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4年第6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4年第6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性和专业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有着庞大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些都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大家关注 | “良心活”及其界限

【摘 要】 “良心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日常概念,其边界的变化轨迹可成为反思教师负担议题的视点。教师的责任边界在扩大,非教学事务大量侵占本应用于教学事务的时间,教师职业的时间与空间边界也在扩展,在情感上

大家关注 | 农村青少年社会化风险管控的乡校实践

【摘 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分化的加剧,价值观念的个体化变迁,数字社会的快速到来,使得乡村学生社会化成长环境被重构,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化风险,一些农村青少年存在情感缺失与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家庭责

专题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编者按: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发布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

专题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定位、新思路、大格局

【摘 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从重新认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破题,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问题导向向积极心理促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强调在

专题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促进策略

【摘 要】本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念、评价、特点、原因及解决路径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提出在心理健康评价时,应同时考虑心理健康问题和主观幸福感两个方面。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城乡差异和低龄化

专题 |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近年来,受国际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中小学纷纷尝试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实践。然而这些实践目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补足”式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单一、积极心理品质评估缺位

专题 | 和孩子一道成长

【摘 要】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对儿童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优秀榜样,孩子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本文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身心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意在帮助小学生发

名师工作坊 | 融通式科学教育: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摘 要】融通式科学教育倡导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获得对科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融通式科学教育聚焦综合科学素养,重视知识之间的类比,强调方法之间的迁移,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可通过“基于课程标准,批

名师工作坊 | 跳出“学科”学“科学”

“物体的浮与沉”是科学教材(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中的一节课。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应本节课的学科

名师工作坊 | 融通式科学教育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而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叶笛老师的融通式科学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风格,不仅彰显了科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更引领着学生从问题

课程与教学 | 基于高阶思维的单元学历案评价任务设计

【摘 要】 单元学历案实现了“教案的革命”,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创造揭示时代价值,通过评价形成核心素养,单元学历案大任务直

课程与教学 | 学习任务群与“三板一线”教学范式

【摘 要】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三板一线”单元整合教学范式是在单元主线引领下,将单元学习内容按照学习任务群的属性,有机分配成积累、理解、运用三大板块,以“诵读本”“习字格”“学习单”“课例集”“阅读台”“

教师与发展 | 教师教学成长的六条路径

【摘 要】教学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必然追求。教师教学成长有六条路径,即熟悉教学规范,探索教学方法,磨炼教学技巧,锤炼教学艺术,提炼教学主张,形成教学思想,通过知识育人、方

教师与发展 | 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策略

【摘 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本文指出,在校本视域下,基于学校整体发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教师和学校为双主体,以教师专业发展全面管理为手段,通过激活“动力源”、

教师与发展 | 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策略

【摘 要】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完善评估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校本策略,从而帮

学前教育 | 假装游戏促幼儿学习品质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已经在学前教育领域达成共识[1]152。假装游戏行为是幼儿在18~24个月时开始出现的游戏形式,幼儿4岁后发展成熟,6岁左右逐渐减少至消退。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发现

学前教育 | 基于儿童视角的 幼儿园主题户外游戏研究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幼儿园主题游戏活动是结合学前儿童五大领域经验的一种游戏课程。教师基于幼儿的经验、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综合现有资源选取主

探索与回声 |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采用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非常适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

探索与回声 |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而后师生围绕着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大概念,但以核心素养为旨归,以任务

探索与回声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项目改革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有效方式。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则直接影响课程游戏化实施取得的成效。因此,推动幼儿教师

博览与叙事 | 谁是那个教学中的自我?

“上课时常有让我难以抑制的欢乐时刻。”“课堂上也有令我心烦意乱的时刻—面对死气沉沉的教室,而我却一筹莫展。”《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开篇,作者帕尔默就向我们呈现了两种分裂而常见的课堂教学场景。“这说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