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导读 真正的天才画家,最先让人感受到的,一定不是他的技法。看梵高的画,我们无法分析,无法动用过多的理性——我们和画的关系是直接的,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是直接的,我们所有关于万物的思考,都变得轻飘而无力。梵高的画
视点 | 最后的梵高 追寻梵高的足迹我在广岛的原子弹灾害纪念馆中,见到一个很大的石件,上边清晰地印着一个人的身影。据说这个人当时正坐在广场纪念碑前的台阶上小憩。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一道无比巨大的强光将他的影像投射在这石头上
视点 | 梵高和提奥 15岁初中毕业后,梵高就不想读书了。在家过完16岁生日后,梵高就被叔叔安排去伦敦的艺术品交易公司就职。叔叔是巴黎著名的艺术品销售经理,以叔叔的地位和经验,只要梵高肯吃苦,便可以顺其自然地接管叔叔的生意
视点 | 梵高的剧变 文森特·梵高27岁那年,不想再当教士、给矿工们传教了。他决心当个画家。到他33岁,第一次进了美术学院,但一个月后就退学了。那是1886年,他处于人生低谷:开始当画家已有六年,离他死去还有四年;此前一年
视点 | 梵高真是自杀的吗? 如果梵高是被几个小流氓枪杀的,流行了上百年的有关他生平和艺术的浪漫形象会不会受到影响?他把脸仰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扳动枪机。他倒下,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
视点 | 梵高的《向日葵》 1888年7月以后,为了迎接高更来到阿尔,梵高画了一系列《向日葵》。“向日葵”有特别的象征与隐喻吗?在法国南部,到处可见大片大片的葵花田。在艳阳高照的夏日,这些明黄色的花朵,仿佛反射着灿烂的太阳的光。
视点 | 梵高的画为什么这样亮? 荷兰画家梵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大师。实际上,他从开始学习绘画到创作出数以百计的旷世杰作,只有短短的十年。如果仅看他前七年的作品,笔者斗胆说一句(因为画太值钱了),画得也只是“一般般”。一直到1887
视点 | 梵高是如何成“明星”的? 1913年,在纽约第69兵团军械库举行的国际现代艺术展是美国史上第一场大型现代艺术展,其中包含约20幅梵高画作,尽管当时距梵高去世已有23年,但在这次展览前,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梵高逐渐被人发现的梵高
大学 | 我在清华凑数的日子 我自民国四年进清华学校读书,民国十二年毕业,整整八年的工夫在清华园里度过。人一生
大学 | 弃北大读技校的周浩后来怎么样了? 周浩又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自己的故事。十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北工业”)——一家以培养高级技工、技师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学校。一次偶然的新闻采访,给他打上
大学 | 那个年代,大家为什么爱去法国留学? 1920年6月25日,陈公培从上海坐船前往法国马赛。他随身携带的,除了陈独秀给留法勤工俭学的长子陈延年的一封家书,还有一份刚刚拟出的党纲草案。100年前,马赛是大多数留法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的第一站,他
文艺 | 一辣解千愁 我很佩服好多年前报上讲到的一位留学生,那位仁兄是湖南人,酷嗜辣椒。日本留学生活苦,这也罢了,没辣椒吃可是受不了。他这样朝思暮想,果然金石为开。他发现双行线大街的中间地带,种着树,生着杂草,大概因为园艺
文艺 | 夏天里的少年 我人生里特别有少年气息的那几年,上课没办法专心听课,思想长期游离在外,我经常幻想我变成了超级赛亚人,一拳打倒了教学楼,校长和所有老师诚惶诚恐地跪在我身后说:只要放过我们,你要100分就给你100分,你
文艺 | 落日 扣碗一样的山梁,一座毗连一座。在两座最高的山梁之间,夕阳漾起了淡红色云絮。向南的山坡,覆盖着青黝色影子,一片叠一片,有了渐暮的气息。山脊割下来的阳光,带着菊花色,飘浮在空气中,虚虚的。投林的鸟,一阵阵
文艺 | 辛店文化舞蹈人纹彩陶 最早的舞蹈人纹发现于青海大通县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一千多年后的辛店文化再次发现舞蹈人纹,由于来自民间而不是专业考古发现,也就没有引起相应的关注,直至今日尚不知道辛店文化也有舞蹈人纹存在,仍把“手拉手”定
文艺 | 南宋·潇湘奇观图 潇湘奇观图卷 南宋 米友仁 纸本水墨 19.8cm X 289.5cm 故宫博物院藏此幅长卷山水画作者是米友仁,他是宋四家之一米芾的长子。“米家山水”不循前人,自成一体。所创米点云山,以点作皴,表现江
文艺 | 三明治效应 《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和唐僧闹了矛盾,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如果你是孙悟空的领导,你会如何跟这个刺头沟通呢?如来佛祖用简单三句话就搞定了他。第一句:“你这泼猴,一路以来不辞辛苦保
文艺 | 像吃自助餐那样选书 中国一年出几十万种新书,你最多只能看100本。看哪本呢?好多人就这样陷入选择焦虑。但是你想想,如果你是去一家自助餐厅,餐厅里食物非常多,你的胃口又非常有限,你会焦虑吗?你不会!因为你给三个参数赋予不同
文艺 | 底层规律 电影《星际迷航》这样描述星际航行原理:飞船加速飞离地球后,就不再依靠自身的燃料,而是依靠星球间的引力在飞行,利用星系间的“引力弹弓”,把自己发射到一个又一个新方向。这种情况下,自身燃料只用来调整自身角
文艺 | 孝心 愈是少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父母临终的时候愈会跟医生发脾气。一位医生说得妙:“愈是少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不知为了表现孝心还是心里有愧,父母临终的时候愈会跟医生发脾气。发啥脾气啊?要我救你父母多活几天?可是过
