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专论 | 《金史》“篡改开国史”辨 摘 要: 《金史》记载的金朝开国史是信史。“都勃极烈”不是金建国后女真国主的称号,而是生女真进入高级酋邦阶段后大酋长的称号。阿骨打建国之初只求民族自立,并没有灭辽的宏图,宋人文献称阿骨打是接受了杨朴“
帝制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笔谈 | 秦汉宗族政策与基层社会治理 主持人语(耿元骊):以农业为基础的帝制中国国家体制下,如何治理乡村,维持乡村社会秩序,汲取赋税,既是国之大政要事,也是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组笔谈约请臧知非、吴树国、耿元骊、吴滔、冯贤亮五位学者,
帝制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笔谈 | 赋役制度变迁视域下的唐后期乡村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治理关系密切。唐代是赋役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唐后期赋役制度变迁亦开启了乡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调整。对此,学术界已经在乡官到乡役的变化以及两税法与乡村制形成上取得了诸多成果。参见
帝制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笔谈 | 催科:宋代乡村社会秩序的扰动与平衡 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运转,主要依赖于所征收的“皇粮国税”(包括现钱、实物和劳动)为运行基本保障,故“催科”在宋代极为重要。包伟民指出,“催征赋税实为基层管理的首要任务”,包伟民:《近古乡村基层催税单位演
帝制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笔谈 | 在免差与应役之间:明清南岭山地瑶长瑶目制之缘起及其运作 岁月如梭,转眼间,笔者在以湖南江永县为中心的南岭山地从事田野及研究工作已整整十年。无论是探讨瑶人在卫所和州县体制里“两相报纳”,还是寻觅阳山杀手[“阳山杀手”系明中叶来自广东阳山介乎募兵与民兵之间的职
帝制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笔谈 | 清代江南乡村的社会治理及其变化 国家统治的基础在州县。在州县行政治理工作中,除了“钱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治安。治安虽包罗基层社会事务的很多方面,但重在命、盗两端。方大湜甚至认为,在地方治理的视野中,户婚、田土、钱债、偷窃等,都属社
明清史研究 | 由钱粮亏空看康雍乾时期财政制度创设中的因果关系 主持人语(南炳文):本期推出了清史专家刘凤云先生的《由钱粮亏空看康雍乾时期财政制度创设中的因果关系——兼论清朝官僚政治的制度缺陷》一文。此文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清代康雍乾时期财政制度
世界上古史研究 | 古代埃及瘟疫的传播和影响 摘 要: 在古代埃及,瘟疫广泛存在且种类较多。尼罗河既是古代埃及人的主要水源也是其交通命脉,因此也成为瘟疫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方面,囿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古代埃及人往往把瘟疫的发生理解为神明的惩
世界上古史研究 | “奉辞伐罪”:伊利里亚战争与罗马东扩 摘 要: 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地处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伊利里亚人与罗马多次交战。缕析波利比乌斯等古典史家的记述,交战历程依次为: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伊萨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
专题研究 | 秦二世继位“迷案”新考 摘 要: 围绕着秦二世继位“合法性”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对《秦二世元年文书》的文本加以梳理式解读 二是对秦二世滥杀宗室的现象和成因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 三是对秦汉之际的一则“佚文”加以发掘
专题研究 | 货币战争:近代中国对外国在华发行钞票的抵制 摘 要:  外国银行在华发钞的走势与列强的侵华路线相一致,从通商口岸深入京畿堂奥,从边疆商埠渐及内地城乡。外钞在华泛滥成灾,引起中国官绅商民的抵制,东北是中外攻防激烈的地区。近代时段,伴随中华
专题研究 | 技术与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民塑造 摘 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仅是以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下乡”的过程,也是改造农民传统思想、形塑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新农民,进而完成“思想下乡”的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在农业机械化
专题研究 | 女性执政困境:玛丽一世女性王权合法性的确立 摘 要: 玛丽一世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女王,自继位伊始,其统治的合法性就充满了争议。亨利八世的婚姻案,使玛丽失去了继承王位的合法身份,爱德华六世临终遗嘱指定简·格雷作为继承人。尽管玛丽通过议会的支持处
专题研究 | 近代早期英国货币理论大转变研究 摘 要:近代早期英国的货币理论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即从对货币短缺的焦虑转向对货币过量的担忧,这一理论重心的转变在货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货币理论在思想内涵上更为全面,在货币分析方法上逐渐走向成熟。
专题研究 | 美加联盟中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博弈 摘 要: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面对中国发生的粮食紧缺问题,作为美国冷战盟友的加拿大开始采取自主行动,主动与中国开展粮食贸易。此时美国仍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加拿大的行为无疑与美国的冷