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当你开始读诗 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读诗的,也记不清自己读的第一首诗叫什么。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红楼梦》。那年,我12岁,读初一。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我一首一首抄录《红楼梦》里的诗词曲赋。抄完最后一首“说到辛酸
前沿 | 统编教材古诗词解读及教学建议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园地中的绚丽花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古典诗词将古代诗人博大的家国情怀、勇敢的社会担当、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卓越的语言文字驾驭艺术融于一体,千百年来,陶冶了一代又
前沿 | 思维“立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有向度 【摘要】从人的发展历程来看,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的走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并将思维能力确定为语文课程培育学生
前沿 | 基于言语—语言智能的小学古诗学习活动 语文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古诗学习也不例外。言语—语言智能是指一个人语言思维、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主要有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古诗教学,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说
教学 | 《江南》(一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理解“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掌握三点水、草字头2个新偏旁。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掌握竖钩、竖弯2个新笔画。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教学 | 《画》(一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反义词、偏旁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还”等10个生字,认识偏旁“走之”,学会书写“来、去”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读古诗的方法,背诵课文。借助图画和生活
教学 | 古诗启蒙课:析句品词识字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按字“索骥”,借助语境,扩词识字,读懂诗题。2.借助拼音,圈圈画画,读读认认,读准字音。3.读诗识韵,熟读成诵,读文明意,语境识字。4.诵读古诗,联想想象,感受诗意,体味文化。课
教学 | 《池上》《小池》(一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无”等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借助想象及文中插图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夏天事物的美好与和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
教学 |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二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在比较阅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感知古诗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观察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
教学 | 《夜宿山寺》《敕勒歌》(二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天苍苍、野茫茫”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
教学 | 《村居》《咏柳》(二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识记“莺、拂、堤”等 11 个生字,学写“诗、村”等 8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3.能够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二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熟字比较、偏旁归类、随文识记等方法识记“晓、慈、绝、鹂、鸣”等11个生字和多音字“行”,通过观察比较,学写“湖、莲、穷、荷、绝、含、岭、吴”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 |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 |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认识“亦、宜、庭”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 | 《司马光》(三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表达魅力。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实践阅读方法。3.体会司马光的智勇聪慧,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课时安排
教学 | 《守株待兔》(三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宋、冀”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知道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举例。3.激发
教学 |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2.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中景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学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体味“有实有虚”1.导入新课。
教学 |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兄、何”等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场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
教学 |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四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
教学 | 《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四上)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识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2.理解大意,探寻诗人的诗意联想,体会诗作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检测预习,正音正字
教学 | 《精卫填海》(四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少”的正确读法。2.借助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精卫填海的过程,感受精卫不放弃的精神。3.朗读中体会神话故
教学 | 《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教学 板块一     学断句,熟读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古文,念课题——生:(齐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师:“戎”是一个生字,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遍。(师范写,生书空。)师:“取”相当于哪个
教学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四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篱”“锄”等6个生字,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学写“宿”“蝶”“疏”“茅”等15个常用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根据关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到
教学 |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四下)教学 板块一   走进古文,想象古人境遇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文言文二则》。文言文就是古文。谁能解释“二则”?生:二则就是两篇文言文。师:看书很仔细。二则就是两篇文言文。那么三则呢?生:三篇文
教学 | 《芙蓉楼送辛渐》(四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4个生字,会写“芙、蓉”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并能背诵默写。3.能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教学 | 《塞下曲》(四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读准多音字“单”字,认识生字“雁”。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并背诵。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戍边将士的英勇气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直接
教学 | 《墨梅》(四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砚、冕”等生字,会写“砚、乾、坤”等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并背诵。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
教学 | 《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五上)教学 板块一     解题目,拓展诗词认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出示三首诗)谁来读三首诗的题目?(生朗读)师:读懂诗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请同学们结合注释
教学 |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3.通过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和事迹,感受作者对于中国少年和
教学 |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五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中根据诗人的情感处理抑扬顿挫,读出诗韵诗味。2.通过学习三首诗词,揣摩动静互衬的表达方法。3.通过诵韵、赏画、悟境,领会诗词传递的魅力,推敲“空”“留”“愁”“故园”等词。课时安
教学 | 《古人谈读书》(五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
教学 | 《自相矛盾》(五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认识“吾、弗”等生字以及多音字“夫”,读通句子。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3.背诵课
教学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五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能借助注释、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在
教学 |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会认“仞、岳、蓟、涕、襄”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
教学 | 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感受文言之美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识字,认识“诣、禽”等2个字;会写“梁、诣、禽”等3个字。2.通过朗读吟诵活动,达到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并感受文言之美。3.借助注释,联系经验,理解文意,感悟杨氏之子
教学 |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通过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词的意思,抓住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妙以及诗词中蕴含的思
教学 | 读出磅礴气势,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渡、索”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教学 | 《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六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涯”和“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会默写《浪淘沙(其一)》。3.借助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大意,借助具体诗句,体会诗的意蕴。4.了解三首古诗的表达方法,掌握对仗的妙用,体
教学 | 感受艺术美,传承知音情 教学目标:1.认识“哉、巍、弦”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注意“哉”“巍”的写法。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少”“为”等多音字字音,读出古文节奏,并能熟读成诵。3.运用借助注释、资料、插图、联
教学 | 关注文体特点,引发课堂思辨 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锦、曝、矣”3个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书戴嵩画牛》的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书戴嵩画
教学 | 《马诗》《石灰吟》《竹石》(六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4.结合诗人的生平资料,进一步体会诗歌背后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教学重难
教学 | 《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六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侯、皎”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
教学 | 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3.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4.懂得《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 | 近体诗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编者按】统编本教材里含有数量较多的古诗词,其中绝大部分是讲究平仄声律的近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如何在理解其思想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其声律的韵味,并且尝试组织感兴趣的学生进
教学 | 让语文教学更有诗意 2018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下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通知提出,要“开展诵读、书写、讲解、诗词创作等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亲近经典、承续传统’的良好氛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教学 | 学好对联知识 传承民族文化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对韵歌》《古对今》,就是对孩童进行对联启蒙学习和训练的好素材,所以,我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就注意渗透声律知识的学习,让
教学 | 引导学生感悟律诗的声韵美 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既是一首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也是一首讲究诗歌平仄声律的七言律诗,如何将“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为此,我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历
教学 | 推进“课文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我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一直以来对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都比较重视,关键词句常以诗的形式呈现,既体现板书的美感,又让学生便于识记,印象深刻。如课文《景阳冈》的内容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个部分,
教学 | 引导学生诗词创作的实践与探索 传承中华优秀诗词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切实提升自身的古诗词文化素养,方能起引领示范作用。从2015年以来,我们学校倡导教师“一背、二读、三分享”:“一背”——教师带头背诵优秀诗文,熟读成
教学 | 我的诗文结合写作尝试 这些年来,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还结合古诗词的教学,向学生讲解一些诗词的基本声律知识,并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用诗句的形式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或中心思想的归纳,这些诗囿于课文内容,所以我们称之为“课
教学 | 白雨跳“球”乱入船 复习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后,安排学生背诵、默写。收好作业本,我开始批改,大部分学生默写正确、书写认真,细致到一个标点符号都非常规范、清秀。当批改到一个男同学的默写时,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该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