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 | 春节微短剧 好戏“无限流” 在春节申遗成功之际,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光明网、点众科技策划推出春节主题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主人公林小夕大学毕业初入职场,却在回家过年时意外被困在除夕这一天,陷入无限循环。循环过程中,小夕在寻找脱
封面人物 | 霍柱彰:用镜头追“天宫” 当抬头仰望星空时,你可知道,此刻,距离地球400公里高度的中国空间站或许正在与你遥遥相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来自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霍柱彰,利用4年时间
封面人物 | 新春走基层:守护春运路的大学毕业生 编者按:随着2025年春运帷幕的拉开,在为期40天的时间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90亿人次,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其中,铁路客运量有望突破5.1亿人次。千里归乡路,平安是幸福。为了做好春运保障
封面人物 | 这一年,北大学子的砥砺之行 2024年12月中旬,“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4”评选揭晓。北大学子面向国家需求,立足人民需要,潜心学术科研,投身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与文化传播,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北京大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解民生之多艰 育天下之英才 一个院落,几间农舍,三两学生,科技小院在广袤田野里并不起眼。科技赋能,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小院蕴藏着“新质”的巨大能量。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农业大学(简称“中国农大”)的学生们收到了一份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治顽疾 护安澜 2024年暑假期间,我前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申震洲博士的指导下,我们探究了系统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新方案。治理创奇迹奔腾不息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 与美相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将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深化同学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引领同学趋向真善美的追求与创造,更能全方位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 书香京城 阅读青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024年11月22日晚上7点,伴随着悠扬的吟诵声,首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及其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手拉手登台,以一曲小合唱《诗经·小雅·鹿鸣》,徐徐拉开了“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 阅读的力量 在  “大学生阅读之夜”的活动现场,著名藏书家韦力、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王玥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等多位阅读榜样登上舞台,分别围绕“阅读与传承”“阅读与人生”“阅读的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 | 书香满京城 为深化全民阅读,推进书香校园建设,2024年9月,北京阅读季开展“书香京城”公益广告征集活动,面向高校大学生征集创意作品。活动以“书香满京城”为主题,旨在通过创意设计,提升公众对阅读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
思政强课 | 人民城市,青年何为? 近年来,北京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北建大”)结合建筑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服务首都城市战略的任务使命、与人民城市主题高度契合的学科布局,举全校之力,精心打造“人民城市”大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志成长为“人民城
思政强课 | 探访未来之城 2024年4月20日,北建大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师生80余人深入雄安新区同上“人民城市”实践大课堂。探访中,同学们生动感受雄安新区建设的新发展理念,深切体会“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蓬勃壮阔前景。混凝土能
思政强课 | 共话“明日之人居” 2024年,北京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北建大”)“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继续发挥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突出实践导向,在首批已签约的24家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今年又新增挂牌20家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展现北建大服务
思政强课 | 寻秦记 2024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开赛的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来自北京建筑大学“寻秦记”项目组的同学们一举拿下金奖。运用算法,他们让秦兵马俑的修复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精
思政强课 | 让建筑说话 2024年10月7日国际建筑日和世界人居日当天,北京建筑大学与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工委办事处共同策划了一场同学手绘、板绘建筑作品展。24位北京建筑大学本硕学生手执画笔,以展览路街道4条线路中的28座代表性
思政强课 |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 天才在于积累 编者按: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思政强课 | 钱学森:科技自立自强 培养创新人才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著名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思政强课 | 在地下工作中不断成长 王大明,1929年12月生于北平。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起担任北平高等工业学校地下党党支部书记,1948年毕业于北平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系。建国后,历任北京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
专题报道之川大采风 | 强国建设,高校党建何为? 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
封面人物 | 霍柱彰:用镜头追“天宫” 当抬头仰望星空时,你可知道,此刻,距离地球400公里高度的中国空间站或许正在与你遥遥相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来自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霍柱彰,利用4年时间
封面人物 | 新春走基层:守护春运路的大学毕业生 编者按:随着2025年春运帷幕的拉开,在为期40天的时间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90亿人次,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其中,铁路客运量有望突破5.1亿人次。千里归乡路,平安是幸福。为了做好春运保障
