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2024年第14期

牡丹

牡丹2024年第14期

半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牡丹》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杂志以河洛文化为底蕴,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青春气息,追求新颖高雅。

目录

咏絮 | 遇见

我与你在何处遇见那么深 那么轻谁都没能看见你是石刻悄悄留下的字眼在阳光下斑斑点点成为谁的从前还是纸业浅浅写下的思念在微风中起舞翩翩陪伴了谁的永远我听见摊位上一朵艳阳熙熙攘攘中随脚印怒放我梦见街道上金桂

品评 | 妙玉初韶,幽兰未谢

妙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居士。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妙玉·佛焰灭》词,分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命运。围绕妙玉在《红楼梦》中的言行及

品评 | 《牡丹亭》中的“双线”艺术特色

我国古典戏剧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以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展现了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了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文化领域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尤其是明朝时期的戏剧,在临川派的影响

品评 | 吴组缃小说中的皖南民俗探析

吴组缃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作家,习惯于以严肃的态度分析动荡的时代。他的小说以“少而精”著称,细致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皖南农村的景象,蕴含着丰富的皖南民俗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资源,

品评 | 论《诚斋易传》视域下杨万里诗文的思想性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理学家,以“诚斋体”诗歌著称,其诗学思想强调触物感兴、悟入活法,追求“味外之味”,突破了江西诗派的局限,影响深远。杨万里宗程颐义理易学,著有《诚斋易传》二十卷,集中展现了自己的易

品评 | 接受美学视域下《底线》的热播原因探析

接受美学是一门将研究的核心聚焦于受众,强调受众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的中心地位的文艺理论。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家与欣赏者不断交互的动态过程,只有被观众接受的艺术作品才能在观众对其进

品评 | 中阮协奏曲《自在》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

中阮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后,中阮的形制与乐器性能得到了改良,为中阮音乐创作和演奏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阮音乐创作在大力发展独奏曲的同

品评 | “第四堵墙”视域下伪纪录片叙事结构探究

伪纪录片采用自由切换镜头的方式,以纪录片的手法将影片故事内容“虚化”,进而牢牢抓住观影者的视线,打破屏幕的存在造成的间离体验,即打破“第四堵墙”。在“第四堵墙”理论的基础上,对伪纪录片《宇宙探索编辑部

品评 |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曲调来源及运用

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有着非常大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这部歌剧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在创作时深受秧歌剧的影响。剧中的音乐广泛借鉴了河北、山西等地的民歌和传统

品评 | 传统曲艺东北大鼓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

东北大鼓又称为“奉天大鼓”“辽宁大鼓”,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北大鼓,最早出现在清朝中期,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在文化发展的

品评 | 《礼器碑》书法美学特征探究

《礼器碑》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隶书碑刻,为孔庙三碑之一,现藏于山东曲阜汉魏碑刻博物馆内。《礼器碑》不仅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历代文人学者对此碑极为重视和推崇。本文从书法美学角度

品评 | 浅谈西域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肆意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诗歌魅力与他接触西域文化有一定关系。本文从诗歌题材、创作内容、创作技巧等多个角度切入,分析西域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

品评 | 文化变迁视角下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

文琴戏是贵州的地方剧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分布于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安顺市等地。毕节的文琴戏以织金县与黔西市为典型,且各个区域的文琴戏在起源与发展传承情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007年,

品评 | 非遗视角下沅陵辰州傩戏的传承与发展

沅陵辰州傩戏(以下简称“辰州傩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挑战。本文从辰州傩戏的保护传承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入手,从不同角度探索促进辰州傩

品评 | 电影《风声》对戏剧叙事与戏剧表演的借鉴与突破

电影与戏剧同属于表演艺术,二者都是通过人物、叙事和情节等要素呈现,从而表达编创者的见解,传递编创者的情感。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歌剧、话剧和电影被大量引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的传统戏剧与电影艺术产生了较大影

品评 | 施光南艺术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演唱探究

《打起手鼓唱起歌》是一首在1972年创作而成的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歌曲,其旋律轻快、活泼,具有韵律感。关于该作品演唱分析方面的理论文章相对较少,本文从曲作家生平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旋律、歌词、演唱处理等

品评 | 文那绘画的当代性研究

一根毛笔,不打草稿、天马行空,创造出一个个的“野生神仙”。文那,这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的艺术家,以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竟成镇三宝村绘制壁画为契机,开启了创神之旅,随后在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国家的墙壁

