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阳光是一种语言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
墨香·经典 | 顾毓琇: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理大师。在科学上,他是国际电机权威和现代自动控制
墨香·经典 | 我的原野盛宴(节选) 张炜(1956—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栖霞市人。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等,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
墨香·经典 | 特别的猫(节选) 多丽丝·莱辛(1919—2013),英国当代著名作家,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她的作品风格多变,涉及多种流派,以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对人类心理的深刻分
雅香·人文 | 贝多芬百年祭 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向着咆哮的天空举拳,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之前一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
雅香·人文 | 一字歌 一粒沙世界静美。一粒沙静静地嵌在一枚海螺的纹路里。清清的水流从它身旁流过,水草满眼慵懒。山的倒影铺排在水面上,春天来的时候,还会有桃花娇媚的笑靥倒映。这粒沙觉得自己在飞扬,是一种身体内部的飞扬,与风无
雅香·人文 |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
雅香·人文 | 木器时代 木碗透出的茶香气使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这是外祖父撂在窗台上的一碗茶。外面北风呼号,霰雪狂飞,而木刻楞房屋里却炉火熊熊。木柴噼啪地燃烧,把热气播撒到每一个寒冷的角落。外祖母坐在灶房里用木梭子织网,家族
雅香·人文 | 望星空 童年时,常在夏夜仰望星空,那是记忆中神奇的时光。生活在上海这样的都市,只能从楼房的夹缝中看见巴掌大的天空,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夜空的观察。儿时调皮,也大胆,在炎热的夏夜,家里闷热睡不着,便一个人悄悄走到晒
雅香·人文 | 给我的孩子们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的事啊!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
雅香·人文 | 杜甫眼中的李白与高适 盛唐最负盛名的诗人,首推李杜,两人于天宝三载(744年)曾有近一年的同游,其间各自有少数作品保存。此后天各一涯,再未谋面。杜甫是恋旧的诗人,此后至少有十多首诗怀念李白。李白以自我为中心,是主观的诗人,
雅香·人文 | 写写你的父母 母亲最令我感动的事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因为我们家里小孩多,所以政府给了我们家一点粮食补贴。月底的最后一天,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了,揭不开锅,母亲就拿着饭盆将几个空面粉袋子一边抖一边刮,终于刮出了一些
雅香·人文 | 提醒幸福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
品香·悦读 | 卢宇彤:让中国常立于世界“超算”巅峰 五代“银河”,两代“天河”,她凭借中国科学家的坚毅精神,带领国内的“超算”技术跻身世界一流;她六次雄踞榜首,两度蝉联亚军,“天河二号”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她和研究团队的辛勤耕耘。她,就是卢宇彤,温文尔雅
品香·悦读 | 申纪兰:“勿忘人民,勿忘劳动” “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
品香·悦读 | 一个南方人的“尔滨”之旅 哈尔滨之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尔滨”,源于网友的一句玩笑话:“为啥叫尔滨?因为本地人都没见过这些新鲜玩意儿,‘哈’不出来了!”作为一个南方人,北国的冬季对我来说一直很遥远。五六度的气温都能让我冷得哭天
品香·悦读 | 神奇的植物 植物怕痒,会发烧还出汗;树会走动,二百多年走了七十多米。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植物竟然也怕痒人怕痒,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奇怪的是有的植物竟然也怕痒。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紫薇树是
兰香·社会 | 郑和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成祖永乐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持续28年之久(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风帆高挂,远航南海至印度洋周边30多个
兰香·社会 | 西游与东行: 古代中非交往印记 翻开史册,早在唐代,便有人西行万里,直至非洲;元代时期,更有旅行家远抵大西洋沿岸;明代,郑和下西洋在非洲东海岸留下多个印记。与之相伴,来自非洲的旅行家也不惧山海阻隔,踏上了探寻神秘东方国度的旅程。这样
兰香·社会 | 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 微阅读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讨论的人也很多,杂七杂八的话语夹杂其间,好像微阅读就是很低层次的阅读,算不上是深度阅读。猛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但仔细想想,可能这不仅是一种误读,更是对阅读的理解有点偏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