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边笔记 | “卧虎”说 我说的“卧虎”,其实是一块石头,被雕琢了,守在霍去病的墓侧。自汉而今,鸿雁南北徙迁,日月东西过往,它竟完好无缺,倒是天光地气,使它生出一层苔衣,驳驳点点的,如丽皮斑纹一般。黄昏里,万籁俱静了,走近墓地
特别推荐 | “我是一个离开了延安的延安人” 薛保勤我是怀着神往的、惴惴不安的心情去拜访贺敬之老人的。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人物。“初识”贺敬之,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还依稀记得面对小学课本诵读诗歌《回延安》的情景。“延安来
短篇散文 | 米和面 王兆胜“米”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复杂多样,许多方面往往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宇宙浩瀚无垠,地球在它的怀中小得可怜,沧海一粟都算不上。另一面,地球又以其博大养育了无数生灵,在它面前许多东西都可忽略不计,比如
短篇散文 | 我从土中来 李慧东经108度,北纬34度。地图上或许只有一个小黑点,小黑点上标注着我所在的地名,这个地名的所辖其实很大,大得就像我童年穿过的父亲的鞋,看上去具象实在,却笼罩着巨大的虚空。这虚空此刻是一个小黑点,那
短篇散文 | 大乔和小乔 淡巴菰那一年,她们俩一起从北方的小县城考进了省城的大学。同乡迎新会上,几个高年级的男生趁着几瓶啤酒下肚,起哄说她俩应该叫“大乔小乔”,不仅长得好看,还长得太像。她俩虽曾在一个中学就读,但以前并不认识。
短篇散文 | 我和自行车 和风一我儿时,喜欢把自行车喊成脚踏车,偶尔看到一辆脚踏车叮铃铃地从马路上骑过,车兜露着碧绿的青菜或车后架上坐着一个红衣孩童,就羡艳不已,哪天也能骑上脚踏车。1976年初,我未满18岁就去了宁波市郊的洪
短篇散文 | 冬至 袁启翔冬至吃饺子,各家不一样。鸭绿江边,军营冬训。照片里的五个人,都留在那个萧索奇特的冬至里,闪亮时光碎片,照亮空间风景。左边的杜,右手握紧手枪,54式手枪,挺沉的,冷嘘嘘枪柄能咬下一层肉,杜从心里笑
中篇散文 | 灵魂的胎衣 杨献平中年的婚礼村里的人都来帮忙了,时隔三十多年,我们家又一次喜庆起来。这是弟弟和我娶媳妇之后,多年来,我们家再一次举办婚事。亲戚们也都来了,还有一些朋友们。这样的事情,五年前,我是不会做的,因为心里
中篇散文 | 融雪高原的火焰 陈晓雷我站在山冈上细看,野草根部刚刚发绿,贴着地皮的枯草下,已生出淡淡的春绿色,唯有光秃秃山坡上浅粉色的野杏花怒放着挂满枝头,那是内蒙古高原融雪后的火焰。姥姥和高原香酱我自儿时养成了爱吃酱的生活习惯。
中篇散文 | 同花母菊 东珠一给桦甸市的李庆辉发短信,告之去年委托他寻找的香草找到了,并用很正统的语言表达了感谢。言外之意是,他可以放心收工了。但我没敢发出半个带有女性温度的字眼,为强调我的冷漠,还狠心省略了标点符号。我优柔
专栏 | “肉夹馍”与“三明治” 张同武文学研究里有一门“比较文学”,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借用文学研
专栏 | 《曹全碑》 杨烨《曹全碑》  国宝级文物,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立。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出土于郃阳县(今陕西合阳)莘里村。曹全在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举孝廉,任郎中。曾随军征疏
长篇散文·连载 | 穗穗平安 沈希宏稻从哪里来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原产亚洲西部,玉米来自中南美洲,而水稻,作为亚洲的粮食,世界上约一半人口的主食,它的故乡在中国。我国已先后发掘了20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稻谷遗存。在湖南道县玉蟾
长篇散文·连载 | 开创与奠基 海未平认识西北大学在中国地域鄙视链中,西北地区应该是处于最末端的。西北,文字背后的印象和直觉是干旱、荒凉、闭塞、贫穷,以及落后、愚昧、粗鲁。以“西北”命名的西北大学就饱受其苦。在资源争取和科技竞争中,
雷人画语 | 雷人画语 站的太久,都忘了自己在等什么,想要什么。奇怪的动物会被保护起来,奇怪的人却遭受排挤。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会蔓延开来。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但总会有一点小欢喜。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联合国工作用语 张华这期评论从去年的两则时政观察说起。2021年11月初,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北部城市格拉斯哥召开,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出席。据媒体报道,大会期间举办的国际记者会上,美联社记者向解振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莫言走进埃及课堂 [埃及]美花莫言,一个充满着民族责任感的名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10年前成为中国历史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在我们埃及文学界看来,莫言的获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轰动世界
汉风·孔子学院散文专刊 | 我的留学 向湾硚《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代表作,我父辈一代的读书人对此都很熟悉。兴许此后又有人写过同名文学作品,而我要写的则是我的留学。一我的留学生涯开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那之前我是应试教育的顺从者、迷惑者,
作家研究 | 冠县:青年作家居住桑阿镇 周瑄璞2018年3月11日,我在郑州参加完一个文学活动,随后去往山东冠县。乘高铁到河北邯郸东站,张小泱和他的朋友开车来接我。冠县离邯郸有一百公里,汽车还需将近两个小时。大约在2013年秋天,我的邮箱里
作家研究 | 散文的记录功能 我熟悉周瑄璞说话时的音量、节奏以及表情。瑄璞的小说颇看过几个,虽然她出生在河南,但是,不得不说,她的小说叙事的风格是陕西的。我相信这和多年来她的饮食有关。是的,饮食风格和地域文化会影响作家的文字面貌。
作家研究 | “夏半边”:南宋四家之夏圭 溪山清远图(局部) 南宋 夏圭夏圭,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绘画大家,生卒不详。南宋宁宗朝任画院待诏,作品受赵宋皇族青睐,得到过皇帝御赐金带的荣誉。早年工人物(今无存世),后转画山水,有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