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2024年第12期

大学生

大学生2024年第12期

月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大学生》杂志是一本面向大学校园的综合类媒体。创刊于1988年,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目录

图说 | “两弹一星”纪念地灯塔点亮

2024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60周年。10月13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在雁栖湖校区举行“两弹一星”纪念地灯塔点亮仪式。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发端于当年的“两弹一星”事业。1958年,钱学森、郭

封面人物 | 李双阳:人工血管连心衢

李双阳,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生,致力于小口径人工血管及抗凝血涂层的基础研发及产品转化,已发表15篇SCI论文;带领团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赓续联大血脉 孕育桃李万千

2020年1月20日下午,云南师范大学(简称“云南师大”)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旧址安静肃穆,联大老教室里桌椅整齐、民主草坪上树影婆娑、西南联大博物馆展厅内校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在传承中守护

2024年暑假,为探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组成实践团队,奔赴河南、河北、广西等3省的6座典型城市,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的建设情况,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新能源新研究

青年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建设科技强国的主力军。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能源领域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战略高地。“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党的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 走进老校长的内心

编者按:中国人民大学原创校史话剧《陕北公学》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全景再现了陕北公学艰苦创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画面。舞台上,演员们动情地体现着那段峥嵘历史;舞台下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 演绎老学长 感悟历史魂

“如何在舞台上呈现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这是排练第一天浮现在我脑海中的问题。话剧《陕北公学》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爱国革命青年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的黄土地上脱下洋装、换上八路军装,艰苦学习并收获友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 理解廖冰理解陕公精神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中国人民大学话剧团特排演了红色校史剧《陕北公学》,为新生作汇报演出。在我作为一名硕士新生入学时,就对这部话剧充满了期待。看过之后,积极报名话剧团面试并成功入选。在进入话剧团之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 舞台上响起“到延安去”

1937年,在中共中央的关怀与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奔走下,陕北公学一步步兴办起来,成为延安的一面崭新旗帜。2024年9月30日,北京艺术中心的舞台上,陕北公学的历史在中国人民

思政强课 | 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

思政强课 | 郭沫若: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

郭沫若作为中国科大首任校长,亲自创办中国科大并担任校长20年,在校训校风、办校方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才华。红专并进&nbs

思政强课 | 严济慈: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严济慈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部机关和院所领导,是中国科大的主要创始人和老领导之一。对于中国科大和研究生院的师生,严济慈可谓呵护备至,他曾说,中国科大是他的“掌上明珠”,要为办好研究生院而“竭尽全力”。他

思政强课 | 赵忠尧:格物穷理 德厚流光

赵忠尧是我国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从事科学和教育事业,悉心培养了我国几代科技人才,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言:“凡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末

思政强课 | 钱临照:会看雏凤欲展翅 静觑夜空入银河

钱临照是我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压电效应和金属晶体形变机理研究,在中国国内首先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单晶体形变,推动了全国晶体缺陷和电子显微学研究。钱临照对《

思政强课 |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高校思政课

汪家镠,1929年3月生,1946年1月入党,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曾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市委副书记兼教育工委书记、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央党校

有位同学 | 从战场到记者间

徐德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联合国记者,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0届本科毕业生。2010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曾获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十佳记者”等荣誉。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徐德

有位同学 | 在国际舞台 展中国形象

编者按:2024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中,徐德智以“如何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形象”为主题进行线上讲座,从为什么想做记者、如何成为记者和记者的职业前景3个维度,跟学院新生分享

有位同学 | 张景山: 让国歌在意大利佩萨罗上空奏响

张景山,中国健美操国家队队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23届毕业生,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国际健美操邀请赛冠军。在2024年9月的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他获得三人操、五人操两枚金牌。旋转,跳跃

进学篇章 | 热爱城市行走的她,太City了

一边观赏岳麓山上日出东方的壮丽景色,一边了解“城市廊道”的基本概念和长沙的山水格局,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陈煊,带着已有课程和研究成果热情投身“行走长沙”的旅途,带领学生体会流淌于网红城市的美学

进学篇章 | 在电影学院,这样看电影

1941年,二战时期,英国战俘被日军送上“里斯本丸”号商船,1800余人被关押在三个船舱中,在从香港开往日本的途中被美军击沉,幸存者被中国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起……这是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讲述的故事

进学篇章 |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水下考古

编者按:2024年4月15日至16日,圆满完成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雪龙2”号先后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船母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曹路院区码头。作为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中国最大

进学篇章 | 海上无人机控制

不曾想到,短短5天的“海洋观测实践课”,不仅让我了解了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让我有机会将所学的自动化(控制)专业相关知识在实际科考中加以应用并发挥了巨大作用。无人机自动飞行展示2024年9月8日凌晨5

进学篇章 | 有趣的“出诊”

