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 大计 程野走进长春郊区这座农家小院时,正是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升起了炊烟,有三两只狗叫着。昨天刚下过一场雪,小路两旁的雪还都新鲜着。他在这家普通农户的小院门前站定,习惯地向四周望了一眼,除了不远处传来稀疏下
中篇小说 | 书写一个英雄的成长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这既意指故事之中的英雄与故事本身所处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时势造英雄” 亦关乎“英雄书写”的策略——时代对“英雄”的审美和理解同样影响着当下的文学书写,不同时代文学
中篇小说 | 我有一所房子 1搬进新居那天,两人的口袋里只剩下一百多块钱。离领薪还有半个多月,房欢开玩笑说,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只能靠吃牛粪度日。不过,他们还是在餐桌上燃起一个小火锅。新居的第一顿饭,红火、滚烫,房欢希望以后的每一
短篇小说 | 穆鲁的大篷车 在哈尔滨待的时间比较久了,一直想出去透透气,散散心。没错,就是这个新冠疫情把我们关在家里像被软禁一样,哪儿都不敢去。正所谓“闲饥难忍”,反倒是把我逼成了一个业余“厨师”,一天到晚跟着网上学做这个做那个
短篇小说 | 中秋 张菊花不知道今年这个中秋怎么过。节日太多了。把日子切得七零八落。刚消停没几天,这个节来了,刚消停没几天,那个节又到了,把人的心弄得慌慌的,就觉着日子忙忙叨叨的,不稳,又不静。按说,节日多是好事。因为有
海外文苑 | 最后一击 这群小兔崽子不明白的是:杀一个人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我不是在找借口,这是事实。如今,到处都是摄像头——高速公路上、建筑物内、建筑物外,总有一个摄像头在盯着你。如果你带着手机,警察可以通过信号定位你。这
海外文苑 | 致人蒙冤四十年,作家艾丽斯·西博尔德道歉 58 岁的美国作家艾丽斯·西博尔德(Alice Sebold)终于在12 月1 日发表声明,向六十一岁的安东尼·布罗德沃特(An-thony Broadwater)道歉。此时距离布罗德沃特正式洗清罪名
经典回放 | 驮水的日子 上等兵是半年前接上这个工作的。这个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赶上一头驴去山下的盖孜河边,往山上驮水。全连吃用的水都是这样一趟一趟由驴驮到山上的。在此之前,是下士赶着一头牦牛驮水,可牦牛有一天死了,是老死
经典回放 | 小说就是生活认知的表达 《驮水的日子》是偶然听别人讲了一个偏远连队用毛驴驮水的事情,讲述人轻描淡写,讲得没有一点趣味,可这件事却在我心里翻腾起来:这或许可以成为一篇小说的部分情景。小说是想象的产物。海德格尔说:“作品缔建一个
文化散文 | 芭蕉树下的背影 一大唐天宝年间,一个年约七八岁的钱姓小孩,跟在一个老和尚的身后,从湖南零陵的北门出发,沿着江边的古道,走到十里之外的老埠头。望着滔滔江水,小孩眼里充满了好奇。之后,一条渡船把他们渡到彼岸。老和尚带着孩
文化散文 | 大黄鱼的故事 一次诗友们的采风活动,有幸认识了一位在大陈岛养殖黄鱼的企业家,他说要把大陈岛的黄鱼打造成“国鱼”,我为此疑惑,脱口说了句:“你是在做梦吧,可能吗?”我清楚,凭黄鱼是“大海第一鱼”,台州海域黄鱼的品质,
生活随笔 | 留一束长发的时隙,我等了很久 这个夏末,雨水充沛,淅沥有声。本该深蓝的天空因雨的任性,无奈地耷拉起灰色的脸,城市的面容因雨清新起来,古老的城墙越发显得古幽幽的。程城发过来一条消息:去看看靳媛吧。韦沐阳冬眠一样的心底,浮现出一双哀伤
生活随笔 | 高原笔记 很多秘密安静而细小想体会一下小草的视角,我躺下来仰面观天,天空不是更高,而是更矮了。一行大雁飞过,我能看见它们脚上的泥土,听见它们谈论故乡,它们凫游在蓝色的思念里,像一行抄写工整的家书。想体会一下牛羊
生活随笔 | 一棵老树 入行做出版,没能赶上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井喷期。跨过世纪头几年,喷发暂息。我入行,恰好就在那个清冷时点。世上好些小行当,行外人看着不起眼,行内人看来却英才蔚起、风云际会。出版就这样。初进集团那几年,
生活随笔 | 月亮是我唯一的软肋 月亮软肋月亮是我唯一的软肋。那年,我衣衫单薄,月光指引我来到南湖东岸。湖岸连着别人的故乡。湖里有我熟悉的月色,我不知疲倦地往返在上弦月与下弦月之间,对所有人隐瞒流浪的身份。一只小船,静静地泊在来时的月
生活随笔 | 在牧场,路权马牛羊说了算 除了政府修造的公路,在牧场的草场和山间,经常会不经意看到自然小径的痕迹。这些小径荒草蔓生,泥土裸露,仿佛一直延伸至山谷或天边——这就是牧民转场的“羊道”,是每年羊群随着四季转场,走出来的路。由于不同的
生活随笔 | 家在周口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度过的,我对白山黑水很有感情,那里却不是故乡。在我上初中二年级下半学期时,随父母一起回到了他们心中的故乡,也是我的出
生活随笔 | 舌尖上的花香 友人李教授是同乡,国庆回了老家一趟,带回一堆土特产,分了一些予我,其中就有南瓜花。教授治学严谨,平时不苟言笑,同是农村出身的他提起南瓜花,电话那头喜极之状不断,乐颠颠孩童一般。曾经,老家吃食南瓜花常见
