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 我于甘法大的青春 24岁的档口我越过重重障碍,顶着压力来到甘法大求学。细数与甘法大相伴的两年时光,虽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困惑,但也有“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心气,驻足观望——我也还是最好的年纪。友谊篇一个学校
诗歌 | 建党百年颂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百年历史的见证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源自1921的记忆……1921年 浙江嘉兴的一条小红船上一群革命志士围坐在长桌旁一个民族的图腾以锤头和镰刀为标志划破夜空 驱散阴霾
诗歌 | 原创诗集 家乡写真孙培锋红瓦树荫里,白墙月色中。蒲荷凫雁雨,杨柳蟪蛄风。潍水几弯碧,丹参万亩葱。桑麻无赋税,亘古问谁同?香山秋吟张德久辛丑年,戊戌月,庚戌日,游香山,感而抒怀。佛寺名高一字扬,无暇黛绿与红黄。双
诗歌 | 中国共产党之百年征程 三山压身难喘息,群英遍访无出路。内忧外患辱不堪,存亡之秋启红船。几番起义临绝亡,井冈星火欲燎原。围追堵截紧逼迫,万里长征扭乾坤。社会主义正摸索,道路初探艰难多。呕心沥血先驱心,两弹一星天地惊。中国崛起
诗歌 | 意象(组诗) 夜 色一道闪电痛星天,二尺素描画不完。三分情义道不尽,十色朦胧不及甜。七律·无衣明月河桥青翠外,飞蓬古道断肠时。东风清酒天涯寄,春水桃花胡马迟。飞鹭草长飘絮道,啼莺垂柳满城嬉。空帷白发罗裳梦,暮色人家
诗歌 | 不能承受之轻(组诗) 叶子 是为秋天而落下落叶不合时宜 天的骄阳却缤纷着红色的叶片直扑大地叶子还在枝头 张着绿意还在空中 持着绿伞这是安静的时刻我听到树喃喃自语的声音听到树正在举起的声音天渐渐变蓝了 渐渐变大了阳光再也撑不
小说 | 苔香 忙完了组织高考阅卷的工作,把娘俩送上了去新疆旅游的飞机,我这才缓了口气,在网约车里准备给老娘打个电话,把近期教育局和学校的事情忙完安排妥当,终于可以抽空回乡下帮忙抢收那十几亩稻谷的事告诉她老人家,师傅
散文 | 勤技学文修善以成书 “书如其人”论贯穿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相辅相成。书写内容表现作者追求,线条运动表现书家情绪。西汉扬雄最早提出“书,心画也”的观点。清代刘熙载谓:“书者,如也 如其学,如其
散文 | 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婚姻对新时代女性的警醒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一些作家的“伟绩”,如鲁迅用犀利的文笔书写着国人不堪的病态,又如郭沫若用浪漫的文笔控诉旧中国的黑暗,再如沈从文用对“湘西文学世界”的叙述去照映那个时代……但深入研究
散文 | 百岁杨绛 智慧人生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才的女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191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外国文学研究者、戏剧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等。杨绛出生于
品评 | 清初词尊体中破体与辨体之交融 清代词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即逐渐自觉地在观念、理论、实践层面不断进行尊体尝试,而在尊体中,破体与辨体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维度。破体就是指打破诗、词两种文体之间的界限,以诗为词,以期提升词体的地位 辨体则是明辨
品评 | “文学”与“空间”的双向建构 空间类似于一种“容器”,可以容纳任何东西。张爱玲凭借对上海这座城市鲜活的生命体验,并加以提炼加工,建构出一个极具文化意味的上海空间。爱德华·索亚曾提出“第三空间”理论,即第三空间既是生活空间又是想象空
品评 | 再读余华《第七天》 余华的小说创作一直不变的是对现实与文学关系的深度思考,《第七天》同样将写作的视角写实化,对荒乱惨淡的现实以直观、不加掩饰的叙述姿态再现。但不同以往的是,作者在这里用理性的死亡世界来铺排感性的现实生命形
品评 | 现代感与古典美的交融共生 马伯庸,人称“文字鬼才”,曾经凭借《寂静之城》获得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银河奖”,《风雨〈洛神赋〉》获得2010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马伯庸的文学作品覆盖面十分广泛,在历史、科幻、影视评论等诸
品评 | 关汉卿笔下的女英豪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和《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两部喜剧,这两部作品塑造了两位女英豪——赵盼儿与谭记儿。赵盼儿为救姐妹,以风月的手段整治了周舍,成就了姐妹宋引章与安秀实的婚姻。谭
品评 | 破碎与虚无:《倾城之恋》现代性的文本细读 自“现代性”概念肇端以来,学界对其研究甚多。如今,其作为一种话语方式与“语境”这一概念相附和,被置于文化研究与历史研究的视野之中,凸显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间性。《倾城之恋》是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小说,
