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年第12期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年第1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内涵更深,阵容更强,整合更合理。改版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将以全新的视角引领学术前沿,解析精品教例,传递教研资讯,提供互动平台,体现前瞻性、权威性、经典性、实用性相统一的办刊宗旨,立足于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之需服务,为各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者的研究、交流服务。

目录

卷首语 | 做会提问的教师,教善思考的学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问是古老而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做会提问的教师,教善思考的学生,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追求。20世纪8

前沿 | 从语文“跨出”,向语文“跨回”

“跨学科学习”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第一次正式出现的课标名词。旋即点燃起广大语文教师的研究兴致:理念层面

前沿 | 学习任务群在习作教学中的功能与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知识化、碎片化、抽象化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同样出现。为写作而写作,单纯传授写作知识或单一训练写作技能,脱离生活实际的写作等情况普遍存在。“理解、应用、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技能

前沿 | 回应“双减”,教师评价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21 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

前沿 | 作业设计:指向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作业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

前沿 | 让学生的写作素养呈现“经验感”

“课程标准之所以强调‘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就是希望学生的语言是符合语言具体运用情境的,是含有个体的个人理解与体验在内的。或许,每个使用语言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个体语言经验’,但语文课程所指的‘个体语言

教学 | 初学文言,有滋有味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言文师:同学们好!你们读过《三字经》吗?我来考考你们。人之初——生:性本善。师:性相近——生:习相远。师:苟不教——生:性乃迁。师:教之道——生:贵以专。师:真好!我们把这样的语言

教学 | 《慈母情深》(五上)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已经在黑板上。一起读——(生齐读课题:慈母情深)师: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生:关于母亲的。师:是的,还有补充吗?生:关于母爱的。二、读词

教学 | 基于语境的“真”交际

教学实录一、忆亲情1.聆听声音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几段熟悉的声音。边听边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频:婴儿啼哭声;女孩说“我在天上找妈妈,我找到爸爸妈妈了”;妈妈说“睡吧睡吧,我亲爱的

教学 | 如何指导学生体会场景细节中的感情

名篇解读:感受反复的魅力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写的是“我”小时候在那个特殊困难的年代,向母亲提出请求,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母亲宁愿节衣缩食,也毫不犹豫满足了他的

教学 | 追求课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拿到一篇课文,我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研读教材、设计教案:第一,学生从这篇课文里可以积累哪些语言材料;第二,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独

教学 | 创设活动情境,共赴发现之旅

教学目标:1.创设“共赴发现之旅”的活动情境,在学习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探究与发现的兴趣。2.能根据字形特点或动物特征给词语分类,并在分类的过程中归类认识12个生字,积累10个表示

教学 | “四步”实现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最优化

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 “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2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6个词语。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

教学 | 《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诸、尝、竞、唯”5个字,理解“之”“多子折枝”“竞走”等词的意思。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有意思地讲述故事。3.体会王戎勤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教学 | 紧扣“独特”,体悟“韵味”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黎”“漆”等字。 理解“心旷神怡”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黄昏、夏之夜晚“静中有动”“情随景变”的独特韵味。3.

教学 |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优美语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信心。3.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课时安排

教研 | 审美律:追求自由的境地

如何锻造语言实践的品质?在众多的选项中,我们深情地凝望着一个字——美!“审美创造”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而审美正是生命样态优化的内生机制,是生命的应然和必需。所以,

教研 | 阅读试题梯度化设计策略

一份优质的试卷对于科学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效,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策略,甚至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试卷命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测试部分更是试卷的重要组成

教研 | 考试,也是一种学习

“双减”背景之下,教师需要深入课程政策、学科课程目标、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注重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命题设计改革,让考场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学习过程的学习场域,不断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

教研 | 在充分的篇章写作练习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语文老师都知道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个难题,所以他们无论干什么都不忘琢磨“能不能把学生的作文水平提上去?”,其中琢磨得最多的,就是借助训练“写作的周边”去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不妨统称为

教研 | 起点·焦点·拓点:想象可视化路径探寻

想象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打开学生的心智,张开想象的翅膀,以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但想象是比较抽象的,在实际教学中很难用语言文字描述

教研 | 单元统整下,多重语境融合的真实学习活动

语言学习不仅是听说读写的学习,而且还要跟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学习相联系,以促进儿童在语言、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真实的语境中获得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与迁移。活动化设计是语境实施的承载手段,通过活动

教研 | 《四季之美》(五上)文本细读与教学思路

阅读是遇见的过程,“你”“我”“他”相遇在一起,一起漫步在时间的文字里,从书本中来,到生活里去,倾听彼此,温暖彼此,分享彼此,在相互贴心的映照中一次次与灵魂对话。这一次,以清少纳言的名义,一起遇见“四

集萃 | 红楼一梦,余韵悠长

一物余幼年,醉心《红楼梦》,恋恋不忘。晨钟暮鼓,学校家中,无分时空。携着《红楼梦》,看“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集萃 | 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教研论文写作“真经”

裴海安所著《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2022年8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时引发了基础教研和语文教育界各方的好评。这一部关于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教育指导类著作,融汇了报人兼语文教育专家裴海安编审办刊办报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