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卷首语 自然来稿是我们认真处理的最大稿源,只要适合本刊,编辑都会及时和作者联系、沟通。《太行魂》这篇小说就是编辑部从自然来稿中发现,并和作者共同做了多次修改打磨。作品如一曲壮丽悲歌,描述了太行山区游击队在新中
首读 | 树与人 田兴家,贵州人,1991年生。作品发表于《民族文学》《山花》《湘江文艺》《作品》《野草》《广州文艺》《湖南文学》等刊物,有小说被《小说选刊》转载。一九九〇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枣树
首读 | 碎碎念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天入学的情形。那天早上父亲把我带到学校,我在座位上四处张望,前后左右都坐着小孩,很多父母围在窗外和门外。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惊恐得几乎哭出声。不一会儿老师走进来,他清点人数后开始讲话
问鼎 | 太行魂 田志军,生于20世纪50年代,现居郑州。曾在《今古传奇》《太湖》等刊物发表过小说。1绵延千里的巍峨太行,有郁郁葱葱的山林,涓涓的山泉,弯曲的细流小河,更有壁立千仞的山崖。钟灵毓秀和铁骨铮铮的太行山,孕
问鼎 | 游鱼 姜丽,现居河南长垣,教师,业余写作,有文学作品偶见报刊,并获征文奖等。1叶明芳打开灯,衣柜上,那棵绿色的树,和往日一样招摇。转头,对上一张略带讪讪的脸,叶明芳也有些讪讪。张书生昨夜纠缠,她却又烦又累,
问鼎 | 阿婆的手擀面 张瑶,女,1991年生,洛阳人。任教于高校,洛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曾在多家杂志、媒体发表作品。1阿婆还是执拗地骑着一辆三轮车跑去街道旁,把所有的调料、锅碗一一码放好之后,再小心翼翼地用抹布,仔细将招牌擦
纸贵 | 河影 石红许,江西鄱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饶市文学院总编辑,上饶市作家协会主席。散文见诸高考语文试卷、各种文学选本及期刊,著有散文集《河红万里》《风语西河》等。曾获刘勰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等。一走过小河
纸贵 | 1979,我在火线入了党 1976年12月,我从洛阳郊区潘寨参军。我们李楼公社同一批战友79人,其中潘寨村6人。入伍后,大部分在广州军区第55军165师服役。1979年2月,我们一同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祖国南疆经历了战争洗
纸贵 | 遥远的庄稼地 陈思盈,1980年生于河南漯河,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佛山文艺》等发表作品。对农民来说,拥有土地,在土地上种出庄稼,庄稼能丰收就是拥有了财富。作为农民,只有不断劳动,才有丰收的希望。所以,他们笃信
纸贵 | 东山食鱼 洛阳曾为皇城,十三朝古都,吃食留传,固然不少。外地人感兴趣的多为民间小食,这些扎根于闹肆居院夹缝中的老铺,环境一般,名气却很大,周边七街八坊三代人吃出来的,味道自然经得起挑剔,一张磨得发亮的条凳,常是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三昧玉阳山 1逢周末,又天气凉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日子。整个夏季,都没再去登玉阳山,不知如今怎么样了。到山脚下,蒙蒙细雨已洒满了窗玻璃,今天看来要雨中登山了。但这种雨似有还无,小时候叫这种雨作“箩面雨”,就像经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 洛阳的那些“精神地标” 星期天约朋友见面,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大脑迅速检索一番,定位到附近的闻山君竹书店,微信跟朋友一说,她回:“我走过去,我就在附近的城市书房。”这些年,洛阳城里的书店、城市书房越来越多,出门抬抬脚就能找到一
咏絮 | 大地安详(组诗) 邵永刚,河南汝南人。作品散见《诗刊》《星星》《绿风》《中国诗歌》《草堂》《草原》等刊物,多次入选全国年度选本。尘世林中,鸟有美喉或求偶或抒情,响的是生命之声林畔一脉清流名曰苏溪她再流就成了汝水,再流就
咏絮 | 向着种子奔跑(组诗) 张绍民,1997年参加《诗刊》青春诗会,2022年参加《诗刊》青春回眸诗会。在《诗刊》《星星》《诗潮》《绿风》《人民文学》等发过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长篇小说《村庄疾病史》《刀王的盛宴》。鱼把戒指戴
咏絮 | 秋天的戏剧(组诗) 子非花,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拾壹月诗歌沙龙、拾壹月论坛、“拾壹月诗歌奖”创始人。出版诗集《橘子》。橘子——写给我的自闭症孩子孩子,你坐在那里身子前倾一日的安静,如水静止思索之流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房子盛满
咏絮 | 回故乡(外一首) 比我先出发的还有秋风。流动的白云。南飞的雁阵它们的翅膀把天空擦的高远、湛蓝沉默的北嘴岭,被岁月压弯的背脊汪汪狗,倭瓜秧子,还有驮着黄昏归来的羊群还有母亲一针一针缝进去的盼望一起向我涌来我是一棵走丢多年
咏絮 | 别离(外一首) 迎着第一缕朝阳我把昨夜的梦交给晨风,随它带往何处阳台的向日葵又开了安静,柔美,热烈一只晨起的蝴蝶在花蕊中轻舞? 吟唱我的眼睛迟迟不愿离开时间到了。我要出门上班了与朝阳别离,与晨风别离与花朵别离,与蝴蝶
河洛潮 | 叫响四方的“栾川印象”品牌 吴新建,笔名辛见,满族,长期从事“三农”工作。栾川县作协理事,洛阳市作协会员,曾荣获《中国乡村》杂志第二届“乡村十月”征文一等奖。刚过“不惑”之年,就办起了“栾川印象”首家品牌旗舰店,从2017年10
煮酒 | 精神花园:廖华歌散文创作论 河南散文二十家之廖华歌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感叹文学的衰落,可是30年过去了,文学仍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前赴后继,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本源,是我们的日常,是生命本身。所以,
煮酒 | 女性与原乡:廖华歌散文创作论 廖华歌的散文素来以细腻、隽永著称。凭借着女性所特有的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精于捕捉寻常生活中的亮点,并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知名作家李佩甫就曾这样评价道:“华歌是一位在艺术上勇于超越自我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