品评 | 宋文化与古琴艺术的碰撞 “文变染乎世情”,我国历朝历代的更迭使文学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古琴自古至今就有
品评 | 《苏氏诗集传》对毛传、郑笺的态度分析 《苏氏诗集传》(以下简称《苏传》)是北宋苏辙为阐释《诗经》而著的作品,其体例为每篇之下只取小序(《毛诗》中冠于各篇之首解释主题的简短序言)首句而弃其后句,再据首句分章阐释诗义。苏氏认为:“东汉《儒林传
品评 | 明清白话小说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文学在其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文学自古至今有变有不变,变者在于形式,不变者在于本质和精神。而单就形式而言,所变者在于表,所不变者在于里。这种形式的“里”,即现代文学在叙事方式、
品评 | 壑谷幽深 峰峦起伏 炎夏酷暑,偶读林天佐先生的长篇小说《三世姻亲》(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便觉凉风徐来,荼蘼扑鼻,溽热顿消,心神怡然,有爱不释卷之感。阅读进入快餐时代,坐者仰看电脑,行者俯读手机,冗言赘文何至如此牵魂?盖
品评 | 女性主义视野下《第十一回》的叙事策略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深深影响了早期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女性电影理论家分析以往父权制社会背景下拍摄和制作的电影作品发现,其中女性角色的存在,无非是“男性凝视”的承载,成为其审美
品评 | 论唐朝琵琶音乐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于两千多年前在秦汉时期从西方传入,是我国传统民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历经魏晋南北朝、隋朝的演变与发展,至唐朝,文化兴盛、经济发达,琵琶艺术的影响力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境界,
品评 | 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看传统文化认同构建 2021年,河南卫视凭借节目《唐宫夜宴》在众多卫视春晚中脱颖而出。后续接连推出了《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收获全网上下一致好评。河南卫视此次的成功,在由市场主导
品评 | 国画人物画中的意境之美 国画是我国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其艺术特色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国画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造纸术还没有发明并完善的时候,国画多绘制于石壁、陶瓷器、帛、漆器等媒介上,很多
鉴赏 | 副岛次郎《跨越亚洲》中的西域发现 副岛次郎1924年1月自北京出发,途经山西、宁夏、甘肃、新疆、俄属中亚地区、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历时两年完成了横跨亚洲的旅行。就现有材料来看,这也是继1902年大谷探险队的第一次西域探险以来,日本民
鉴赏 | 两个时空的交错 在英国文学史上,描写英国人民出现信仰危机和价值真空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在诗歌作品方面,除了众所周知的T.S.艾略特所著的《荒原》,维多利亚时期的马修·阿诺德所作的《多佛海滩》在表达信仰崩溃主题方面也具
鉴赏 | 主题学视角下《高兴》和《嘉莉妹妹》的比较研究 贾平凹的《高兴》和西奥多·德莱赛的《嘉莉妹妹》都是围绕乡村人奔赴大都市追寻城市梦的主线展开叙事的。《高兴》描写主人公刘高兴离开家乡商州清风镇来到大都市西安城,在都市里漂泊流亡的故事。《嘉莉妹妹》讲述了
鉴赏 | 油画技法中的光与色在现代商业插画中的应用 油画是起源于西方的绘画艺术,重点在于对写实的追求和颜料特性的使用,油画通常绘制在画布上,因其颜料特性,可以不断涂抹、修改、覆盖,在油画艺术的研究上,还有专门研究名画画布的厚度来猜测创作者的心路历程,深
艺林 | 浅析拟人化角色设计的观感体验及其应用 拟人化,就是将非人的生物赋予人的外形特征和思想感情。最早出现拟人化的概念是在远古时期。此时的人们对外界的认知十分有限,也无法解决靠常识解决不了的事物,开始祈求或者祭祀,这时需要一个具象的东西作为象征,
艺林 | 论服装色彩对动漫、游戏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服装色彩设计是动漫、游戏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彰显动漫、游戏角色的性格特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从康定斯基的色彩心理学理论入手,选取国内外动漫、游戏作品案例,分析各种服装色彩
艺林 | 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审美和运用 在舞台表演艺术中,舞台美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包含声音、道具、灯光、妆造、布景等。当前,色彩的良好运用已经成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戏剧,舞台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如果没有舞台艺
