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关注新鲜的语言 寒假中和老师备课,内容是王昌龄的《从军行》。我问老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我们一般都说‘乌云’‘红云’‘彩云’,为什么王昌龄说‘长云’呢?”老师愣了一下,好像没有想到这一层。我私下里
前沿 | 语文学习任务群:理解与落实 无论是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新异之感主要来自“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在
前沿 | 思维破茧,从四个维度真正认识“双减” 一、思维狭隘带来的困局“双减”政策落地后,在具体实施中遭遇最意外的困局——“思维的作茧自缚”。部分一线教师在思维上无法突破原先根深蒂固的认识,总是理直气壮地以“考好才是真的好”来审视这一场正在发生的基
前沿 | 让“童心母爱”闪耀于新时代语文教育 斯霞,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一位一辈子献身小学教育的语文老师,荣获了首批宋庆龄“热爱儿童奖”,被誉为我国基础教育界“杰出的教育实践家”“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今天,当我们重新走进斯霞老师的教育世界,她倡导
前沿 | 呵护童心:斯霞习作启蒙教学艺术的启示 斯霞老师一生恪守“童心与母爱”的教育理念,她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们是活泼的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尊重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教儿童学习语文,必须贯穿实践的观点,听说读写都只有让儿童去亲身
前沿 | 斯霞阅读教学思想对“学评结合”的启示 斯霞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一定要抓住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讲求实效,该讲的就讲,该练的就练,需要讲练多少就讲练多少,不需要讲练的就不讲不练。要做到这点,关键就在熟悉教材,驾驭教材,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前沿 | 核心素养视域下“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启示 作为“新中国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矛盾的第一人”,斯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以下简称“随文识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的一大流派,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熠熠生辉。阅读《斯霞文集》,再次研读斯老师
前沿 | 试析斯霞老师“随课文分散识字”的实践特色 斯霞老师的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语言教学为中心”,而这一特点鲜明地体现在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 (以下简称“随文识字”)教学中,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
前沿 | 斯霞老师教学语言艺术赏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上最基本、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手段。走进斯霞老师的课堂,我们常常被她简约而明晰、具体而生动的教学语言深深吸
前沿 | 爱的塑像 在我家中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与斯霞老师的合影。照片拍摄于1999年,那时的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斯老师塑像落成揭幕仪式上,有幸与她合影留念。那年,为了庆祝斯老师九十诞辰,学校与她商量,准备为她做个塑像
前沿 | 从“掌声里的秘密”说起 每每捧起斯霞老师的著作,都能给予我新的启示。斯霞老师有个学生名叫于虹,是个美丽且品学兼优的姑娘,很受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喜爱。而作为班主任的斯霞老师,却把喜爱藏在心里,悄悄地关注着她的成长。在一次班级选
教学 | 一片繁星入梦来 一、以诗导入,走近冰心和《繁星》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诗歌。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我特别喜欢的小诗。师:(有感情朗读)“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
教学 | 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发展路径探析 教学目标:1.认识“婆、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哩、旋”,会写“里屋、莫非”等7个词语。2.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民间故事的生动有趣。3.能借助课后表格提示(图示和文字)复述故事
教学 | 紧扣内容,慎搭支架,开启高阶思维训练 培养思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透过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析、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它们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
教学 |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多种方式理解课文。背诵课文。3.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关注人物语言,推测思维过程。4
教学 | 层层深度追问 图解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策、荐”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生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3.能通过追问、借助图示,推演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 | 理清情节发展,让思维清晰化 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2.能按照人物出场顺序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是怎么
教学 | 丰富人物形象,促成思维进阶 教学目标:1.借助关键词句、思维图回顾故事情节,感受危急时刻。2.抓住船长所见所为,初识船长的沉着冷静、果断机智。3.以船长的所见所为展开推测,经历思维过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故事,
教学 | 情节:让想象与思维共生 教学目标:1.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对探险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场景、装备等做出规划。2.能根据规划创编探险故事情节图,使“遇险”和“求生”思维过程更清晰。3.能根据例文与评价表,修改完善探险故事情节图。课
教学 | 变“抽象”为“形象” 补“断层”促“抵达” 《牧场之国》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这一单元围绕“世界各地”主题,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展现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描写了荷兰安闲的牧场,介绍了古老的埃及金字
教学 | 让课程资源点亮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拓展学生语
教研 | 还原律:复活语言的生命 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它与指向的世界和生活浑然一体,也与个人的心灵和精神浑然一体。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形成教学波澜,让语言符号背后的声响、色彩、形象、温度、意义“复活”过来,这是语文教学最基础、也是
教研 | 小作业 大设计 巧育人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业设计和实施成为折射学校教育价值观和专业水平的“名片”,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连接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点。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
教研 | “微写作”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对部分四~六年级学生写
教研 | “难课文”教学的破与立 近年来,大家对教材中的“难课文”教学探讨得如火如荼。我们也顺势而为,对一至六年级教材中的“难课文”自主确定,将一线教师一致认为比较难教的课文,定为我们区的“难课文”。现以三至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确定的
教研 | 巧用联结策略,促进整本书阅读 温儒敏先生认为,成功的语文课“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教材不仅将课外阅读编入教科书,而且很多课文都体现了与整本书的紧密结合。这样的编排特点,不仅彰显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教研 | 儿童诗歌教学到底教什么 从儿童文学热,到语文教材关于诗词选文的数量增加,教师纷纷开始在儿童诗教学领域寻找创新支点,进行各种展示课、观摩课。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辨析,儿童诗到底教什么。一、儿童诗教对生活的感知我们知道,孔子是诗教的
集萃 | 令我流泪的一句话 今天进行了第二单元的检测练习,其中有一道题“照样子,写句子”,例句是“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要求学生仿写“要是          就    &
集萃 | 谈语文教学中的“妙不可言” 就言语的作用来说,首推交际。什么是交际?就是通过言语,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而取得思想和行动的相互理解。人的很多意思都是可以通过言语来表达的,但我这么说的时候,显然也就认为有的意思是不能用言语表
集萃 | 观察的力量 下午放学时间是4点50分,每次送完孩子们回到办公室,我总会走过一条长廊,此刻也是夕阳正美的时候。冬日里的夕阳是油浸浸的橙黄色,在三楼的走廊上散发着和暖的香气。我为这“色香味俱全”的美景驻足了几回,忽然
集萃 | 用语文的方式赋能时间 预备铃响起,学生纷纷走进课堂。在正式上课之前还有一点时间,这时可以看到:有的学生端坐等待,有的还在忙乱整理……这段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碎片时间,你可以严肃地让学生安静,也可以组织齐声诵读知识点、课文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