人生的旅程不是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前行,而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和变化。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我梦想成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仁士”。而这次“雪龙”号之旅,教会我“驶向更远的海”。正式入住“雪龙”号后

进学篇章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临海市。临海,“面朝大海”,而浙江的近海却是泛黄的,这似乎提醒着我:蓝色的梦想依然遥远,不可触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只是作家余华的执念,也是每一个心中绘有湛蓝画卷者的期盼。怀揣

进学篇章 | 探秘远古的回响

史有千面,从史书中仅能窥其一角,更多过去仍沉眠于大地之下。而考古发掘和研究让我们得以触摸到历史,是通向过去的钥匙。2024年6月下旬,我赴湖南长沙进行了为期52天的动物考古实习。其间,在湖南省文物考古

实践知道 | 深圳大学:奏响助力乡村振兴“三重奏”

今年是深圳大学(简称“深大”)助力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第二年。暑假期间,深大共组建了160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合国家需要和专业所学,以创新、灵活的方式投身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

实践知道 | 调研“小额诉讼”十年路

编者按: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小额诉讼”调研团队回眸小额诉讼十年之路,从安徽省到长三角地区,深入基层法院,先后对121位一线审判人员进行专访,统计超过16万件小额案件,累计撰写了35万余字的

实践知道 | 迎豹回家

“北京曾是华北豹的故乡,现在你们来到了全北京最后记录到华北豹踪迹的区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展览馆内,我和学校“迎豹回家”暑期实践团的同学们围在华北豹标本的展柜前,听工作人

我家校园 | 以青春歌声弘扬长征精神

“红旗飘,军号响……”高亢激昂的歌声、铿锵有力的乐曲震撼人心。2024年10月17日晚,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北交大)学生艺术团演出大型声乐套曲《长

我家校园 | 校园记忆老水塔

自1905年办学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已历经近120次四季更迭,这光辉岁月铭记于每一个中国农大人的心中,也凝结于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它们共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农大学子的成长。老水塔沿着中国农业大学东

我家校园 | 清华美术生与青铜器亲密对话

编者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何让古老的青铜器文化焕发新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2024年9月12日,“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特展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时间至2025年1月5日。此次特

心事解语 | 大师也曾这样郁闷

编者按:清华大学107周年校庆时,校友会发起了“清华校友教室改建捐赠项目”,号召校友遵循自愿原则,以个人或集体形式参与认捐教室。被认捐的教室会被挂上一块铭牌,上面刻有一句前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其中

心事解语 | 我的哆啦A梦,没有百宝袋

我养了一只猫,大名尊嘟,网络词“尊嘟假嘟”(真的假的)的尊嘟,它是一只今年年初才出生的短毛金渐层猫咪,两个多月时被我领回了家。想象中,结束一天的实习工作回到宿舍,把小猫抱在怀里,揉一揉它蓬蓬的毛,是件

心事解语 | “猫meme”的治愈魔力

“meme”(读作:密姆)一词来源于国外,其中文释义为一个被网络用户快速传播,有许多变种且内容幽默诙谐的图、视频或者文字。早在2007年,豆瓣就出现了网友自发创建的“memers”的小组,如今那里已聚

原创支持 | 林风眠创作奖金奖选登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校长林风眠先生创校时独立自由的学术要求、坚持美育改造社会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为纪念林风眠先生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开拓性贡献,鼓励艺术作品推陈出新,中国美术学院设立“中国美术学院

原创支持 | 黑暗中的对话

德国汉堡有一个特殊的博物馆叫“黑暗中的对话”(Dialog&nbsp im&nbsp Dunkeln)。在这个博物馆里,游客将会有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完全置身于黑暗中,体验盲人的日常生活。我和另一名中国男

原创支持 | 文字与光影的互动

当我们谈到电影中的书时,会发现书是电影里应用的道具之一。电影中被声光揉碎的文学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里钟国伦靠在摩托车上等待在麦当劳里的女友时,慵懒地读着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周星驰导演的

雁归来 | 徐扬:行走在教育的旷野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普通法国人对中国的认知仍局限在《丁丁历险记》的漫画里。在法国的一个小学课堂上,黑头发黄皮肤的小学生徐扬是班上唯一一个不是白色皮肤的小孩,小朋友们对他充满好奇,他也每日用惊

雁归来 | 校招宣讲会中的“托”

每年秋季学期,一场名为“秋招”的战斗便无声打响,许多用人单位进入名校举办宣讲会。然而,有一些用人单位的宣讲会却无人问津。为免尴尬,他们通过中介,以“兼职”为幌子,寻找充场的“托”,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

毕业何之 | 在拍片中考研

编者按:新闻与传播,这个曾经的热门专业方向,在被某著名高考辅导老师强烈建议不要报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是冷是热,该学还是不该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我们可以先不简单判定是冷是热,而是一起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