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绿藤 多年前,初入新的单位,我被办公室里的一面绿墙惊呆了。只见墙壁上爬满了密密匝匝的绿藤,准确地说应该是绿萝,叶子宽大透亮,闪着耀眼的光芒,结实的茎仿佛伸开的触爪,在墙壁的四周伸展开来。定睛看,还有蓬蓬勃勃
思域 |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路径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
思域 | 兼顾多重考量,凸显化育功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
思域 | 材料运用服务于表现人物形象 焦裕禄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他带领兰考县干部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的贫困面貌大为改观,虽身患肝癌,仍坚持工作。他的先进事迹很多很多,那么,要表现这样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为他写一篇人物通
思域 | 袁枚《续诗品》的“着我”理论与写作的独创性 在语文教育中,写作教学一直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应当前教学改革以及学生期待。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寻求更明确的理论指导。袁枚的《续诗品》作为古代诗歌创作文论,其有关个性创新的观念十分贴近
文境 | 套中人、设套人、解套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通过“套子”这一生动形象而又充满寓意的比喻,作者契诃夫塑造了经典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并以此为基点对沙俄封建统治以及封建压抑下
文境 | 情感错位:苦难与伟大 作为怀念母亲的经典作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我与地坛》的第二章以感人至深的力量打动了众多的读者。那么,该章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的感人力量呢?这是探索文本表达艺术的关键问题。教材编者认为:“史铁生的思考发
文境 | 由语言本性洞穿散文教学“厚障壁” 在中学语文教学里,散文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部分。通过有限的文本捕捉有效的信息,透视作者寄寓在文本背后的深意,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向。正如索绪尔指出,语言包括能指和所指,即形式与意义。
教法 | 《学记》“善问”思想对高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启示 提问作为推进课堂展开的重要方式,亦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实现方式之一。在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中,恰当的提问不仅有利于教师调节课堂节奏、检验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抓住课堂核心内容、形成问题逻辑思
教法 | 有一种能量叫:奇、伟、磅礴! 【文本解读】《安塞腰鼓》是当代散文家刘成章的名作,充满力量之美。这篇文章发表于1986年,但作者的创作灵感早在1977年便埋下了。刘成章在《关于》一文中写道:“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但
教法 | 让思维转个弯 随着新教材在国内全面铺开,各路专家对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教材、新高考和新的考试评价方案的研究愈来愈深入,而一线教师的困惑却反增不减。有的道听途说亦步亦趋,醉心于东施效颦,不敢越雷池
写法 | 新高考背景下“融合启示”类作文命题探究及高分攻略 2023年高考作文试题特别是全国卷作文试题,材料短小精悍却内涵丰富,既借鉴了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聚焦时政热点、多年前老材料作文写作角度多元的优点,又借鉴了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在试题材料中呈现写作关键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