艺林 | 浅析埃舍尔视错觉在当代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结合着科技的艺术渐渐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视错觉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表达形式。视错觉艺术这一运动起源于包豪斯的建构主义实践,同时受到印象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
艺林 | 管弦乐团指挥之于演奏员的作用探究 指挥是管弦乐团的灵魂人物,是凝聚乐团的关键力量,以举足轻重的位置统领着整个乐团。乐团演奏员应加大对乐团指挥的专注力,在细节上与指挥形成默契,呈现更加完美的音乐作品。在演奏音乐作品前,演奏员应充分熟悉并
艺林 | 浅析光影在水彩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光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有了光这一介质,人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会被折射出自己的投影,这就是光影。光影产生的美感给艺术家带来了无限想象,也正是通过这些光影,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更
艺林 | 钟繇小楷中的行书笔意研究 在书体特征上,行书的面貌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因此,在书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行书和楷书之间的联系很紧密。《宣示表》是钟繇的小楷代表作,这幅作品中很多字既有隶书笔意义又有行书笔意,透露出楷书脱胎于行书的痕
艺林 | 朝鲜族舞蹈中呼吸的特点与作用 朝鲜族舞蹈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朝鲜族舞蹈潇洒、典雅、含蓄、飘逸、优雅,深受世人的喜爱和赞美。朝鲜族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对呼吸的依赖性较强,呼吸在整个舞蹈演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朝鲜族舞蹈的魅力也正
艺林 | 当代艺术中的“重复行为”与秩序感构建 秩序感是人们能动感知客观世界的知觉过程。艺术的形式美感源于艺术家对秩序感的探索与追求。在追求秩序感的过程中,艺术家会使用不同的创作方式,“重复”作为创作方式之一,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被普遍接受,并成为当代
艺林 | 西洋管乐合奏中乐器之间的配合研究 在交响乐团、管乐团、军乐团等各种乐团中,管乐合奏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洋管乐的合奏效果会直接影响演出质量。所以必须要打好西洋管乐演奏基础,掌握各个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了解各类管乐之间的关系,保持整
艺林 | 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艺术探究 声乐艺术是一项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艺术活动,演唱者想要尽可能完美地展现一首歌曲,就需要不断提高个人演唱技巧、心理素质、表现能力。声乐艺术是通过声乐美学不断提高歌曲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近年来,国内关
艺林 |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探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声乐艺术的瑰宝,它将现代音乐文化和古代诗词文学融为一体,成为声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众多歌唱家、作曲家、文学家共同合作,推出了众多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使这种艺术形式呈
艺林 | 浅析明代艺术创作美学理念 明代是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朝代,政治和经济发展都趋近于顶峰,正是有了优越的物质基础,文化才得以发展,这就催生了艺术领域各种理念。明王朝成立初期,艺术延续了宋代崇尚士人文化,艺术上对“雅”的追求是显著特征
艺林 | 高昌国砖志书迹研究 本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的高昌国砖志书迹进行分类并分述各类型书风,通过对各类型的整理与中原书风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其各类型书风既受到北朝的影响,也受到南朝士人书风的影响。又因高昌发展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