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2023年第1期

山花

山花2023年第1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山花》因其鲜明个性和开阔视野而富有冲击力,曾被誉为纯文学月刊中“四小名旦”。长期以来,由于高举文学精神的旗帜而得到读者喜爱和作家学者的推崇。奉献名家优秀之作和推举文学新锐,是我们一贯的办刊宗旨。自2010年开始,《山花》将不遗余力关注被忽略却有潜质的未来之星,展示笔头正健的七零后、八零后作家作品。坚持文学精神,坚守文学阵地,坚持纯文学办刊立场——坚持就是一切。《山花》除纯文学文本外还提供美术、摄影等方面图片,并推出相关前沿理论与批评。既凸显文学精神,又聚焦视觉人文新趋势,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杂志。

目录

文本内外 | 洪边门

一走进虎门巷,感觉不对劲。街景和一个月前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些店铺,店铺里还是那些店员。米粉店门前多了两张方桌,几个小方凳;理发店门柱上贴了三张门面转让告示,白纸黑字,有死也要转出去的悲凉和坚决。这些变

文本内外 | “魂兮归来”

从晚清到20世纪末,人们似乎一直没有从“城市现代性”的震荡中走出来,对田园家乡和“前技术”时代依旧投去“乡愁”式的回望。在贵州,很多作家延续先贤蹇先艾一百年前的精神路径,背过身去开始自己写作上的“返乡

小说驿 | 常教授的韵事

说到韵事,习惯上总喜欢搭配上风流二字,但这风流,又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风度风采风神风韵之类的意思,而是直接指向男女之事,这就未免委曲了前人说的真名士自风流的那份潇洒,更不用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气了。常

小说驿 | 折戟

1火车缓缓驶入海宁站。南方的深秋,天空格外明净,太阳恰到好处地照在车窗上。临行前,袁珺珺特意选了从北京到杭州最慢的一班列车,可即便如此,当终点渐渐逼近,她还是感到了怯意。她有多少年没回来了?过去家里发

小说驿 | 一对簪子

1担鱼汁,在沙脚镇是件大事儿。每回有渔船回来,镇上的姨婆们会担一对桶,打屋外头经过时,总一声吆喝——担鱼汁去喽——各家纷纷派出代表,每人担一对桶,走上街来,成群结队有说有笑地往海边走,像过年一样热闹。

小说驿 | 从绝地天通到世序天地

一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山海经》里的“大荒”形象,那种还没被拘束的莽莽苍苍,有草昧初开的壮阔。更何况,一不小心,就是经行的日月,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雄伟的山川,“大荒之

踏歌行 | 能饮一杯无

文学尤其是诗歌,终究还是有闲阶层的精神活动及其心理呈示,无论是仰视、俯视,还是平视,都应该属于文人雅士们观照自我和他者,观照自然、世界和生活的产物。姑且不说频繁的战祸、天灾或疾疫,即便是在和顺太平之年

散文随笔 | 反复读者或故事的一半在墙那边

“万物初始皆如是,此时尚在,彼时顿消。”1纸质书籍会消失吗?也许会的。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即使它的封面、封底、开本、装帧、纸张和印刷工艺处处都透着匠心,即使作者在书中展现出来的智力价值与艺术品味远

散文随笔 | 波拉尼奥与括号

罗贝托·波拉尼奥对括号有一种执念。在一片循规蹈矩(平庸)中,执念(失控的异端)有时是可贵的,它多多少少泄露了一点这位拉美天才作家、文学病人的叙述秘密。编稿是我的本职工作,对作家们滥用标点——我说的是那

诗人自选 | 在乎(八首)

在岸上穿城而过的流水像苗条的拘谨的外乡客貌似被动,疲于奔命,又像塑身美容后的人,焕然且沾沾自喜,很多时候我并没有交流的欲望也没有不切实际的遥望一条流水在野的部分我像从前的我又像岸上的无花果更像无果之花

诗人自选 | 虚幻集

下雨的感觉雨下大了,我从学校出来打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前一刻我们还在教室里这会儿就我一个人我想与你分享雨里你看不到的空旷:许多事物消失了,身边只剩下雨,二十米远处一栋砖瓦民房以及冬天里孤零零的杨树林

诗人自选 | 贩梦的人

借光的人烈日炙烤的正午,披着火焰的人和体内装满坚冰的人在空中擦肩而过。他们一个刚从医院出来一个去往抱薪的路上。天国的门朝着他们,门内与地上稍微不同的是多了一只永不关闭的水龙头那里好像没有黑夜,他们不再

诗人自选 | 近实远虚

一 天在日光下醒来,这耀眼的光让我无法睁眼,依然是光明的天空啊西红柿已经开了黄花,自然生长信星座,有五颜六色的衣裙储备这一天,从中挑出幸运的珊瑚橙清洗被子后,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清明时节嫩绿的小茶树也苍老

大视野 | 他们,在现代汉语的灵光下写作

自胡适发表白话诗《两只蝴蝶》、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算起,白话文运动距今已逾百年。早期的白话文里面杂糅了文言文、民间口语、外来语等,进入具体书写时,各种新旧元素聚合到一起,引发了碰撞、冲决、破坏

视觉人文 | 试解读潘闻丞绘画中的双重叙事

闻丞是个敏感且精力旺盛的画家,这不仅从他广泛涉猎的绘画题材上反映出来,也在他作品的体量上甚至是画风里得到体现,人物肖像、城市风景、花草树木、室内静物等都是他能够从中获得灵感的题材。技术层面上闻丞作画通

视觉人文 | 凝结在笔触里的众生世相

潘闻丞在众人的印象中爱画静物和风景,但他亦曾创作过不少人物场景作品,近年来对生活场景题材更有一种喷发性的创作态势,值得关注。潘闻丞在静物画和风景画中,揉入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趣味性,用大笔触凸显造型的块面

视觉人文 | 平坡苗族绘画的生长空间

贵州是我国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支系众多。其艺术既有“一眼千年”的传袭,也有“一山一水”的滋养;既有本民族的共同基因,又有地域性及各自与不同文化交融后的特性。长期的交通闭塞和经济的落后,使得他们的民族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