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人文)2024年第9期

师道(人文)

师道(人文)2024年第9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师道》于2002年改版,是一本承载为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她坚守教师的道德良心,给奋然前行的中国教师补铁、补钙、补血……她直面中国教育现实,关注教师生存发展,荟萃素质教育精华,弘扬校园人文情怀,深受中国一线教师的钟爱。

目录

开卷视点 | 写作不能止于案头

经常有老师和我分享写作完成时的喜悦——长吁一口气,感觉放下一个担子。如果作品得以发表,更是值得庆祝的事情,辛苦的劳作总算被认可,更能为下一次的写作注入动力。我很理解这种写作中的重压以及作品完成或发表后

特别策划 | 人间正道是沧桑

又到教师节,屈指算来,这已是新中国的第40个教师节。何其有幸!我已亲身经历了40个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而我,恰巧,就是这一年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特别策划 | 细雨送君还

那一年,在发愤的期许中,高考成就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家子无限的可能。高考分数给予很多空间想象,无奈严重贫血的体检报告限制了想象空间,班主任一锤定音,提前批填上安徽师大。因为是提前批,7月底就收到通知

特别策划 | 2002年的那个教师节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掐指一算,从教以来,我竟度过了其中的37个。回首往昔,每过一个教师节,我的收获都是满满的,比如鲜花、水果、香油、大米……这些东西自然给我带来快乐,但教师节的快乐远不止于此。诸

特别策划 | 指尖流转处,琴声悠然起

如果有人问我: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模样?我的脑海里瞬间闪现的一定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

特别策划 | 那年,那校,那教师节

2024年,教师节将迎来它的第四十个春秋。这本应是一个深刻缅怀与感恩教师无私奉献的日子,然而,当9月10日的晨光初照,鲜花与掌声交织的盛景如约而至,表彰与赞美如同潮水般涌向辛勤耕耘的园丁们时,作为一个

走近名师 | 难忘的教师节·语荟

即将迎来我的第25个教师节,这些年最难忘的不是领奖的高光时刻,也不是连上四节课的疲惫,而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真心的祝福。还记得第20个教师节收到的小礼物,有新生的手绘,还有已放飞的孩子的感谢,那一刻我

走近名师 | 言语思维的三重指向

近日在语文教师群惊闻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德湖老师近期因病去世的消息,心中非常难过,徐老师是《师道》杂志的老作者、老朋友!就在不久前笔者还在微信与徐老师讨论他正在创作的作品,以及他将嘱托笔者的序言。言语犹存

成长印迹 | 牵挂着的人

一2021年7月的一天,时隔30年了,我的小学班主任李国佩老师突然联系上我。李老师在家乡的小村子教书近40年,担任过我大哥、二哥和我的小学班主任,对我们兄弟三个的教育之恩,我们没齿难忘。可是,令我意外

走近名师 | 难忘的教师节·语荟

即将迎来我的第25个教师节,这些年最难忘的不是领奖的高光时刻,也不是连上四节课的疲惫,而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真心的祝福。还记得第20个教师节收到的小礼物,有新生的手绘,还有已放飞的孩子的感谢,那一刻我

走近名师 | 言语思维的三重指向

近日在语文教师群惊闻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德湖老师近期因病去世的消息,心中非常难过,徐老师是《师道》杂志的老作者、老朋友!就在不久前笔者还在微信与徐老师讨论他正在创作的作品,以及他将嘱托笔者的序言。言语犹存

新论视窗 | 学生的毕业典礼莫忽视

早上打开手机,看到本区一则教育新闻,是关于城区某中学“隆重举行毕业典礼”的报道,忍不住读了几遍。文章不长,配着相关场景照片,整个典礼过程也很简单:毕业生代表发言,感谢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全体毕业生

新论视窗 | 语文教师须具有一颗『诗心』

我有个习惯,每年暑假,都要把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拿出来读一回。四大名著中,我尤爱《红楼梦》,读之,甘之如饴。《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林黛玉由琴理论知音的一段话,颇值

别样课堂 | 在音乐中超越有限的今生

卡夫卡说要得到智慧,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聆听、沉着、安静,以及独处”。音乐也有同样的作用。当我们聆听或演奏它时,世界像摘掉了面具,放下挑剔,以赤裸裸的面貌,在我们面前欢欣地展开。我的内心无法停止歌唱,