文艺 | 当哀愁遇上艺术 痛苦与悲伤不是人生走错道路的结果,而是经常伴随着正确选择而来的正常现象。在艺术的种种用途里,其中一项出人意料的重要功能,就是教导我们以成功的方式承受苦难。我们可以把许多艺术成就视为艺术家“升华”哀愁的
文艺 | 学一点逻辑学 你要多学一点逻辑学的知识,用怀疑的态度审视对方的逻辑,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发现对方话语中存在的逻辑漏洞,从而防止被迷惑、被诱导。我们的思考方式有“偏好设置”,比如多数人喜欢循序渐进的推理方式,因此常常出现
文艺 | 文化塑造风景 我们对风景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塑造的。也就是说,我们看风景时,看到的并非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认为存在的东西。我们赋予风景一些并非它们所固有的特质——比如野蛮、荒凉,又依据这些特质
文艺 | 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 著名主持人马东老师曾和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央视每年都会招聘一批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央视会根据实习生的表现好坏决定他们是否被录用。当时央视新闻部有很多录像带,在主播播放新闻时,如果这则新闻没有对应的采访
文艺 | 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样子 对于看得见的人来说,内与外完全不同。外是看得见的,内是看不见的、被隐藏的。但对于看不见的人来说,这种区别从一开始便不成立。这是一位盲校的美术老师举的例子。在课堂上,这位老师让学生用黏土制作立体物品。有
生涯 | 人间 “瘫痪后你是怎么……譬如说,你是……”记者一时不知怎么说好,双手像是比画着一个圆球。我懂了他的意思,说:“那时我只想快点死。”“哪里哪里,你太谦虚。”他微笑着,望着我。可我那时是真想死,不记得怎么谦虚
生涯 | 婚礼和父亲 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员,兼种田,因子女众多,家庭生计艰难,考虑到田地少,子女长大分家后更无立锥之地,因此竭力设法让子女读书,将来出外谋生,免得留在家里没有活路。为了子女上学,他一生勤俭、节省到了极点,乡里
生涯 | 困在系统里的卡夫卡 一我曾经和一个作家聊过卡夫卡,他说:“卡夫卡是第一个在小说中取消了因果的人。”这个说法让我醍醐灌顶。在卡夫卡之前,无论是对生活还是文学,我们认知的前提都是有因才有果。比如因为丈夫无聊,婚姻一潭死水,而
生涯 | 扑通扑通 当我长大成人,离开家乡,一条名叫扑通的狗来到我父母身边,替代我陪伴他们。它打乱了我们多年来的家庭规则,但谁又能想到,一条狗也许就能占据空巢老人的内心一角。一我有一条名叫扑通的小狗。三年前,它随我去了首
通识 | “敦煌进奏院状”并非报纸 近读方汉奇先生论著《中国新闻传播史》及《中国近代报刊史》,几乎论定:现能看到实物的最古老的报纸当属“敦煌进奏院状”,它不仅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笔者通过认真研究,认为
通识 | 休息为何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几年间,世界对休息的态度已然改变。近期,新加坡人力部发布了《三方灵活工作安排要求指导原则》,规定自2024年12月1日起,新加坡所有企业的雇员都可以提出灵活工作安排要求(远程办公地点、弹性工作时
通识 | 当年五湖烟波里 一路高歌,到达顶峰据说,范蠡从小就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师从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谋略家计然之后,深得老师的真传和加持,年纪轻轻就已经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了。二十五岁就看透了楚国政治上的黑暗
通识 |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爱因斯坦一生说过很多话,也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过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结果就被中国的儿童教育家们记住了。到了郑渊洁这一代,此话已经被推论到:“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
专栏 | 把自己重养一遍 一小时候我父母没给我办过生日宴,尤其是十岁、二十岁这种重要的日子。亲戚家的孩子、班里同学都会去饭店办酒席,我爸妈都是在家整几个菜,尽管比平常丰盛很多,但年幼的心灵仍然感到了自卑。我知道家里没钱,很小就
专栏 | 山村里的声音 老家是在一个山村之中,真正的山村,每次回家都要从市到县,从县到乡镇,然后沿着大路,忽然一拐,沿着山路一路向上,直到山坳里。以前总觉得村里不方便,道路盘山,在交通的末端,过于安静。尤其在没了电,看不了电
专栏 | 瓜田琐话 一地头上,大人们忙着拽住薄膜。天地间都是风。薄膜做着最后的反抗——它将被盖在棚架上,两旁压满土块,再补上几锹,直到安分下来,为我们之后的半年生路积存温度和希望。风一阵一阵灌进来,薄膜饱胀。风走了,薄膜
专栏 | 大学中如何争取保研:策略与实践并重 在大学这片知识的海洋中,保研(即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对于许多学子而言,是通往更高学术殿堂的一条捷径。它不仅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未来学术生涯的一种期许。然而,保研之路并非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