封面人物 | 这一年,北大学子的砥砺之行 2024年12月中旬,“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4”评选揭晓。北大学子面向国家需求,立足人民需要,潜心学术科研,投身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与文化传播,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北京大
雁归来 | 走向更广阔的哲学天地 2006年底,刘哲在欧洲顺利完成博士学业后,怀揣爱国报国之心,返回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归国伊始,他就立志推动国内哲学教学与科研的国际化与专业化进程。在北京大学从教18年中,
进学篇章 | 探秘世界第三极 2024年8月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发布会在拉萨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领衔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专家,集中发
进学篇章 | 青藏高原 科学之巅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仍在不断变化。它对中国、对亚洲,乃至世界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有何影响?人类应该如何呵护它、利用它?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青藏高原的各种变化了如指掌。自1973年
实践知道 | 从“雾里”到“物理” 编者按:自2002年起,四川师范大学启动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此后的22年中,从未间断地选派200余名推免研究生志愿者,奔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实践知道 | 我教你写,从拼音开始 我不读了当吉仁说出这句话时,暴雨前的最后一束阳光正照进初一年级的教师办公室,他既不屑又小心地站立着,像一棵没汲取到足够雨水的小树。灰白墙壁投下的阴影把我们笼罩起来,只有办公桌的左侧角还剩一点微弱的阳光
实践知道 | 希望会开花 2023年7月,我接下支教旗帜来到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一年,我虽待在这片青山脚下,却用思想走了很远的路。无知即无畏2023年9月,我正式成为苏坝镇初级中学的教师。我负责语文科目的教学,覆盖初三学段2个班
实践知道 | 李雪梅:万里江山作书房 编者按: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2年来,汇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为中国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法大的学者和老师们而言,承载着他们精神追求和学术世界的那一间间书房意
我家校园 | 祖昊:动心忍性 玉汝于成 祖昊,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主编。主要从事政治传播教学研究。曾获北京市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本科论文指导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
我家校园 | 最爱“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是一碗炸酱面,看着大快朵颐的我满嘴酱香,妈妈的脸庞挂起欣慰的笑容;读书时,妈妈的味道是送到校门口的那碗热腾腾的排骨汤,看得周围的同学羡慕不已;工作后,妈妈的味道是过年时一大桌丰盛的家
我家校园 | 情深意长,尽在忆子粄中 偶然间了解了忆子粄(bǎn)名称的由来,我才理解了母亲当初的良苦用心。相传在明朝,大埔某地有一位妇女的儿子投奔郑成功麾下,漂洋过海驱除侵略者,久未归家。母亲思念儿子,每逢中秋节之夜,都会做一种儿子非常
我家校园 | 藏在锅包肉里的温情 尝遍五湖四海的美食,品过大江南北的烟火,从精致的淮扬菜到火辣的川菜,从鲜美的粤菜到豪爽的鲁菜……总有一种最朴素、最纯真的味道,宛如东北黑土地上永不熄灭的灶火,深深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那就是锅包肉,独属
我家校园 | 汤炸豆腐,两代人不曾改变的爱 我是不喜欢冬天的。北方的冬天,有料峭的寒意,刺骨的风好像空气中都夹杂着冰粒子,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直冲头顶的凉意。“我讨厌冬天,太冷了!”我总和母亲抱怨。“冬天好呀,你就是冬天出生的,冬天还有你爱吃的
我家校园 | 又念乌枞菌面 冬韵渐浓,我又想起故乡的冬天,那时的我,总喜欢吃妈妈做的乌枞菌面。乌枞菌油是这碗面的“灵魂”,将乌枞菌洗净后沥干,用茶油炸熟至水分全部蒸发,冷却后连油带菌放入储藏罐中进行贮存,可以吃上一整个冬天。每次
我家校园 | 校园又发现新物种:大眼萌,小可爱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个巨大的回旋镖。”最近,华南农业大学2015级的王苇杭就有了这样一次神奇的经历。他在少年时代受到《博物》杂志的启发,爱上了观察大自然,萌生了长大后研究生物的想法;数年后
我家校园 | 我在B站修了门“大学生生活常识课” 国庆假期的某一天,我在B站上刷到了一个视频,画面看起来就是平平无奇的录制课,但标题却吸引了我的注意:“真的有大学开了‘社会常识课’。”视频时长就是一节课的时间,平时上课难免走神的我,却在电脑屏幕前被硬
原创支持 | “中国高校生肖设计大展”获奖作品选登 2024年12月15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主办,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学会、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协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承办的“2025中国高校生肖设计大展·
原创支持 | “印”出巧思 编者按:北京印刷学院重视出版美学学科建设,以出版为学科专业特色,在出版物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书籍设计语言。北印师生在创作作品的选题、形式、材料和设计理念上积极创新,使读者在获取知
原创支持 | 体坛“00后”的松弛感,为什么我们超爱? “到期末复习了才意识到原来要复习的知识点这么多啊!”“怎么感觉期末周(即大学期末考试进行时的一至两周)比高三一模的时候还累!”……伴随着紧张又忙碌的期末周,许多大学生如是说。面对期末周带来的巨大压力,
原创支持 | 《我的朱苦拉》(全本) 编者按:2024年11月17日,第22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暨“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展演”颁奖典礼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拉开帷幕。全国20个省市32所高校的300余名师生齐聚颁奖典礼,现场揭晓了金刺猬单元
原创支持 | 《我的朱苦拉》主创创作谈 “王文涛”的思考袁梓淇:我在饰演王文涛时,一开始并没有真正了解王文涛是个怎么样的人,也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王文涛为什么要去当大学生村官,在面对村民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时,我也只是觉得王文涛内心满腔热血,毫
原创支持 | 我的未来我做主 选择与决策是准大学生和大学生群体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科毕业之后,是直接进入职场,还是继续深造?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国留学?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时候,想要从事什么工作、期待拥有怎样的生活?这就是生涯规划,一
原创支持 | 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 在学业咨询中,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自工业工程系的大四女生。她打算在本科毕业之后,到国外去深造,正在考虑要不要跨专业读研究生。父母不同意她的选择,她自己也感到有些犹豫。对此,我和她展开了一场讨论。她说:“
原创支持 | 退学,主动or被动? 辛辛苦苦考了3年才最终“上岸”的晓,在读研后的种种表现让我百思不得其解。3年才“上岸”众所周知,读理工科的研究生往往面临难度较大的专业考试。为了学好专业课,他们日常必须勤于实验、做科研。晓也一样,一入
原创支持 | 是什么延缓了她的就业? 小玉是一个性格腼腆的女孩,虽然不属于组织能力与号召能力很强的学生干部类型,倒也是专业扎实、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并非难事。但在经历了“金九银十”和“金三银四”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