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教师不妨有点孩子气 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许多小鱼被海浪卷上岸来,被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一个小男孩正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捡起小鱼,用力扔回大海。他对小男孩说:“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
大家关注 | “具身认知”呼唤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重塑 【摘 要】教师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身体生成性、知识的身体建构性、技能掌握的身体制约性对教师专业发展潜在、缄默地发挥着引导、桥梁、统合及形塑作用。由于缺乏对教师“具身认知”的重视,使得教师个体所处的具体
大家关注 | 做有社会情感能力的教师 【摘 要】以情绪抵触和不满为代表的隐性冲突因其发生率高且形式隐蔽成为师生冲突最常见的形式,既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社会情感能力作为应对师生冲突的良方,通过加强教师自我意识、自我
大家关注 | 以“学术资源”建设视角提升课题成果质量 【摘 要】教师基于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的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项学术活动,课题研究的成果不仅是教师个体的学术成绩,也是学校乃至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资源。目前,教师课题研究在成果数量上
专题 | 学科德育内涵与实践三问 【摘 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学科德育工作的政策。教师该如何探索本学科育人价值,开展学科德育?在梳理学科德育内涵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结合学科德育实践所离不开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
专题 | “双减”背景下学科德育实施的困境与突破策略 【摘 要】以教学渗透德育,是核心素养和“五育并举”理念下对学科教学发挥育人功能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德育实践,在“双减”背景下,分析了实施学科德育的紧迫性与可行性,对实施困境做出剖析,同时探索与展望突破
专题 | 语文学科德育的原则与策略 【摘 要】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目前学科育人观念已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同,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德育仍然存在目标方向不够清晰、学科内容与德育要素脱离、忽略标准各自为战等问题。在语文学科德育
专题 | 中小学美术教学德育融入的价值、内容和策略 【摘 要】美术学科德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是当下美术教学的必然使命。落实美术学科德育须把握德育融入的内容节点、透析学科知识技能重难点和价值关系,才能达成以美引善、以美育人的效果。基于美术
专题 | 大思政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德育探析 大思政强调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音乐课程,对促
名师工作坊 | 追求服务于学的智慧语文教育 【摘 要】智慧语文教育,立足语文教育的原点,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如其所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科学提升,让学生获得自我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和人生发展的智慧;主张“教”服务于学,以“教”促学。其凝练过程就是
名师工作坊 | 从课堂里秀挺而出的教学理念 我和陈维贤老师相识很久了。他的文章实践色彩浓厚,大多是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提升;和他交流,始终离不开课堂细节和学情,很少有理论派的“似是而非”。这和他一贯主张的“匠”“师”并重、立足“经师”做“人师”的
课程与教学 |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学习内容结构化 【摘 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知识传授存在过多、过繁、过难的现象,由于知识传授任务过重,教师纷纷表示无暇顾及知识向思维的转化。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中小学教师对知识的选择与建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
课程与教学 | 新课标背景下“有吸引力”数学课堂之应然样态 【摘 要】数学课堂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与效果。为落实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本文以“好玩、善思、会用”为核心,凸显数学教学本质,深度开发学生数
课程与教学 | 基于项目的文言文单篇学习 【摘 要】指向高阶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项目化学习以注重“做事”“读书”交替并进而契合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本研究以单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学习成果”“
课程与教学 |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 【摘 要】以语文学习任务群建构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综合性、情境性、实践性的学习任务群建构实现语文素养培养。以单元落实学习任务群,需要重申单元教学的重要价值,从学科知识的内容、形式和意
课程与教学 | 依托微项目撬动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此次修订“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的课程理念和
教师与发展 | 日常教学生活:卓越教师发展之“源” 【摘 要】日常教学生活作为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卓越教师发展之“源”。揭示并明晰卓越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内在结构与图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一般特征并进行
教师与发展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量化分析 【摘 要】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74项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量化统计分析发现:第一,从数量看,年均一个,从发展趋势看均值逐渐增多,体现了国家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第二,从类型看,以意见、通知居多,其次是计
教师与发展 | 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U-G-S合作的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向 【摘 要】乡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存在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理论缺乏、科研能力薄弱等现实困境。U-G-S作为一种合作开放的高素质教师培养模式,为乡村教师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融合搭建了协同平台,促进了乡村教
教师与发展 | 做有趣味的教育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信奉趣味主义。”八年前,在师徒结对见面会上,刚入职的叶冬敏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她初出茅庐,眼神清澈,开朗活泼,对教育怀揣着无限的激情与憧憬。这八年里,我见证了叶老师的成
学前教育 |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幼儿园教师理答行为探析 【摘 要】文章从符号互动理论出发,厘清其与幼儿园教师理答行为的内在关联,明确理答行为中幼儿园教师可把握的包括理答对象、理答内容、理答情绪、理答媒介在内的四大互动符号的具体表现与教育意义,基于此,提出树
学前教育 | 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探究 【摘 要】幼儿园生活化建构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组合各种不同的材料,建构自己的作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文章结合STEAM教育理念及生活化建构活动的特点,以乐高建构活动为
探索与回声 | 智能技术助推因材施教 【摘 要】智能时代,利用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成为当前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的热点。本文基于利用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构建“科学识材—精准施教—多元评价”的实施流程,为教师理解和实施规模化因材施
探索与回声 | 数智评价助力德育视角下的“新劳动教育”校本实践 “新劳动教育”应接轨时代需求并带有趣味元素,能够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成长。遵循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劳动教育项目由简单到复杂递升、技术由易到难递增、思维由浅到深递进的原
探索与回声 | “现代三项” 尚劳育人,勤行为美。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规定了劳动教育
探索与回声 | 区域线上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互联网技术、即时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探索与回声 | “问题—联结”导向的线上直播教学路径探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成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的有效途径。在为期几个月的居家学习中,如何加强师生云端交流,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苏州市级线上优课资源共享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将“直播教学”作为教
探索与回声 |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探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
博览与叙事 | 有些话必须说,有些错不必“化” 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和听课老师被春风化雨的“化错教育”、善解人意的“化错教育”、雪中送炭的“化错教育”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是一两次,我在多篇文章中讲述过。可是,我现在要和您分享的是“一节课上两次哭”的
博览与叙事 | 漫步教师心灵 践行真我教学 帕克·帕尔默所著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以下简称《教学勇气》)建立在一个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的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本书给予教师温暖的教学包容、教学鼓励和教学指
博览与叙事 | 我在直播课堂中的那些事儿 信心满满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教学从线下转到线上。让我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在直播的过程中我看不到学生的状态,感觉更像是自己一个人在说,跟学生的互动比较少。直播的时候学生到底在不在认真地听呢?学
博览与叙事 | 汉语的“三国演义” 我1991年2月出生在广西桂林。我家共有三口人,爸爸是国家机关干部,妈妈是医生。“张扬”这个名字男女皆可,我总觉得家里人希望我像个男孩子一样成长。我稍微长大一些就开始在寄宿学校上学,一直到大学。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