品评 | 《搜神记》中的神仙世俗化探析

一、神仙形象的由来神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广义的,由神、仙二字结合发展而来。实际上神与仙最初指代的都是异于常人,先民臆想出来的非真实存在群体,但其并非指同一类群体。神指自然神,是生而为神的,天生就具有某

品评 | 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

一、《虞美人·听雨》古诗词简介(一)作者简介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生于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245至1305年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末年至南宋灭亡后的过渡时期

鉴赏 | 女性主义叙事文学探究

在19世纪的美国文学史上,女性主义叙事文学是一种与男性叙事文学并行的文学形式。其通过对女性叙述声音、女性视角、女性话语权等方面的关注,从不同的层面实现了对男性叙事文学的颠覆和超越。《小妇人》是美国女作

鉴赏 | 《昊天塔》与《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叙事探析

元杂剧《昊天塔》主要讲述的是杨家将的故事,杨六郎(杨景)梦到父亲杨令公和弟弟杨七郎(杨延嗣)的幽魂前来诉冤,希望杨景可以搭救杨令公的骨殖于昊天塔中。六郎便和部下孟良一起去盗骨,并诛杀了番邦贼将韩延寿,

鉴赏 | 非自然叙事视角下动物题材电影的情感表达

动物题材电影在当代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票房潜力在当代电影业中不容小觑。不同导演和学者尝试以各种方法创新此类电影的叙述方式,增强电影情感表现力和意义深度,以赢得更高票房和观众好评。2023年中国导演徐

鉴赏 | 开合有度 纵横自如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短篇小说《圣诞树和婚礼》以一个儿童晚会和一场婚礼为背景,通过一位无名者之口把发生在圣诞树下和婚礼现场的种种人和事娓娓道来。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了形形色色的人

鉴赏 | 浅析拉威尔管弦乐曲《库普兰之墓》

莫里斯·拉威尔的音乐创作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20世纪出色的管弦乐大师,拉威尔凭借其卓越的配器才能,将印象派音乐中对色彩表现的关注提升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他

鉴赏 | 边界的突破与再生

美国当代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小说《日落公园》展现了当代美国个体打破边界、寻找身份认同之旅。该小说聚焦民众的被辖域化状态,书写个体的解辖域化运动,创造出积极自由的逃逸线。这部作品揭示逃逸线作为逃离个体束缚

鉴赏 | 德彪西《被遗忘的意象集》意境解读与音乐分析

作品《被遗忘的意象集》是德彪西最早完成的一部意象集。这部作品由三首曲子组成,其中的意象展现了朦胧的情愫,传递出了一种深沉的情绪。本文从创作背景、曲式、演奏技巧以及意境的解读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创作背

鉴赏 | 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艺术特征探究

《图兰朵》作为贾科莫·普契尼未完成的遗作,不仅在歌剧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更因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备受瞩目。普契尼以精湛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层次丰富、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同时也深入挖掘了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

艺林 | 数字时代平面设计面临的变革和创新策略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平面设计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不仅影响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还对设计作品的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字化浪潮中,平面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印刷媒介,而是扩展到了网络、

艺林 | 论元代章草对皇象《急就章》的继承与创新

元代章草的发展,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元朝书法巨匠赵孟高举崇古的旗帜,崇尚二王以及晋人的书法风范。在他的影响下,元朝的书法家们在探寻章草的奥秘时,自然而然地追溯至三国时期皇象的《急

艺林 | 群众文化活动对社区凝聚力的影响探究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种自发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实践,具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双重功能。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社区成员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还能在互动中增

艺林 |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文化

革命文物不仅是革命记忆的载体,还是民族精神的纽带。所有的革命遗址、文物都凝聚着革命先辈的心血,以汗水、泪水、鲜血诉说着一个奋斗的时代。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就是保护我国的历史根脉,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

艺林 | 黑白木刻版画中刀法的运用

刀法是黑白木刻艺术中的核心技法,其基本概念涵盖了制版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刀具和刻制手法的总和。本文从版画创作中刀法的类型开始研究,并将不同地方的艺术特点进行对比。区分刀法的地域和流派影响,通过赏析北大荒

艺林 | 辽西皮影艺术的传承思考

辽西地区皮影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分支,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洗礼,在现代艺术冲击下,依旧展现出浓厚民间韵味。辽西皮影占据中国民族艺术的一席之地,其神幻庄谐、雅俗兼备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视听享受。辽西皮影作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