别样课堂 | 我这样教学生场面描写

星期三,我准备上有关场面描写的习作课。捧着书,走进教室,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场面描写。”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叹气声:“唉!又是写作文!”我继续说:“场面描写很好写的,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场面。

学子点击 | 挥手自兹去,字字有真意

初夏的阳光,从细密的枝叶间透下来,和着轻柔悠然的微风,仿佛给校园的一草一木都笼上了一层依依的不舍。教室里依然是一张张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脸,但与平日不同的是,那一双双喜悦而又憧憬的双眸,多了一抹浓浓的

读到之处 | 微写作 大世界

这是一篇很迷人的文章,在手机上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内容,我就决定把它完整地打印出来细细阅读。说它“迷人”,是因为在这篇名为《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一文中,《师道》主编李淳老师和福建厦门松柏中学连子

蓄能以航 | 努力走向“课中央”

2022年4月,我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写作照亮教育之路——一个草根语文教师的突围》出版。莫国夫导师在给我的序言《燃灯如豆,持续发光》中说:“在我众多的名优教师学员中,胜阳的天资和基本功并不出色。但他却是

蓄能以航 | 教育写作,普通教师成长的最佳道路

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书籍和经验有很多,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出不同的见解,职初教师或青年教师在面对这些经验时,大多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拨开云雾沉淀出自己的看法往往需要好些年。我也不敢随便建议

苦乐杏坛 | 校园的时序

上海有那么一些商品价格异乎寻常,被网友们调侃上海有自己的货币——“沪币”。长年生活在校园里的老师,感知到的时间也有些与众不同,明显地,校园里有自己的时序——它被叫作“校历”,又常叫作“学期”,还有更受

苦乐杏坛 | 通往青春的路铺满文字

我13岁就在市里的日报发表了第一篇散文。那时,我正在农村镇上的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一。教导处吴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去的时候,我胆战心惊,毕竟在两千人的校园,近距离见到这样的“大领导”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笑眯眯

苦乐杏坛 | 何以笙箫默

倚在窗台一角的那支箫,已经沉默很多年了,沉默到使我近乎忘记它的存在。它的到来还要追溯到近三十年前上师范的时候。箫这种乐器不同于其他乐器,其他乐器会与不会,总归是可以吹奏得响的,箫很矫情,不会的人,吹都

家事琐忆 | 阅读,让生命遇见美好

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美】惠特曼第一次做父母,心里充满了爱意,总想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带给孩子。正如诗人惠特曼所言,孩子最初看见的东西,会变

家事琐忆 | 继父

那天,我哭着跟我妈说:“带我走吧,我一刻也不想待了。”清晰记得,说这话时,我才九岁。那年,痛失丈夫的她带着我改嫁了,嫁给别村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我不理解她为什么从依山傍水的地方搬走,搬到鸟不拉屎的地方

百家看点 | 说法·数字

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宛如老一辈欣赏的茶余饭后的说唱艺术。茶余饭后总会有供人消遣的某种流行,文学是向人们提供精神生活的正餐。正餐就要有正餐的品相和质量,小吃点心的口味再好,也只能作为佐餐之用。——语出当代

百家看点 | 每月书影

《边缘女人》是加拿大历史学家,新文化史、微观史代表人物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重磅力作,讲述了来自17世纪三位女性的三则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此书于202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21世纪,女性主义

百家看点 |  说“浓人淡人”

初闻“e人i人”的人常感到不明就里,而“浓人淡人”则更容易理解许多。继“e人i人”后,“浓人淡人”慢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这对流行语不断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它们各自的义项也逐渐变得丰富——作为相对

百家看点 | 心理学名人小辑

西奥多·纽科姆(Theodore Mead Newcomb 1903-198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致力于问题青年的矫正、个体的社会化、大学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纽科姆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社会

百家看点 | 蕉窗听雨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

百家看点 | 诗话选登

张籍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澹可爱,至七言诗,则质多文少。材各有宜,不可强饰。文昌有《谢裴司空马诗》曰:“乍离华厩移蹄涩,初到贫家举眼惊。”此马却是一迟钝多惊者,诗词微而显,亦少其比。——[北宋

百家看点 | 刊林撷思

一是艺术性与译语的创作地位。对于文学翻译,许渊冲的认识有其独特性:“文学翻译是艺术的最高形式。绘画、音乐、戏剧是不同的艺术。绘画要有悦目的形美,音乐要有悦耳的音美,戏剧要有感人的意美。文学翻译,尤其是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