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025年第2期

读书

读书2025年第2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

目录

| 节与俗的误配

作为习以为常的餐具,筷子在中国,在东亚、东南亚有着广泛的使用。筷子文化圈与儒家文化影响范围大致相同。根据王晴佳《筷子:饮食与文化》一书可知,大约七世纪以来,筷子在亚洲地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一种独特饮食习

| 神明也能标准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华琛(James L.Watson)《神明的标准化—华南沿海天后的推广,960—1960 年》一文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妈祖本是十世纪福建沿海的民间信仰,是渔民、水手和海

| 我们需要一个历史观的启蒙吗?

五四时期是一个启蒙的年代,引导时代潮流的中国知识分子,拥抱民主与科学,却始终没有对历史观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实际上,中国急需一个历史观的启蒙,这个启蒙的重要性,不亚于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在几千年的中国

| 把人还给时代

一十二、十三世纪之交的华北地区,大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这时统治华北地区的是金朝。此前,女真人曾在这片土地上迎来过短暂的鼎盛,而今则来到了盛世的尾声。特别是当十三世纪初,铁木真接受“成吉思汗

| 冷战自由主义的幽灵

自二〇一六年以来,西方自由主义面临着来自各种政治势力与思潮的围剿。左翼的进步主义者们认为自由主义无法解决关于阶级、性别、种族的结构性不平等与系统性压迫,他们通过激进批判与身份政治对自由主义提出挑战。在

| “ 过度敏感化”的时代

“敏感”在汉语里往往带有负面色彩,但在西方, 它成了进步的代名词。德国哲学家斯文娅·弗拉斯珀勒(Svenja FlaßpÖhler)在其新著《敏感与自我》的开篇,勾勒了一位生活在十一世纪的男性形象。这

短长书 | 牛发脾气,结果谁负责?

二〇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江苏宿迁中级人民法院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案例文章《刚买的牛撞了人,买牛人、卖牛人、运牛人、捉牛人,谁担责?》,引人深思。案例与问题文章介绍的基本案情是:买方和卖牛中介、运输司

短长书 | 全球卫生领域被“殖民化”了吗?

近年来,全球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去殖民化”运动。学人们纷纷在《柳叶刀》(The Lancet )、《全球公共卫生》(BMJ GlobalHealth ) 等期刊上发文,这些文章似乎都承认目前

短长书 | 死海古卷,是书库还是文集?

二十世纪中叶,在死海西北岸库姆兰地区的十一座洞穴中,挖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书卷残片,其中包含了大量迄今为止所存的最古老的希伯来《圣经》手稿,成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第二圣殿时

短长书 | 在牛津发现卡夫卡

终其一生,弗兰茨·卡夫卡都没有离开过欧洲大陆。他在未完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中让主人公漂洋过海去了美国,他与恋人菲莉丝·鲍尔初次见面时畅想过移居巴勒斯坦,但他终究还是在自己的故乡布拉格归于尘土。众所周知,

短长书 | 心与境的博弈

“《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中。”脂批此“囫囵语”之说,虽起兴于第十九回宝玉遭遇茗烟卍儿及袭人姨妹时的独特言语,但其注目点则一直在宝黛之间:“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

短长书 | 与过往和解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收了他一九二六年写的回忆散文十篇,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平未名社初版,其后流布广远,是我们重要的文学滋养,也是我们理解鲁迅的重要窗口。文集中的十篇文章当时陆续都发表在《莽原》杂

短长书 | 日本通产省的另一面

一、围绕日本发展型国家的争论经济发展从来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发展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日本似乎是个例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率多年在10% 以上,在一九六七年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体

短长书 | “笨蛋,问题是经济!”?

一九九二年,比尔·克林顿以“笨蛋,问题是经济!”切中了大部分美国选民对高税率、收入不平等、财政赤字和失业的关切,成功赢得中间选民的支持,回归民主党阔别十二年的白宫。二〇一六年,经济议题的魔力似乎消失了

短长书 | “世界文学”在苏联

一八二七年,“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这一概念在歌德的日记中首次出现,用来形容一个文学自由交流传播的新时代样貌:“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此后它

短长书 | 恩古吉戏剧中的异化书写与革命想象

在过去的五十余年里,学界普遍认为非洲戏剧的创作、接受与诠释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迁。从本质上说,这既是种族、国家和全球各层面中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不断变化所引起的必然反应,又是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幻灭之后

品书录 | 什么是戏剧中的“幽灵出没”

马文·卡尔森教授的《幽灵出没的舞台—作为记忆机器的戏剧》(以下简称《幽灵出没的舞台》)一书主要讨论了戏剧如何被过去的幽灵萦绕,被过去的记忆影响的问题。具体而言,《幽灵出没的舞台》探讨了戏剧文本、表演、

品书录 | 仙台行

对于仙台,我所知甚少。小时候读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再就是从学后所知的青木正儿教授,他是大民俗学家,对中国影响很深。藤野先生的形象和故事,留在鲁迅的字里行间,那是人过中年的文字,记忆里的痕迹最凿实:师

品书录 | “午夜”巴黎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巴黎解放,维尔高尔(Vercors, 1902-1991)在英国BBC 广播中听到“巴黎所有的钟一起长鸣”。巴黎走出长夜,重新变成光明之城。一九四〇年法国战败投降,维尔高尔率先

品书录 | 来自捷克的吐火罗语学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建立的友好关系,一些专门研究藏蒙突厥语文历史的知名学者及其弟子获得来华访学或留学的机会。这些人中比较重要的有匈牙利的李盖提(Lajos Ligeti

读书短札 | 《春秋》“入”“归”例说

成公十八年《传》:“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传》例言四种自外入内书法,然考诸《经》文,甚多不合。宋王晳《春秋皇纲论》、刘敞《春秋权衡

读书短札 | 张政烺之“黥其面”

张政烺藏《景印国藏善本丛刊样本(附预约简章)》,封面有墨笔题跋:“此编各书提要,凡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所藏,皆出张庾楼、赵斐云两君之手,历史语言研究所之书,则由余任之。既少不读书,又仓皇特

读书短札 | 辜鸿铭与卜德乐

《 尊王篇》是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以字行)一九〇一年出版的一部政论性作品,虽然有中文书名,但书本身是用英文写成,英文书名是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A Chine

读书短札 | 王献之“戏学”之迹

刘宋明帝时,虞龢奉诏科简御府所藏名家书迹,重点是数量最多的“二王”之迹。虞龢《论书表》说,重新装治的“二王”卷帙,按“纸书”“缣素书”“扇书”分类,但未注明书体,想必不外草、行、楷三体书迹。唯有“纸书

读书短札 | 两本《耶稣传》

马克(Marc Kalinowski)教授说,李零笔下的孔子很像勒南笔下的耶稣。二〇一〇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两本《耶稣传》,一本出自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初版一八三五年,新版一八六四年),一本出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