生活随笔 | 上海亲戚 那一年,大哥十七岁,像一株没灌浆的和尚头麦子。十七岁的大哥要只身一人前去青海格尔木投奔二叔讨生活。在这之前,大哥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距离我们村子三十华里的县城。在这之前,我们全家人都不知道,我们的村
生活随笔 | 唔,大太阳 天是包老爷的脸,掉过去黑了,掉过来亮了。我又见到大太阳,已斗转星移40 年,它还和当初一样鲜红。当初见到它,是一个春风成群结队的上午,语文老师领读罢《沁园春·雪》,开始逐字逐句地讲解。他一手捧着教科书
生活随笔 | 燕子 那时我大概只有七岁,已经上学了,只是还没到八岁,不符合上学的年龄,村小学老师为了凑齐人数,便让我跟班试读。阿妈是同意的,但阿爸却皱着眉,我知道家里穷,供我上学又要增加负担了。天一小亮,我便去守在了学校
生活随笔 | 追寻绝响 “换鼓”见诸文字,最初出现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中。该书第二十三卷《乐小舍弃生觅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前三绝,一年止则一遍,唯有钱
生活随笔 | 缅怀我所敬重的田光老师 田光老师是解放军文艺社原副社长、《解放军歌曲》杂志原主编。他的名字还是在我初中的时候,从杂志和广播里熟知的。那时,我喜欢唱歌和拉二胡,还订了几本杂志,如《歌曲》《解放军歌曲》《群众音乐》《音乐生活》等
生活随笔 | 童年贪玩的记忆 那时节,我时不时地带着生产队里的几名男同学,在队里的池塘边和渠道边,用带沙的泥巴片和瓦片,在水中打水漂漂,比一比,看谁的水漂漂打得多,跳得更远。为了比出个高低,我们几个孩子常常从太阳西下,玩到头上出现
生活随笔 | 母亲名叫李秀英 李秀英,是我母亲的名字。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让女儿陪我看了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这是贾玲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演绎她与母亲的亲情故事,影片中贾玲和母亲李焕英之间的真挚情感,让很多观众在影院号啕大哭,
生活随笔 | 小茶炉子 奶奶的小茶炉子是怎么弄成的呢?我那时还没上学,通常按奶奶的吩咐,我用铁锹弄来干净的土少许,再从麦垛上撕下一小撮麦秸秆,用剪刀剪成碎末,再用锤子把它捣柔软了,撒在小土堆上,和土粒均匀地拌在一起,它起黏合
生活随笔 | 沈老 校园里常有收废旧书报的来,最勤的是一位沈姓老大爷,年近八十,我们称他沈老。别看他瘦小的身材,又是一大把年纪,可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后面挂着两个大拖篮,二百来斤的废纸并不感到很吃力。我问他为啥恁有精神,他
生活随笔 | 焦桐 和古琴一样锃亮的名字,将悠长的余韵萦绕在大地。清绝,高拔。如山月初升,如红霞曼舞,如远山氤氲紫气,如古风姗姗而至,如海浪轻轻舒卷耳帘,撒落晶莹的流沙碎玉。更有一种炽烈,如出匣的宝剑,闪耀摄人心魄的寒光
生活随笔 | 泼婶 春节期间,程程随父母回乡探亲。才到村口,就看见一群人在几间老屋前围成了一个半圆。“这不七叔公家的儿媳吗?她这是在干啥呀?”程程父亲疑惑道。“呵,她还能干啥?耍皮耍泼呗。”旁人说道。七叔公,中年得子,老
生活随笔 | “穿”出来的往事 2006 年,我曾陪同著名艺术家阎肃老先生去陕北采风,从西安出发一路北上,经过不少村庄市镇,在高原小镇上吃过午饭,进入延安市区,街道两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阎老禁不住感叹
生活随笔 | 拉煤路上 那时候,父母都在巩义县双槐树村生产队劳动,靠工分吃饭,分值低,手头窘迫,家里子女五个,花一分钱都得反复掂量。我们村北傍黄河,岭高沟深,风景美,但山区冷得早,每到入冬,家家户户都得备一车煤过冬。为了凑够
海外文苑 | 最后一击 这群小兔崽子不明白的是:杀一个人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我不是在找借口,这是事实。如今,到处都是摄像头——高速公路上、建筑物内、建筑物外,总有一个摄像头在盯着你。如果你带着手机,警察可以通过信号定位你。这
海外文苑 | 致人蒙冤四十年,作家艾丽斯·西博尔德道歉 58 岁的美国作家艾丽斯·西博尔德(Alice Sebold)终于在12 月1 日发表声明,向六十一岁的安东尼·布罗德沃特(An-thony Broadwater)道歉。此时距离布罗德沃特正式洗清罪名
写作课 |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春岁月 何向阳:王蒙老师,您好!首先,祝贺您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获得“人民艺术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2019 年9 月29 日,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习近平主席为您亲自颁发国家荣誉奖章时,我想,这份荣誉固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