建党足迹 培育时代新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如何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党史的学习,达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呢?本文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例,进
教学研讨 | 厘清历史概念,撬动深层思维 历史概念是学生历史学习和知识建构的基础,也是历史教学和课堂探究的重要内容。中学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历史概念为着力点,解析概念内涵和逻辑,梳理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清晰的概念阐释和概念梳理为学生进一步的历
教学研讨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历史单元作业设计初探 一、理论依据单元作业设计既熟悉又陌生,它不是课时作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有别于课时作业的全新的作业形式。於以传老师认为:“单元作业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学习任务集合。是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研讨 | 在历史概念解读中推进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可见,深度学习是教学活动而不是一般学习者的自学活动,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而不
教学研讨 | 关注新教材的隐性主线 新教材以史事发展形成叙事框架,在宏大叙事与微观细描中交相辉映,但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如何讲完、讲好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不免令人焦虑。应对新教材,教学要有新思路。崔允漷教授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提升
教学研讨 | 中学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主题选择策略 学科项目化是基于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和能力的项目化学习。它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素融入学科教学,将低阶认知“包裹”入高阶认知,在不降低学科学业成绩和保证基础类知识与技能不损失的情况下,同时通过项目化学习的设
教学研讨 | 指向时空观念素养的GIS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一、GIS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缘起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本质体现,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时序与空间是学生认识、把握历史事件的前提,是学生理解历史的
教学研讨 | 乡村振兴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书写与实施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重农政策已经绵延几千年,但是在中学历史课程中,更习惯于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宏观视角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农业农村问题只是散落在朝代兴替传承的边角,甚少作为历史叙事的主角。如
教学研讨 | 精心设计情境 精准问题引领 走进深度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与深度。[1]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教学研讨 | 中学历史主题教学的落点 主题教学作为中学历史教学比较常用的方式和手段,其重点和聚焦的落点关系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课堂的效果。主题的要素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面对现成主题下的历史教学内容,或是需要确定主题来选择
教学研讨 | 学生的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 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便成为历史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何谓叙事?彭刚认为:“叙事……将特定的事件序列依时间顺序纳入一个能为人理解和把握的语言
教学研讨 | 生活情境学习下“深造自得”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进展,高考命题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新材料、新情境”无疑成为高考试题重要的外显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呈现的“试题情境”与学生传统的“学习情境”出现较大的差异,学生传统的“死记硬背”
教学研讨 | 观人论世,析制明变 使用部编历史新教材以来,一线教师反映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新教材容量大、课时少,很难完成教材内容,更不用说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了。作为教研员,在开学初教学视导中也发现类似问题。在听了不同老师讲授《中外历史纲
教学研讨 | 谁命名了我的“丝绸之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七年级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内涵更加丰富多元,这可以让初中生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深刻感受历史
教学研讨 | 初中历史问题导学育人策略的实践探索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历史课程具有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和天然优势。历史教育要落实立德
教学研讨 | 基于学生预习困惑反馈的教学实施路径 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曾说过:“精神高尚而坚强的老师的心得就是:懂得如何迁就学生的脚力,又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前进。教师最好让学生在前面走路,自己在后面判断他的步伐,并决定自己如何迁就学生的能力。”这一思
学业评价 | 从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甲卷第42题解析看教学创新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在考查广度、深度上有拓展、有延伸,在设问角度上有创新,更加凸显了试题的开放性,达到了借助开放性试题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目的。本文以全国甲卷文综第42题为例,谈谈个人
学业评价 | 唐代武德钱字体、读法考释 2020年7月浙江历史选考第25题以唐武德钱的读法争议入题,但本题选取的配图却存在明显疏漏,与唐武德钱的钱文字体原貌相去甚远。笔者根据实物史料和文献记载对试题中武德钱的钱文字体进行勘误,并联系统编历史
学生学史 | 简析《中外历史纲要》“学思之窗”栏目的教学价值 新课改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向“学本”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学校历史教科书逐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陶冶意识和情操”的特殊脚本[1]。“学思之窗”栏目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应
史海观澜 | 永不落幕的中华文明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亦关乎民族精神之独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迄今屹立于激荡的世界文化之林。传承中华文明,需从娃娃抓起,我们希望通过
史海观澜 | 格物致知勤修业,融通今古育名师 天朗气清,暖阳和煦。广东省黄永友名教师工作室揭牌仪式于11月29日下午3:00在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举行。汕尾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逸琴、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副部长、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
史海观澜 | 传承红色基因 庚续精神血脉 2021年11月27日,瑞安市历史学会红色文化研讨会在浙南革命红都瑞安市湖岭镇桂峰社区举行,来自温州大学的教授、温州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瑞安市镇街领导7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温州大学副教授张洁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