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大国良师:在教育强国战略中淬炼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深思为师使命,肩负育人职责,
大家关注 | 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和解决途径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不能东施效颦,要量体裁衣,要有整体的规划,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通过提升、增强校长和师生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解力、向心力、原动力、想象力
大家关注 | 回归课堂:教学能力比赛的价值挖掘 【摘 要】教学能力比赛是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受的历练。由于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能力比赛设计思路不同、交集不多、关联度不高,导致“比赛”与“课堂”渐行渐远,竞赛成果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课堂。
大家关注 | 经典背诵:中国教育的一道特殊风景 【摘 要】经典背诵是中国的语文教育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引诗赋诗”的传统。当时,各诸侯国的公卿大夫在外交场合需要援引《诗》来表达本国的诉求。孔子也赞赏学《诗》,但他同时
专题 | 做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国良师 编者按: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时代呼唤教育家,也呼唤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中国教师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在迈向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着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教师
专题 | 精神之光照亮教育的天空 【摘 要】精神力量是教育家成长的动因与标识。在长期的奋斗中,教育家们构建了教育家的精神谱系。教育家精神就体现在一个个教育家身上。爱国,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风骨,是教育家精神的脊梁;奉献,是教育家精神的
专题 | 教育家精神研究的三个定位 【摘 要】对教育家精神的研究,不能在对象层面游移不定、刻舟求剑,必须坚守整体性、综合性、历史性三大原则。从内涵层面可以析出六个二级指标,包括人格涵养、目标锁定、情操提升、能力支撑、学生培养、团队自觉。
专题 | 乡村教育家精神特质与实践路径 如果说教育家是时代的优秀作品,那么教育家精神则是教育家的灵魂。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思想与实践的坚强支柱,是教育事业的理念引领和实践示范。乡村教育家的精神之中凝聚着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奉献精神。他们立足乡土大
专题 | 教育家精神的“立人”之道 【摘 要】教育家精神,是一座“教育富矿”。教育家的追梦情怀,给人责任感;教育家的人格魅力,给人亲和感;教育家的博学多才,给人钦佩感;教育家的成己成人,给人奋进感;教育家的德能并重,给人和谐感;教育家的
专题 | 教育强国时代的教育家精神:何谓与何为 【摘 要】教育家精神是中国教师群体铸造的宝贵智慧成果,是迈向教育强国时代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决条件与重要指导。教育家精神围绕“爱”“责任”与“创新”展开,蕴含了大爱思想、家国情怀以及开拓
名师工作坊 | 地理学习如何走进“读图时代” 【摘 要】引导学生读图,有助于学生认知地理事物的概念与成因、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机制、形成全面系统的综合思维、了解国情与世界各国地理概况。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把握好读
名师工作坊 | 走进读图时代,培养核心素养 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育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1]。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地图教学的实施,这就意味着初中地理课堂必然走进
名师工作坊 | “读图时代”的执着探索者 全疆发老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佛山一中”)地理科组任教时是传奇般的存在:一分钟一笔绘就中国轮廓图,三分钟一气呵成世界七大洲,娴熟的板图功底让师生敬佩不已。他的地理课堂重视以地理图像为载体
课程与教学 | 项目化学习撬动系统性教育教学变革的学校实践 【摘 要】项目化学习的逻辑起点是“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实践学习”,逻辑终点是撬动学校系统性教育教学变革。因此,学校要从实践的丰富性系统思考项目化学习的迭代发展,以系统且有逻辑的框架回应实践。本文基于学校
课程与教学 | 指向整体建构的数学结构化教学的五个发生路径 【摘 要】结构化教学是当前减负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研究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教师要有结构化思想,教材提供结构化内容,学生进行结构化理解”是结构化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围绕这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可在“
课程与教学 | 指向审美创造的借景抒情类古诗词教学路径探析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其凝练的语言、深藏的情感却使得许多学生难以体会古诗词的美。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借景抒情类古诗词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依据诗词文类特点,体会诗人“景语”背后
课程与教学 | 高中历史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堂实践 【摘 要】高中历史总复习课的教学实际经常伴随着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利用UbD理论设计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课堂实效性。基于UbD理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逆向设计,在确定目标和有效评估后设计
课程与教学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技术素养提升路径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者如何学习的理论。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有效路径。本文以“辨析结构的类型”为例,探索怎样在课堂中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厚
教师与发展 | 区域教师研修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教育数字化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出,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大力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建设
教师与发展 |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应然之理与实然之路 【摘 要】教学研究是教师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指向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研究,折射出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既具有独特的实践优势,又需要特定的素养要求,
教师与发展 | 以校本研修促进骨干教师研究能力提升 【摘 要】校本研修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本文聚焦以校本研修促进骨干教师研究能力提升,从促进骨干教师协同联动、设计系统的研修内容、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四个方面,助力骨干教师拓展
学前教育 | 基于绘本的幼儿园STEAM教育模式实践与探索 【摘 要】本文在深入阐述幼儿园基于绘本开展STEAM教育活动的意蕴、价值和实施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STEAM教育中绘本的选择要领与关键要素,并分别从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设计制作和梳理经验四个环节
学前教育 | 幼儿园教师在线学习现状调研与改进建议 【摘 要】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获取信息、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在线问卷调研获得的数据分析认为,幼儿园教师在线学习需求多样,对提升政治素养关注不够;喜欢在线学习方式,对其缺
探索与回声 | 以信息技术推进“深度•激情”课堂建设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支持学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
探索与回声 | 多元评价育人模式在学校落地实践的探索 在基础教育领域,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在实践领域,多元评价在学校中落地,难在“生态”,难在“日常”,难在 “评价”。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课题为依托,在多元评价育人模式的学校落地
探索与回声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双减”背景下,教师既要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就需要加强数学作业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一、把
探索与回声 | 浅谈情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构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最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也是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一切文章内容都包含了创作者的主观性情境,教师需要合理指导,帮助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实际意义产生共鸣。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
探索与回声 | 传统节日、节气教育功能探究 《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指出,要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博览与叙事 | 两所学校的故事 一、中国第一个学位课程进修班1989年春天,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数学系校友李金初来到北师大,找到他的同学、时任党委副书记李英民,希望北师大分配几名毕业生给十一学校。李英
博览与叙事 |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编者按:2003年,秉承“把握中国教育脉搏,服务中国教师群体”的办刊理念,《中国教师》创刊,用笔墨见证教育发展。2023年,《中国教师》创刊20周年。抚今追昔,常怀感恩。为纪念《中国教师》创刊20周年
博览与叙事 | 立足生活实践,着眼长远发展 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她的智慧、良知、宽容,在于她的创造性和与时俱进。2003年5月,《中国教师》在发刊词中庄严宣告:“走进教师,感受教师,让教师说话,让教师和时代一起前进。”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
博览与叙事 | 一篇文章,一生事业 12008年,是我教育人生的里程碑之年。这一年,我的生命开始了觉醒,我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也从此启程。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是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它给我带来了强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